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槐
摘 要:班主任在小學生的德育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以下,僅根據自己的經驗從幾個方面論述一下班主任的德育工作。
關鍵詞:班主任;小學;高年級;德育;以身作則;誠信;平等
小學高年級的學生正是開始形成道德觀念的重要時期,班主任要抓住這一階段,使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筆者任小學班主任多年,有著豐富的管理學生、教育學生的經驗,以下就簡要論述一下如何對小學高年級學生開展班主任德育工作,還望諸位能在其中得到啟發與幫助。
一、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德育的第一步和最重要的一步永遠都是以身作則,這也是筆者為什么把這當作正文第一部分的原因。教師在學生心中是神圣化身,教師的榜樣作用更是一種無形的教育力量。教師有執著的追求,學生就會受到理想教育的熏陶;教師自覺守紀,作風嚴謹,學生就會遵守紀律,辦事認真。以自己正確的言行作為榜樣,用榜樣去感染、感化、感動學生的行為習慣、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的方法叫做以身作則法。以身作則法是班主任素能最高要求中的上乘藝術之一。比如,“在校紀班規面前,師生平等。”這里不能光要求學生,老師也要嚴格遵守。要求學生早讀不要遲到,班主任晨會或早讀下班就不能帶頭遲到;要求學生不要玩手機,班主任就不能在學生面前總是低著頭在刷屏;要求學生上課用心思考,教師自己在學生思考時就不能干與思考不相干的事情(看手機或走出教室外等)。只有做到以身作則,教師教育學生時才具有說服力,學生才會心服口服。
二、誠信考試
談到考試作弊這一話題,似乎大家都變得有些麻木了。每當一次比較正規的考試之前,學校都要提前做一些準備工作,諸如:考前思想動員,防作弊保障措施的制定——教師嚴格監考,設立作弊舉報箱,處理作弊的學生等。盡管在考前做了大量的工作,可是有的學生依然大肆作弊,在這一學期的考試中就發生了多次的作弊行為。當然學生的作弊行為被當場“抓獲”之后,接下來就是嚴肅的處理——寫檢查,給予警告處分。可是這些所謂的“處罰”措施果真有效嗎?如果有效的話,為何在上午處理了一名作弊學生之后,第二天的考試中有的學生依然會進行“團伙”作弊行為——傳遞紙條,答案共享。
究其原因,除了過度追求分數的不正確教育政績觀的導向之外,關鍵還是缺乏對于學生進行“誠信教育”。不過讓人感到欣慰的是,有的學校會借用考試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這一契機,采用“無人監場”的模式,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和信任,這未嘗不是一種很好的嘗試,既讓學生得到了理解、尊重、信任,又將教師從無聊的監考中解脫出來。一次考試不僅僅是對學生對于知識掌握的檢驗,也是對學生“做人”品行很好的考查。
三、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
后進生是學校里存在的一個弱勢群體,他們往往表現為學習差、紀律差、思想素質差。難教難管,讓每一位教育者頭痛。加上家長粗暴的語言、學校領導的批評、教師的偏見、同學們的嘲諷……后進生倍感孤獨,從而產生逆反心理。“越是不讓我干的事情,我越要干。”大錯不犯,小錯不斷,結果不是被邊緣化,就是惡語中傷。如此這般,就會形成教育的怪圈。作為一名教師或者說是一名班主任,該如何幫助后進生進步,是德育中的一大難題。愛一個好學生并不難,因為他本身就討人喜歡,愛一個差學生才是對我們最大的考驗。的確,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珍貴的生命,每個孩子都是一幅生動的畫卷,每個孩子都有他閃光的一面,幫助他們發現自己,肯定自己,讓更多的孩子擁有自信的人生,給后進生更多關愛,是我們做教師的責任。
四、公德心的教育
愛護公物是每一個公民都應該做到的,這是做人的底線。其實學生平日破壞公物現象不是什么個例現象,每年畢業,學校都要針對學生使用過的桌椅板凳進行一次清查,出現損壞,學校給出的處罰就是罰款。在學生畢業前夕,學校會派專人檢查學生的桌椅,之后列出詳細的罰款明細。請問這樣的處罰又有多大意義,在有些孩子看來,破壞了公物沒有什么大不了的,只要用金錢就可以“擺平”。
正確的做法是應該加大教育和宣傳的力度,讓學生懂得愛護公物光榮,破壞公物可恥!讓隨意破壞公物的行為得到應有的代價,除了按價賠償之外,還要認真作出反思整改,開展人人爭當愛護公物小衛士的系列活動等。通過這些教育活動來增強每一個人的公德之心!
意大利詩人但丁說過:“一個知識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而一個道德不全的人卻難以用知識去彌補。”崇尚道德是我們中華民族歷來的傳統美德。從古至今,百家爭鳴,道德為大,皇家百姓,道德為首。可見,道德早已深入人心。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是我們每個人一生的必修課,是需要我們一生都不斷學習的。
參考文獻:
[1]劉濤.課程改革與教師心態變化:上海市二期課改背景下的教師心態研究[J].教育發展研究,2006(16).
[2]田莉昕.論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實施激勵措施[J].才智,2017(16).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