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姝平 劉詩穎
(中國礦業大學,江蘇 徐州 221116)
21世紀以來,電商崛起,同時帶動零售業全面升級變化。面對個人消費者,商家倡導以消費者作為中心環節,并依靠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推動,使商品在生產、流通、銷售環節得到改造和升級,從而對零售業結構及生態圈進行不斷的完善。
互聯網用戶對線上消費的粘性不斷提高,線上消費已然成為了他們的習慣。與其他互聯網產業相比,中國電商用戶對線上消費的依賴度越來越高。總體來說,網上消費和電商將成為中國的常態,由此衍生的第三方支付產業將緊跟市場的腳步,發展成為中國經濟在新時期的基礎設施。
第三方支付指的是具有信譽保證的獨立機構和不同的銀行簽約,提供與銀行支付結算系統的接口和通道服務并能夠實現資金轉移和網上支付結算服務的機構。第三方支付服務屬于互聯網支付方式中的一種,也是現代金融支付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下,我國有眾多的第三方支付平臺,其中以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占據大部分市場。
縱觀第三方支付十年發展過程,從最初的生活服務電子商務領域,到如今電子商務、教育、金融、公共事業、航空等全方位的多領域進攻,第三方支付產業已經成為中國互聯網經濟中不可或缺的支撐力量。
2013年到2016年中國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業務行業發展迅猛,年交易量由1.3萬億增長至58.8萬億。2017年增長率略有下降,但總額仍增長至98.7萬億。
第三方支付在線上支付方面,不斷提高支付便捷水平、拓寬支付應用場景、整合平臺優勢、提供綜合支付服務。從最基礎的網絡交易結算開始,第三方支付衍生出如信用支付、跨境支付、公共事業繳費、轉賬匯款等更高階的支付服務形式。
不僅如此,在新興的移動支付方面,第三方支付也已搶得市場先機,阿里、騰訊“巨頭”分別基于支付寶和財付通推出了“支付寶錢包”和“微信支付”。“支付寶錢包”將成熟的、占有壟斷地位的支付寶線上支付體系移動化,不僅實現了線上的大部分功能,也支持二維碼、聲波支付等技術實現線下支付,目標定位于替代真實錢包,以取代現金。“微信支付”則將財付通內置于微信系統,在銀行卡綁定后,實現二維碼、微信應用中的一鍵支付。第三方支付正在銀行支付系統以外創造一個新的支付生態,其要取代的不僅是現金、錢包,還包括銀行卡。
線上消費是指消費者以網絡PC端或者移動端進行為工具手段而實現其自身需要的滿足過程。網絡用戶作為網絡營銷的主體和促進網絡營銷不斷發展的源動力,其現狀對網絡營銷發展的未來趨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90年代以前,我國以百貨商店為主,90年代以后國內零售業態多元化發展,21世紀以來,電商崛起,同時帶動零售業全面升級變化,線上線下相結合。互聯網商務的萌芽改變了人們的消費觀念、消費方式和消費地位,而互聯網商用的發展更是推動著消費者主權地位的上升;網絡營銷系統處理信息的能力非常強大,因此消費者在挑選商品時有了更高的自由度和空間,購物行為也變得越來越理性化。
2011年至2016年間,第三方支付規模增長率呈現為2011年至2015年快速增長,2015年至2016年開始下滑,但總規模凈額仍在不斷增加。與此同時,以外賣,網購為代表的線上消費也基本呈現出同樣的總體趨勢。由此可見,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
首先,線上消費促使了第三方的誕生和發展。
消費者對于線上交易的第一個問題自然是:交易能否受到保障。因此第三方支付是在“為了使交易有所保障”的需求下衍生出來的。只有在買賣雙方同處于相同的時空點,彼此可以完全信任時,現金交易才會發生。然而,互聯網交易并不需要這樣的前提。雙方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能完成交易,只要有一個獨立的第三方來監督整個交易過程,這個第三方便是彼此得以信任的基石。互聯網上所有的交易行為以及服務,都少不了信任作為支撐,而要使信任能夠建立起來,就需要有第三方來監督。所以,只要通過互聯網進行交易,第三方支付就會產生流量。
另一方面,第三方支付也保證了線上消費的增長。
在第三方支付還未出現和普及的時候,線上消費的一大阻礙就是最后的支付環節。互聯網交易中的網銀支付十分復雜,首先在銀行辦理是步驟就較為繁瑣,其次在使用時需要下載軟件和使用U盾,并且因為合作問題,不同網站所對應的網銀所屬銀行并不相同,這樣一來用戶需要辦理多家銀行的網銀。但第三方支付的出現解決了這個問題,不僅辦理簡單,而且只需要一個統一的賬戶。第三方支付提高了線上消費的服務質量,加上用戶流量被優良的支付體驗所支持保護,這種方便快捷成為消費者進行線上交易的重要原因。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符合時代變化的支付平臺對于網上交易的重大作用,消費者因為消費工具的便利性而加大了消費的廣度和深度。此外,第三方支付平臺帶來的并不僅僅是交易本身,更多的是交易背后的數據和信息,第三方數據與以往大不相同,過去我們所能得到的關于消費者的信息是零碎的,不完整的,而第三方支付平臺它貫穿了每一位用戶的所有消費數據,對這些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后,能夠得到精準的用戶定位從而進行精準營銷。兩者相互促進,相互影響,于是第三方平臺的運用范圍越來越廣,而線上消費也與之正比例增長,線上消費增長,第三方支付也愈來愈強。兩者相輔相成,互為基礎,不可分割。
第三方支付的發展是由阿里巴巴集團電商帶動起來的,起初只是為了方面電商平臺買賣雙方資金保證,后來逐步發展壯大有了自身穩定的客戶群,于是各種企業主動與第三方要求合作方便企業交易與支付,從而促進第三方平臺擴大范圍,而現在更多企業要求與第三方平臺合作,看中的主要是第三方平臺的大數據。第三方支付平臺將數據由割裂變為貫穿,提升了產業鏈上下游動態協作效率,同時主題開始參與到附加價值更高的業務布局中。
第三方支付與線上消費之間將形成良性循環的狀態。未來第三方支付和線上消費兩者都會不斷增長,但增長速度會減緩,兩者之間的存進作用會減緩然后趨于穩定。
2015至2016年,線下支付規模迅速上升,艾瑞咨詢數據表明,第三方支付的季度環比增長率遠小于線下支付季度環比增長率,線下掃碼成為消費新趨勢,同時也成為了第三方支付規模上升的重要因素。
根據前文可知,第三方支付通過用戶消費記錄獲得了大量珍貴的數據,這些數據為之后的金融服務奠定了基礎,使得互聯網金融不再是小眾服務,每位用戶都能擁有自身相對應的服務。第三方所收集到的用戶支付數據成為互聯網消費金融的基礎,并且同時也使普惠金融成為一個可能,金融不再是只可遠觀的少數人的項目,而是我們生活中方方面面的鄰家業務,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互聯網業務與傳統業務會創造出更多惠及大眾的領域,越來越多的用戶將從普惠金融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