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士偉 湯少巖
摘要:以校本課程的建構為切入點,走進個案,通過多種方法全面搜集資料,全面了解校本課程開發的基本程序,旨在為學校校本課程開發提供框架,推進學校的校本課程建設。通過學校校本課程開發的案例研究,提高教師的課程開發能力,優化校本課程開發環境,豐富校本課程內涵,促進學校內涵式發展,提升學校專業特色提升的水平。
關鍵詞:校本課程;開發;研究
《汽車構造》課程是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在專業課程體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學習安排上,這門課程一般是在大學一年級進行授課,對學生職業素質的養成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針對于此門課程的開發和研究就顯得尤為必要。
一、目前國內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出現的困難
1、學校領導與教師的觀念、能力、時間分配方面限制了校本課程的開發。學校教師從某種程度上依賴于以前以知識為本位的傳統課程體系,容易將校本課程的開發“邊緣化”,缺乏嘗試和創新精神。校本課程的開發是一項需要專業素質極強的教學活動,對教師的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2、學校文化與校本課程開發理念的不相容。校本課程開發需要學校領導、教師、學生較色的轉變,學校領導為課程開發的協調者、參與者和組織者,教師為課程開發的設計者、研究者,學生也應該參與到課程開發中。
二、《汽車發動機構造與拆裝》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
1、企業調研奠基課程
成立企業調研專門小組,對具有先進經營理念、先進模式、先進設備和技術的單位的企業主管、車間主任、技術工人等進行調研。調研的形式采取教師掛職鍛煉、下廠實踐的方式。經過全面、深入的企業調研,確定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學生的主要就業崗位,根據崗位確定職業能力訓練項目,選取相關教學素材。素材包括教學場地、環境、汽車儀器設備、汽車工具儀表、學習資料、輔助材料。這些訓練素材的選擇要講究“真刀真槍”使項目訓練在情境、工具和資料等方面與職業實際具有一致性或仿真性。
2、校企合作開發課程
在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建設委員會的指導下,與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上海通用動力總成有限公司等企業校企聯合成立課程開發組,合作開發校本教程《汽車構造》。企業專家作為課程顧問,通過研討會、教研會、調研座談、專業審議等方式共同進行課程開發,采用企業兼職教師上課、企業現場上課的教學模式,設計符合崗位實際工作能力要求的考核內容和考核方法,共建課程教學資源庫等。所開發的課程不僅僅包含紙質教程,同時還包含課件、動畫、試題庫等信息化教學資源,這些共同組成立體化的課程教學資源庫。
3、學院指導優化課程
依據基于工作過程的職業能力分析制定的教學大綱,從本行業高級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工作能力為出發點,同時結合專業課程的特點進行項目化課程模式設計,采用利用密切結合行業實際的形式,采取“6·2·1”的課程教學模式,進行課程開發。進行“教、學、做”一體化課程設計,在一體化課程實施中教師的講授與學生的練習、應知和應會在課程教學中是相互交融的,相互之間在時間、場所、對象等方面是不割裂、不分離的。在項目化課程設計中精心設計課程項目和任務,以能力培養為本位,切實提高學生的各方面素質。
三、校本課程研究的意義
1、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將加強學校在課程決策中的地位,有助于實現學校的辦學目標和辦學特色的形成,完善學校課程結構和教育功能。同時,促使學校教育和地方社會經濟發展聯系更加緊密,使校本課程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文明建設做出應有貢獻。所開發的《汽車構造》教材因為貼近企業工作實際,所以也可以作為企業員工業務培訓的參考資料,實現學校學生學習內容與企業員工培訓內容的無縫對接。
2、校本課程開發賦予教師課程開發的權力和責任,使教師成為課程開發的主體,對教師的課程意識和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因而有助于教師專業水平和能力的不斷提高。通過《汽車構造》校本教材的開發,相關專業教師的業務素質得到了顯著提高,對教學內容的組織、教學重難點的把握有了更高層次的認識。
基于學院具體實際的《汽車構造》校本課程的開發推動了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課程建設的發展,提高了教師的業務素質,同時對學校辦學目標和辦學特色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孫非寒.我國校本課程開發的應然與實然[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4,(2).
[2]李亞平.高職院校校本課程開發研究[J].《新余學院學報》,2014(4).
[3]王本陸.課程與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7年度山東省教育科學研究課題“校本課程開發促進高職專業特色發展的研究與實踐——以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為案例”(課題編號:17SC09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