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元
(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柳州分行,廣西 柳州 545001)
金融產品是時代的衍生品,小微金融產品是針對于小微企業,作為商業銀行來說,不同于國有企業銀行,對于金融產品的創新顯得非常重要,本文就大數據背景下如何進行創新做出討論與探究。
“大數據”最早被提出是全球知名咨詢公司麥肯錫,什么是大數據,簡而言之就是全部的數據,一天之內,互聯網產生的數據可以刻滿1.68億張的DVD,每天產生各種各樣的數據讓人們覺得不可思議。從宏觀上來說,我們以后在某些方面不需要進行隨機抽樣去看待問題,因為在大數據時代的背景下一切都是精確說明的,但是大量的數據往往將更多的事情推向繁瑣,我們需要在大數據時候看待各種數據的偶然性,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問題。
大數據時代的背景下,行業的競爭尤為激烈,對于銀行類的金融服務業來說,數據相當于行業發動機運營的燃料[1]。在平時的工作中積累的海量客戶資源和交易信息,這些都是非常寶貴的資源。通過這些數據,我們可以分析顧客的行為特征和消費習慣,同時結合自身的數據,對問題進行較為深入的分析,對消費的人群進行分類和細化,針對人群和數據,調整營業的手段和方式。
面對龐大的數據,需要有效合理的去甄別分別,選擇對自己有用的數據,例如對于微企業來說,我們要對它的各方面的數據來進行分析,探究這個企業的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從而降低自己得風險,同時,互聯網數據金融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運營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增強了融資的靈活性與流動性,大大拓寬了小微企業的資金空間。
對于小微金融產品,各大銀行紛紛出臺了相關服務,形成了各自的模式。
大型商業銀行承擔的更多的社會責任與義務,各大銀行有著相對健全的服務機制,有著更大的客戶群體和穩定的客戶渠道,為了服務于廣大中小企業,工商銀行的小企業循環貸款和小企業網絡融資,建設銀行的E貸款和網銀循環貸,中國銀行的中小企業周期性產品,交通銀行的小企業e貸、農業銀行的簡式貸、智動貸和廠房貸[2]。這些大型的商業銀行其實本質上的區別是不大的,他們服務于中小型企業,做微企業微金融產品。
對于股份制銀行來講,雖然也是以商業化為主,但是他們的服務意識更強,主導意識更多,富有特色的有招商銀行和民生銀行。招商銀行將五百萬以下的企業從對公客戶專為“零售”,專門為其提供貸款及資金的各項服務,以服務為主的理念提供各項增值服務,民生銀行除了在貸款方面提供相應的服務,還提供財務結算和居家理財等全面性的服務,相比較于大的商業銀行來說,股份制銀行沒有客戶上的優勢,沒有大數據的優勢,卻可以通過特殊的服務渠道吸引人們的眼球,這種特色化的服務也起到了取長補短的作用。
近幾年來,外資銀行一直嘗試占有市場份額,但是不管從政策和資源都沒有優勢,在微企業金融產品上,外資企業采用與股份制銀行相似的手段去彌補,渣打、匯豐等外資銀行都成立了應對中小企業金融貸款的專業性的團隊,多采用一對一的服務方式,用他們更加專業的手段和方式保證客戶的需求,一對一的客戶經理可以通過與企業的溝通,幫助其進行分析,為企業量身定造出適合其發展的金融方向。
大型的商業銀行因為固有的資源優勢一直占有市場的主導,雖然在應對潮流中也做出了一些改變,但這些舉措對營銷的收益還是比較小的,相比較于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雖然沒有絕對的資源優勢,但是始終憑借自己的服務質量贏得了一定的尊重,而同樣作為外來的外資銀行,在保證專業化的前提下也在不斷提升服務質量,為企業著想,因此,大型的商業銀行還是要敲響警鐘,銀行業終究是服務業的一種,在資金絕對安全、風險把控最低的時候,人們永遠選擇服務最好,最便利的作為第一選擇,所以,商業銀行在大數據時代擁有著資源和穩定的客戶群,唯一缺少的就是產品的創新和高質量的服務,而且這兩項的重要性大家也可想而知。
目前銀行主要應用的是大數據的某一方面的應用,再結合人工的復合,來進行金融產品的銷售[3]。簡單而言,銀行還是依托一個數據來進行信貸決策,比如說通過稅收款項、償債能力。這樣的評判結合了很多客觀的人為觀點,對于微企業來說,有時候這一個數據不足以判斷其信貸決策。雖然說這樣做可以在一定范圍內控制風險,但是也降低了數據的運用。在大數據橫流的今日,我們可以根據數據來研究微企業的企業模型,每個企業的模型都不完全相同,我們可以通過探究來制定什么是優質模型、中等模型和風險模型,盡可能用多數據去衡量一個企業的模型,制定一個模型的銷售系統,微企業可以通過網絡填寫自己的相關數據,上傳相關的網絡證明就可以了解到自己屬于怎么的模型,能通過商業銀行貸款的款項是多少,這樣也降低了人工成本,避免一切都靠人工一本本通過數據和輔助數據進行審核。
我們通過整合外部的第三方數據,根據以往企業違約的記錄,逐漸發展無抵押的純貸款融資產品。為缺少抵押物的優質中小企業提供援助[4]。當然,政府部門也要起到絕對的監督作用,進一步優化中小企業貸款風險的補償機制。同時商業銀行應充分發揮信貸業務資源優勢,積極廣泛的拓寬賬戶載體的階段應用場景,通過提升百姓衣、食、住、行結算與渠道服務便捷性,將結算場景前移植入進消費者手機中;另一方面,積極與互聯網企業合作,通過互利共贏廣泛收集消費者或社會活動參與者行為數據,進一步降低普惠金融服務成本。
大數據時代的來臨標志著信息化社會的全面到來,商業銀行需要在小微金融產品上不斷的創新,擁有穩定客戶的同時,需要不斷創新,創新不僅表現在形式上,也要表現在服務上,才能在與其他銀行的競爭中占有有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