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富乙
(河南大學,河南 開封 475000)
體育素養概念于20世紀90年代被提出,主要是指學生在接受相對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社會發展需要以及個人終身發展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體育素養的概念一經提出便成為引領各國教育發展的重要上位概念。我國對于核心素養的發展也十分關注,2014 年教育部頒發《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是落實“立德樹人”的重要環節,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各科的體育素養。2016年9月《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頒布,進一步明確了我國青少年發展體育素養的具體方向和具體要求。在發展青少年體育核心素養的大背景下,國家大力提出開展校園足球運動,2015 年3 月 8 日,《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國辦發〔2015〕11 號)(以下簡稱《足改方案》)正式公布,《足改方案》對發展學校青少年足球作出了明確的指示和具體目標,為徹底貫徹和推進《足改方案》,2015 年 7月 22 日,教育部等6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快發展青少年校園足球的實施意見》,對我國青少年足球的發展提出明確指示和相關要求并明確了相關政策。在發展體育素養的大背景下如何開展好校園足球是本文研究的重點。
我國對體育素養的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這一時期,素質教育理念也隨之興起,體育素養的概念也在這一發展熱潮下逐漸誕生。不同的研究對其定義也不盡相同,目前在我國對其較為主流的定義有5種。我國最早提出體育素養概念的賴天德教授認為:“體育素養是指體育的文化水平,主要包含體育意識、身體基本活動能力、身體基本活動能力、基本運動能力、基本體育知識及從事體育鍛煉、體育娛樂與體育欣賞的能力等。”此外隨著發展,有學者對體育素養的概念以描述方式進行了相關界定,學者余智認為:“體育素養是在先天遺傳素質的基礎上,通過后天環境與體育教育的影響所產生的,包括體質水平、體育知識、體育意識、體育行為、體育技能、體育個性、體育品德等方面的要素。”張洪譚教授以運動視角對體育素養進行界定,他認為:“體育素養指以運動技術為基礎的操作性知識水平和實踐成果。”這一界定以單方面定義了體育素養,僅僅是從運動技術視角來分析。著名學者季瀏在2017年對體育素養的界定進行提煉,他認為:“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 是通過體育健康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關鍵能力、必備品格與價值觀念。”
2009 年 6 月 10 日,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在北京回民中學共同召開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工作會議,這標志著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的帷幕正式拉開。在之后的2009—2014年,是校園足球的發起階段。2014年至今是校園足球改革發展起步階段,從2009—2014年這5年間校園足球在國家體育總局的牽頭帶領下,通過相關部門的協調配合,校園足球從無到有,從弱到強,逐步發展壯大,在2014年教育部正式對校園足球進行管理,這也進一步預示著校園足球將成為教育的重要一部分。在校園足球的發展起步階段,2015年《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出臺,方案中指出發揮足球的育人功能。教育部體衛藝司司長王登峰說: “我們現在做校園足球,就是學校體育的延伸,就是要立德樹人,培養孩子的全面素質。”校園足球作為新時期學校體育一些學者認為校園足球依托的是學校體育,通過足球鍛煉來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改革的突破口和試驗田,在夯實足球人才根基、推進學校體育改革、實現體育立德樹人的獨特價值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通過上述觀點可以發現,核心素養和校園足球之間存在著相通關系,從教育理念的角度來分析,核心素養要求學生們具備知識、必備品格和價值觀念以及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等綜合能力。校園足球則發揮著“提高身體素質、掌握相關技能、培養優秀品質”的作用。不難發現,兩者的教育理念不謀而合,核心素養作為未來引領學科發展的核心理論,而校園足球的發展正是對于核心素養的實踐和檢驗,是對核心素養發展的具體化操作。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明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發展的根本任務。深入推進立德樹人工作是辦人民滿意的高等學校的根要求。立德就是通過堅持德育為先,通過教育的方式來引導、感化;樹人就是堅持以人為本,通過合適的教育手段來塑造人、影響人,進而發展人。而校園足球的推進和發正是其立德樹人的具體化措施,在實現體育立德樹人的獨特價值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作用。《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中明確提出校園足球發展的5個方面,其中“發揮足球育人的作用,促進文化學習的同時促進足球技能發展,促進青少年足球人才規模化成長”,是對于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力寫照,是對,立德樹人具體化的有力措施。
