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峰
(中國人民銀行會寧縣支行,甘肅 白銀 730700)
訂單農業是全新的農業生產方式,指涉農企業與直接生產者之間,根據事前協商確定的條款安排進行交易,主要有“企業+農戶”、“企業+合作社+農戶”兩種模式,可以帶動農戶和涉農企業協調發展。而農業價值鏈融資是指融資主體基于產業鏈上不同主體之間的契約關系而提供金融服務,可以有效擴大融資獲得率,擴大金融覆蓋面。本文以會寧縣馬鈴薯產業為例,分析基于訂單農業開展的農業價值鏈融資優勢及存在的主要問題,探索在農業供給側改革的前提下農業價值鏈融資的新模式。
馬鈴薯因其營養價值高、適應性強、產量大,是會寧縣的重要糧食作物,年種植面積超過100多萬畝。目前縣域共有三家企業致力于馬鈴薯種薯及產品的訂單種植,分別為會寧六合薯業開發有限公司、會寧縣天緣齊馬鈴薯購銷專業合作社、會寧縣宏森馬鈴薯種植購銷專業合作社,共建成脫毒馬鈴薯種薯生產基地1.9萬畝,年繁育脫毒馬鈴薯種苗1.2萬株,繁育微型種2.25萬粒,指導農戶種植馬鈴薯原種1.2萬畝,一級種2.6萬畝,農戶自產貯存二級良種3.8萬噸,農戶收入比種植其他作物成三倍增加。近年來,企業實行“公司土地流轉+農戶訂單”、“公司+農業合作社訂單+農戶”等運作模式,采取“四送一包”的種植方法,大力發展脫毒馬鈴薯種薯訂單繁育及商品用馬鈴薯的訂單生產,有效增加了種植農戶的收入。
基于訂單農業的價值鏈融資主要有兩種模式:一是價值鏈內部融資,即涉農企業直接向農戶提供融資(如賒銷生產原料、預付貨款、直接借款等);二是價值鏈外部融資,即第三方(主要為商業銀行)基于訂單合同而向農戶提供貸款。價值鏈內部融資模式中,涉農企業通過訂單制度加強了與農戶的聯系,使得農產品獲取更加安全,有效降低了運營風險,增加了企業的信用評級,提高了信貸獲取能力,而企業在獲得更多融資的前提下,可以通過貿易信貸的方式為農戶提供融資;在價值鏈外部融資模式中,由于農戶生產的農產品在銷售方面沒有后顧之憂,保障了其還款能力,有效提高了其在銀行的信用等級,同時農戶還有來自訂單企業的技術指導,進一步降低了生產、質量風險,因而會更容易獲得銀行的貸款服務。
這種生產模式以農業龍頭企業為核心,龍頭企業、農戶構成了穩定的農業產業鏈。首先是龍頭企業,作為核心的會寧六合薯業開發有限公司是融馬鈴薯脫毒苗、原原種和原種繁育研究,示范推廣和技術培訓,種薯收儲、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農業科技型企業,年銷售收入達5000萬元。其在價值鏈融資中的主要職能為:為農戶提供優質的生產資料,無償提供技術指導,提供馬鈴薯市場信息和詢價指導,負責產品的銷售和渠道擴展。其次是農戶,通過訂單農業與該企業建立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議價雙方自愿實現購銷。該模式中,中國農業銀行會寧縣支行由于與龍頭企業存在長期合作關系,對其產品購銷情況掌握比較全面,在授信過程中充分考慮到其與訂單農戶的合同關系,授信金額在針對單一龍頭企業授信的基礎上上浮,2016年為會寧六合薯業開發有限公司授信800萬元,辦理貸款470萬元。而龍頭企業在授信規模上浮的情況下,對訂單農戶進行種苗、化肥等生產資料的賒銷,待回購產成品的時候先行扣除賒銷款,再結清剩余貨款。該模式是典型的價值鏈內部融資,其本質是資金在公司與農戶間的往來,商業銀行發揮的主要作用是結合訂單農業擴大對企業的授信規模。
該模式主要是農村商業銀行對會寧縣天緣齊馬鈴薯購銷專業合作社整條農業產業鏈進行融資支持,包括對合作社及訂單農戶的信貸支持。會寧縣天緣齊馬鈴薯購銷專業合作社注冊資金1000萬元,多年來一直致力于專用型馬鈴薯“大西洋”的訂單種植,現有股份制社員229人。在該模式中,首先是購銷企業依托合作社與農戶簽訂種植銷售合同,降低了農戶經營風險,同時合作社給農戶提供服務,解決了農戶種什么、怎么種、種多少的問題;在購銷價格方面,結合企業的銷售渠道建設情況,合作社與農戶簽訂產品收購協議,使農戶生產與企業銷售有效對接,通過企業的銷售渠道有效提高了農戶的議價能力。另一方面通過合作社向銀行推薦優質、守信的農戶,減少了銀行對客戶的信用評定成本,降低了銀行的貸款風險。再次,農村商業銀行、合作社、農戶三方共同簽訂農戶借款合同、擔保合同,明確各方的責任與義務;最后,根據歷年來馬鈴薯生產受自然災害情況辦理農業保險,保單的第一受益人為農村商業銀行。在貸款發放時,農戶直接通過合作社獲得生產資料,農村商業銀行將資金打入合作社賬戶;農產品交付后,合作社將資金打入農戶在農村商業銀行的貸款卡上,由農村商業銀行扣除貸款本息后,農戶方可自由提取資金。該模式是典型的價值鏈外部融資,由商業銀行扮演第三方的角色,提供資金參與訂單農業的全部生產過程。
