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科的醫生都知道,每逢年節,心腦血管急癥和消化系統疾病患者激增。這里面既有暴飲暴食引起的,也有不少是過年過得太勞累或太興奮、太沖動的老人。
有人說,中國人實際上是生活在許許多多的“規矩”之中。言行舉止,待人接物,穿衣吃飯,等等,無一不得合規矩。當然,現在有許多規矩已經不為許多年輕人所遵守了,但上了年紀的人還是很在乎這些規矩的。比如,春節即將來臨,掃房子、潔衣被、買東西,一進臘月二十三,光是哪天該做啥,就有許多規矩。許多老人家還沒到過年,就已經累得要躺下了。好容易到了年三十,一切俱備,可心身還是靜不下來。家宴、守夜、上供,如今還要陪兒孫們熬夜看春晚;節日期間,絡繹不絕的拜年、走親戚、游玩,不停嘴的聚餐、零食,以及待人接物的場面話、應當恪守的迎送規矩,等,把以往簡單、規律的生活擾動得糟亂不堪,以至于身心俱憊。假如再有個常年在外、“不守規矩”的兒女,好不容易抓住這個機會,想動動心思好好“教育”一番;這免不了勞心費神,搞不好還會引起口角,惹氣上身。如此種種,稍不留意便病上身來,甚至樂極生悲住進醫院。古人說“過年如過關”,即使既無內債又無外債也一樣;真正輕松歡樂過新年的只有孩子。斯言誠不我欺矣!
其實,在年節期間要不要守那些瑣碎的規矩,唐代名醫孫思邈的一段話可以說是最恰當的腳注。孫思邈首先列舉了日常生活中一些有傷健康的行為,“飲酒吐逆,勞作汗出,以當風臥濕,飽食大呼,疾走舉重,走馬引強(騎馬射箭拉硬弓),語笑無度,思慮太深,皆損年壽”;因而主張“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當去禮去圣,守愚以自養”。厚者,培補精力、體力以使其增強也;不處其薄,乃是不要讓自己的精力、體力過度透支。為此,孫思邈從一個醫生的角度建議“去禮去圣”,不要被那些世俗禮儀和圣人教誨所束縛;“守愚以自養”,不要去管那么多的事。
其實,對于老人來說,年節只是一個符號。雖然說辭舊迎新,但你需要的依舊是“頤養身心”。因此,大可不必為過年過節勞心傷神,更不必守著老輩人留下的年節規矩,一樣不落地遵之行之;也不要為了那些抹不開臉的人情世故,硬撐著身心去打點應酬。孔子說:“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意思是說,老人的身心健康就是最大的規矩。這和孫思邈“去禮去圣,守愚以自養”是一個道理。累了就躺下,餓了就撿適口的吃點,什么規矩、禮節都不要講,守著自己往常的生活習慣過;小心培補自己的身體,別把自己弄得身心疲憊,這就是“處其厚,不處其薄”。至于過年的瑣碎事兒,就由著孩子們去折騰吧,得空指點指點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