體育核心素養培養主要有健康意識的培養、體育文化的培養、身體素質的培養、體育意識的培養、體育品德培養等構成。自新一輪校園足球啟動以來,全國校足辦把校園足球作為加強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突破口,把發展校園足球的意義已經上升到“國民素質教育”,“青少年身心發展”“學校體育課程改革”“思想品德教育”“體育教師師資隊伍建設”的認識高度,同時始終強調校園足球始終面對全體學生。校園足球始終把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全體學生的發展以及面向全體學生放在首位,這無疑是一份巨大的教育思想遺產,是對學生體育思想灌輸和體育終身意識培養的有力舉措。同時,校園足球始終把校園文化、校園體育文化融合發展,豐富校園文化和體育文化。校園足球的開展還能有效促進各學科文化的融合。這讓足球成為文化的內核, 體育成為文化的主體,這不僅是對文化的傳播,還是對學生品德的培養。
傳統體育課堂僅僅是以基礎體育技能為主,以傳授學科知識為主,這就導致了課堂上僅僅注重的是體育教師的傳授和課堂目標的實現。這一過程雖然有利于學生直接掌握體育學習內容,但是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被動學習的過程,不是主動地去接受,其主觀能動性得不到發揮和延伸,并沒有真正地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需要。核心素養理念的提出注重學科教學必須從注重學科轉向關注學生主體,在此前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學生的需求,校園足球的發展不僅僅是對于足球的普及,更多的是讓學生自主參與其中。學生在體育學習參與過程之中是一種自我構建的過程,給予學生參與的學習任務,通過學生間的協作和配合來探索和學習完成體育課程任務。校園足球的發展更多的不僅是在技能上的學習,還有運動情感上注重學生的需求,讓學生樂于參與教師組織的教學活動,讓學生通過參與課堂獲得成就和體驗成長。其目的不僅是對其運動習慣的培養,而是在足球的學習過程之中更加注重學生體育情感和品格以及健康知識和行為的培養和發展。
學校體育能為立德樹人發展體育核心素養作出獨特貢獻的有效著力點是學生的運動能力、學生的健康行為以及體育品德3個方面。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是否有效,要著眼大局,充分考慮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校園足球在發展體育核心素養的大背景下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不能遵循過去的方式“一刀切”,應根據實際情況,從實際出發,作出更利于學生發展的選擇。例如,發展學生體能是體育素養的重點之一,與健康和體能有關的指標之一是身體成分,但是不同學生的學生個體對學生改善身體成分的需求不同,是因人而異的。所以,同樣是一個班級上一堂足球課,但是對于個人的影響則是不盡相同的,對于學生的教學效益也是不盡相同的。所以,校園足球的發展,足球課堂建設應根據具體的教學情景來準確地設定教學目標,教學目標設定之后,再根據其目標來精確選擇教學內容。所以,校園足球發展應著力打造基于核心素養培育的高效課堂教學,促進學生各方面發展。
在體育素養的大背景下,要想真正地做到校園足球的發展,必須轉變原有的認識和觀念,將育人作為校園足球發展的首要任務,更新大家思維,打破原有壁壘,使大家對校園足球有一個全新的認識。校園足球是培養學生而核心素養發展的手段之一,只有充分地認識到這一點,把發展校園足球發展上升到教育的范疇,校園足球才能真正地達到以學生發展為主體,體現以人為本。使人們認識到校園足球不僅僅是對于技能的發展,更多的是在運動情感上注重學生需求,更多的是鍛煉內在品質和關鍵能力。積極轉變觀念,發揮校園足球特有的育人功能。
課外體育鍛煉對學生體育素養的發展有著潛移默化、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課外體育鍛煉也是發展校園足球不可或缺的一環。體育競賽具有競爭性、挑戰性、興趣性、規則性等特點,對學生體育品德等核心素養的發展和培養作用巨大,如在足球競賽中,其規則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學生不僅在足球競賽中學到足球規則意識,進而能把這些規則意識潛移默化地遷移到學習和生活中。足球競賽中的競爭意識,不僅是對其競爭意識的培養,更能培養其合作精神和不折不撓的品質。課外體育鍛煉和體育競賽也是提高校園足球成績的有效手段,不同級別的競賽都是對校園足球的發展的有力支持和重要保證。所以,應盡量保證更多的學生投入課外體育鍛煉去,發揮課外鍛煉和競賽的獨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