從供需層面分析,農業價值鏈融資的優勢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針對農戶、合作社、購銷企業及其他農業價值鏈上的其他主體而言,由于缺乏有效的抵押品、風險高或其他原因,獲得銀行融資較為困難,但是當其參與到農業價值鏈融資后,可以更容易的獲得銀行融資,換言之價值鏈融資可以改善農業主體金融服務的可得性;二是針對商業銀行而言,不再單獨為某個生產主體提供融資服務,而是以整個價值鏈為對象,全面覆蓋了農戶、購銷商、農業企業等主體,有效增強了其風險抵御能力,擴大了服務范圍。
同時,商業銀行對農業價值鏈提供融資服務,與商業銀行的傳統業務,如單獨為農業生產主體提供融資服務相比,具有四個方面的優點:一是能夠通過對價值鏈的分析,有效識別信貸需求;二是可以對價值鏈上個別主體的特定需求設計適當的金融產品;三是可以利用價值鏈上各主體之間的契約降低交易成本;四是可以通過對整個價值鏈的分析,更準確的識別和防控風險,降低金融風險。
會寧縣雖然是農業大縣,但是由于自然條件比較嚴酷,加之農業生產的不確定性,導致商業銀行對農產品生產的估值不夠準確;加之作為偏遠落后地區,商業銀行守成有余,但是前瞻性不足,不能依據農業產業的發展有針對性的創造金融服務產品。由農業價值鏈融資的“銀行+龍頭企業+農戶”模式可以看出,僅僅是擴大了對龍頭企業的授信規模,并沒有提供可推廣的實質性產品與服務。
近年來,會寧作為全國扶貧開發重點縣,地方政府投入大量資金在基礎設施建設,以期拉高地方GDP總值,對農業的重視程度不足;另外,除國家扶持的種薯產業少量項目資金外,地方政府在財政資金不足的情況下,基本沒有向馬鈴薯產業投入資金,產業發展沒有形成規模;最后,脫毒馬鈴薯種薯產業從育苗到微型種、原種、一級種,產品開發周期較長,前期資金投入較大,企業資金鏈長期緊張,嚴重制約了產業的發展壯大。
訂單農業的價值鏈融資僅僅降低了信息不對稱帶來的風險,并沒有從根本上消除農業生產固有自然風險,也沒有消除因農產品價格波動引起的市場風險。由于上面兩種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屬于不可逆因素,因此構成了訂單農業貸款最致命的風險,即由于訂單雙方(企業、農戶)難以預見未來發生的某些可能,比如未來農產品的價格變化,所以在契約里未能確定精細的合約條款,導致訂單農業貸款存在較大風險。
近年來,我國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促進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但是在農村的發展中,農戶不管是養殖還是種植,資金都是重大難題。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過程中,訂單農業可以有效解決供需雙方信息的不對稱性,通過簽訂契約合同使農戶進行有計劃的生產,同時農業價值鏈融資可以解決農戶資金缺口問題,為企業及農戶提供信貸保障,雙方的有機結合可以有效破解農村發展問題的痼疾,著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但是,在發展基于訂單農業的農業價值鏈融資時,需要地方政府、商業銀行、保險業機構的通力合作,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視產業發展,商業銀行要積極創新金融服務產品,保險業機構要大力推動農業保險,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推動該項惠農產品的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