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歡歡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吉林省分行,吉林 長春 130000)
我國逐漸確立了市場經濟體制,銀行業開始飛速發展,,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作用。雖然國有銀行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取得非常顯著的效果,但仍舊需要不斷完善已有機制,規避金融風險,提升應銀行運營的效果,做好內部考核工作,逐步優化銀行管理體系,進而促進我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因此,國有銀行開展風險識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銀行的風險是指設事物的不確定性,主要包含兩種概念:第一,預期不確定帶來的收益;第二,預期不確定帶來的收益。這兩者也叫作風險成本和風險損失。一般來說,銀行風險指的是經濟風險,有可能導致損失。在金融市場中,銀行風險的大小需要進行量化,才能夠控制風險。當銀行面臨的風險大,管理的成本也就會增加。其定量公式為:
風險=風險成本/風險損失÷銀行資產x100%
依據這個公式,可以從多個角度測量或者識別銀行風險,進而有效預防。比如當測試銀行損失的時候,利用損失金額同比銀行資產進行比較;當反應銀行風險程度時,可以使用風險資本同銀行資產相比。
第一,客觀性,銀行風險是伴隨著銀行業務產生的,只要銀行業務存在,銀行風險就存在;第二,可控性。銀行風險具有客觀性,但風險確實可控的,通過金融政策、制度,對風險進行評估、預測、防范的方法能夠有效化解風險[1]。
第一,金融產權缺乏明確的邊界,導致權責無法統一,信貸限制軟化,因此,需要進行銀行體制改革,將產權制度進行職能分割;
第二,宏觀的金融運行質量不佳,新舊機制摩擦大。由于傳統的產業對于資產負債的缺乏一定的關注度,導致國有銀行在對接國有企業的過程中,產生了限制供給的局面,同時,國有企業的變革發展也為國有銀行帶來了沖擊。一方面,長期被忽視的銀行風險開始逐漸凸顯出來;另一方面,新的風險逐漸形成。這種情況勢必會加劇銀行風險無法化解,導致風險管控能力低;
第三,宏觀金融機制缺乏合理的調控作用,再加上我國金融市場處于改革時期,監管難度大,監管機制疲弱,導致部分的計劃機制仍舊存在。同時,引進的價格機制缺乏規范性,或者在新舊機制轉換過程中,存在著斷層,導致宏觀金融調控難度大,監管機制扭曲,國有銀行出現風險問題。
國有銀行既承擔著保障國家金融安全穩定,降低市場金融風險的社會責任,又是黨和國家可以信賴的堅定后備力量。為此,國有銀行在發展過程中,需要認真貫徹黨的政策方針,落實黨中央關于金融決策的落實工作,堅定新發展理念,持續深化國有銀行改革的步伐,推動黨的領導和公司的治理機制相結合。同時,要發揮金融改革的“頭排兵”作用,做好防范金融風險的準備,進而貫徹落實黨的建設要求,更好的融入到國民經濟的風險管控章程中,并得到有效落實,從而提升銀行預防風險的能力。
1.加強政策協調,形成政策合力。金融風險是經濟金融周期性和體制性共振的必然后果,而地方債務、房地產、產能過剩等風險都是外部發展因素在銀行業的同步反映。因此,要從管理看金融,從促進實體經濟、房地產、金融體系內部三個良性循環的高度出發,加強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結構性政策和金融監管政策的統籌協調,形成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政策合力。
2.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防控金融風險。作為我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金融改革的“排頭兵”,國有銀行在風險管控方面的探索和實踐尤為重要和具有借鑒意義。
國有銀行在擔任金融改革“排頭兵”的同時,往往伴隨著未知的風險領域和大量不可預知的金融風險。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革新技術的高速發展,將傳統風控手段與科技有機融合,不失為解決風控痛點的一種途徑。比如,國有銀行針對各類欺詐風險,包括如偽冒開戶、虛假資料、道德風險、交易虛假、團體欺詐、賬號盜用等,通過形成欺詐風險防范工具箱系統,可實現快速定制和組裝各類產品欺詐防范策略,及時識別防控欺詐風險。
3.強化風險管控。金融的核心是風險管理,不論如何創新,風控是靈魂。國有銀行將在上級部門等的大力支持下,主動與金融同業合作,積極探索風險管理創新技術和方法,持續提升風險管理能力,為保障客戶權益,營造良好的金融生態發揮更大的作用。
當客戶投資銀行入股后,如果沒有良好的公司治理架構,沒有與資本相匹配的風險管控體系,沒有嚴格完善的內部控制機制,就容易出現股東干預、內部人控制或經營沖動等問題,因此,要通過建立科學、有效的組織機構和管理制度,夯實發展基礎,確保長期可持續發展。
國有銀行在創立之初就瞄準國內外監管要求,建立了完整的公司治理體系和風險治理架構,覆蓋董監高及其各種委員會、前中后三道防線,并用風險偏好貫穿其中,統領各方。因此銀行在探索良好公司治理方面,要以“高起點、高標準”為原則,參照上市公司標準,結合自身實際發展情況,逐步建立健全“三會一層”公司治理架構,發揮決策、監督相互支持又相互制衡的職能作用。
為嚴格保證銀行各項業務的開展受到監管和法規的有效約束,股東、董事會的有效監督,高管層的有效管理之內,國有銀行的決策監督層與執行保障層需要通過授權體系進行責、權、利的有效劃分。
另一方面,要加強協調、優化職能。通過加強和優化銀行監管機構的管理職能,增強貨幣政策、金融監管協調性,來逐步健全銀行監管體系,來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2]。
綜上所述,國有銀行開展風險管控,可以完善銀行的監管體系。在此基礎上,需要認真貫徹黨的政策方針,落實黨中央決策落實工作,堅定新發展理念,持續深化國有銀行改革的步伐;同時,認真落實即將出臺的監管新規,堅持業務更精煉、鏈條更縮短,進行深入式管理。因此,通過建立風險防范制度、強化銀行資本管理,能夠促進國有銀行平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