凌永紅
摘 要:小學階段對于學生而言是其學習和成長的重要階段。同時,在這一階段,小學生的人格逐漸健全,開始樹立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因此,在這一時期,小學生的德育工作顯得十分關鍵。小學教師應該積極履行德育職責,增加對小學德育工作時效性的重視,并且將小學生的德育滲入日常教學中,從而有效提高小學生的德育水平。
關鍵詞:小學;德育;時效性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素質教育越來越得到重視,學生的德育事業也獲得了更多的關注。小學階段作為學生打好基礎的重要階段,學校必須增加對小學生德育工作的重視,通過采取有效的途徑來幫助小學生培養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但是,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目前我國小學德育工作中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小學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如何提高小學德育工作的實效性成為當前小學教育工作者重點思考并且亟須解決的問題。
一、當前我國小學德育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
1.學校對學生德育工作缺乏重視
隨著新課改的要求,我國越來越重視素質教育,但是大部分學校仍然將成績的高低作為評價一個學生是否優秀的標準。再加上升學考試等方面的影響,學校和老師仍然是將學生的考試成績放在第一位。教師發生的一切教學行為都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學校和教師幾乎把所有時間和精力都花在如何幫助學生取得成績的提升上,這種教育方式影響了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不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此外,即使有一些學校落實了學生的德育,但是由于開展德育的方法具有教條性,很難讓學生接受。具體來說,這些教條性的手段主要依靠教師的權威性,教師通常會制定明確的規章條例來告訴學生違反紀律的行為以及做出這種行為需要承擔的后果。在這些條例的震懾下,學生一般會嚴格遵守。但是,從本質上來看,學生遵守這些規章制度是出于被迫的情形,他們只是出于害怕懲罰而選擇不做這些禁止的事情,而并沒有真正從內心深刻意識到這些行為的惡劣性質,這樣的德育并不能取得長久的效果。
2.教師投入精力不夠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許多小學教師已經開始樹立正確的德育觀念,逐漸認識到學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際的德育教學中,卻沒有真正地投入時間和精力去有效地落實,這使得學生德育的實效性不強。同時,在德育中,教師對于學生德育的評價理解不夠深入,比如單一地、過多地表揚學生,反而導致鼓勵起不到理想的效果。除此之外,學校對于學生的德育評價仍然將學生對德育知識的掌握水平作為重點內容,而沒有注重學生思想品德的好壞。總之,現階段小學生的德育工作開展缺乏深度,流于形式。
二、提高小學德育時效性的策略分析
1.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被動地進行學習。為了增強小學德育教學的時效性,教師需要積極轉變傳統落后的教學思路,盡可能地增加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同時要學會如何有效地在與學生進行互動的過程中了解學生的真實需求,實現將學生作為德育教學主體的高效德育。具體來說,小學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開設“我聽你說”教學模塊,抽出幾分鐘的時間來允許學生進行踴躍發言,鼓勵學生針對課堂講解的內容表達自己的看法,分享自己的觀點。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積極討論來加深學生對德育知識的理解,同時有效培養學生進行獨立思考的能力。
2.提高教師德育認知水平
小學生在思維模式方面處于初級階段,他們的思維模式和行為表現大都來源于模仿。因此,教師在開展學生的德育工作中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嚴格要求自己,努力提升自身的德育修養,在生活中注重自身的行為舉止,從而為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學習榜樣。此外,小學教師需要提高自身的德育教學水平,首先加強對學生德育工作的重視,積極轉變落后的德育教學思維,不斷總結德育的有效經驗,創新學生的德育工作。
3.促進德育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在小學階段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學生是小學德育工作的主要目標。因此,德育教學的主要方面不局限于德育理論知識的教育,而是重視學生如何將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這就要求教師在德育中指導學生學會如何將知識與學生自己的生活有效地聯系起來。例如,教師在講到尊老愛幼相關主題時,可以指導學生試著回想自己在生活中和爺爺奶奶相處的場面,包括回想自己的爸爸媽媽尊重長輩的方式。總之,讓學生在互相交流的過程中學會如何尊重老人,從而使德育教學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起來,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德育內容。
總而言之,德育作為學生成長與發展的重要基礎,在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學德育工作者應當積極轉變傳統落后的德育教學思維,關注學生的不同需求,在德育教學中體現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并且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提高小學德育的時效性。
參考文獻:
[1]陳慧寧.談談小學德育工作的現狀和對策[J].龍巖學院學報,2017(9).
[2]呂繼東.提高小學德育工作實效性的對策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7(6).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