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墨
(福建省廈門雙十中學,福建 廈門 361101)
廈門市是一座有著悠久足球歷史的城市,廈門足球最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98年,在當時的鼓浪嶼上,英國的傳教士在創辦英華書院的同時也將足球帶進了校園,至此,廈門的足球由同野火一般在廈門市火了起來。在解放戰爭后,廈門足球隊在1957—1958年成功完成了省賽三連冠的成績,奠定了廈門足球的底蘊。而后在2004年廈門藍獅完成了16輪的不敗壯舉,讓廈門足球在全中國享有名氣。在這樣一個重視足球發展的城市中,福建省廈門雙十中學初中女足連續3年奪得冠軍,如2017年福建省青少年校園足球聯賽暨錦標賽奪得女子初中組冠軍,2018福建省青少年校園足球聯賽暨錦標賽初中女子組一等獎。成績是榮譽、是激勵,更是鞭策,讓我們在現階段取得的成效中更加完善,提升自身的足球水平,除了榮獲的獎項,在新課程改革下初中校園足球取得的成效可以分為以下幾點。(1)教學模式逐步完善。校園足球采取了分項教學模式,通過對學生進行分析、考察,制訂適宜的訓練計劃,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提升,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在課堂授課上也從教師主導轉為了學生主體,通過現代化的教學設備,使足球教學的難點變得直觀高效,便于學生接受。(2)多元化的教學情境。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校園足球的學習中,只有學生對足球充滿興趣,才會主動訓練、主動鉆研。而中學生敢于挑戰、爭強好勝,教師可以結合中學生的興趣愛好與好勝心理,在訓練中加入游戲、對抗賽、模擬賽等內容,既能夠達到寓教于樂的教學效果,又可以激發學生的主動探索,發揮其自身的潛能 。
隨著素質教育的開展,學校對陽光體育越發重視,足球是陽光體育的重要項目與重要內容,但是學校的體育場地卻沒有因為學校的重視而增加,部分學校依舊采用的是原本較小的足球場地,無法達到學生的使用標準,導致足球運動難以展開,加上足球訓練需要有專業的足球教師進行教授,只有少部分中學能夠配備專業的足球教師,大部分的中學校園依舊是由其他專業的體育教師帶著訓練足球,場地問題與師資力量資源較為不足。如在一般情況下,一個中學需要有2個足球訓練場地,每一個訓練場地都需要有1名專業的教練進行指導授課,但由于場地及師資的原因導致這一標準無法達到,限制了校園足球的發展。特別是在農村中學,許多農村中學都沒有專門的足球場地,有些還用的是水泥坪或是土場地,很難開展足球訓練。
進入中學后,學生的學業任務加重,科目增多,部分主科教師希望學生將心思放在學習上,對體育運動淺嘗輒止即可,除了主科教師,部分家長也認為學生只需要考出好的成績,得到好的分數就夠了,對體育運動能參加就參加,不能參加就全部心思放在學習上。殊不知這樣的理念只會降低學生的身體素質。除了主科教師與家長的不理解、不配合以外,體育課程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與教學目標也較為單一,在每周2節課的體育課程中教師采用演示法進行授課,為學生講述動作理論、演示動作就讓學生整堂課的練習。一方面學生無法在45min的課堂中掌握枯燥的足球理論;另一方面即使掌握了理論,但在實踐缺乏對動作的思考,只是反復地練習,降低了學生的參與興趣。當學生對足球訓練無法產生興趣時,必然不會主動練習,這樣足球的訓練只停留在課堂中,沒有延伸到學生的生活中,學生隔一段時間就忘記了自己已經訓練的內容,不利于提升學生的足球水平 。
在現階段的初中足球評價中,大多數的教師采用的是終結性評價,也就是采用統一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測試,這樣能夠讓學生了解班級的整體情況以及每一位學生在面對同樣項目時的能力。但這樣的考核評價方式卻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一些有足球基礎、運動能力強的學生能夠快速地掌握訓練內容,在考核時次次都拔得頭籌,但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對足球不感興趣的學生,經過訓練后有了較大的進步,也對足球燃起了熱情,卻因為在終結性評價中沒有取得好的成績而被教師忽視,久而久之對足球提起的熱情也就逐漸消退。
教學資源是約束校園足球運動發展的主要因素,當校園足球教學資源不足時,許多足球教學活動都沒有辦法順利的展開,因此學校應當盡力繼續完善校園足球教學資源。本文通過分析校園足球教學資源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應從以下3方面繼續發展校園足球運動。(1)繼續建設校園足球場地。足球場地是影響初中校園足球發展的首要因素,學校應與當地政府積極溝通,保障在城市規劃時,能夠給學校提供充足的面積進行足球場地的建設。(2)學校應加強對校園足球運動發展的資金投入。足球場地除了在進行建設時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在往后使用維護工作中,也需要用到大量的資金。除了這一因素外,校園足球運動開展需要用到足球以及相關設施,都需要學校提供資金進行保障,才能夠讓校園足球運動順利地開展。因此,學校要加強對校園足球運動發展的資金投入,保障校園足球運動能夠長期高效的發展。(3)學校要加強招聘并培訓體育教師,完善學校師資力量。校園足球的教學活動是由教師主導開展的,在優秀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學習足球的興趣會更加的濃厚。因此,學校應當=在持續招聘足球專業的優秀教師同時,也對校內的足球體育教師進行培訓教育,不斷提升學校的師資力量,從而推動初中校園足球不斷發展 。
在新課程的改革下加入了許多創新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體育教師可以將這些趣味的教學模式運用到體育課堂中,激發學生對足球的訓練興趣,營造趣味足球課堂氛圍,使每一次的足球訓練都值得期待,使每一位學生都帶著笑容堅持訓練。針對教學內容與教學模式,教師可以做出如下實踐。(1)在教學模式上,教師可以加入分層教學與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分層教學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將因材施教的理念運用到足球訓練中,在訓練前對學生進行基礎測試,根據測試結果將學生分成基礎好的,基礎一般的與基礎較差的,針對不同的層次展開不同的教學目標,如在教學“運、傳、接、射、搶和頭頂球技術”這一內容時,對基礎好的學生,教師給出的教學目標為掌握動作的基礎上能夠形成賽場技巧,學會在比賽場上運用所學的動作提升自己的攻守水平,這樣的教學目標對基礎好的學生充滿挑戰性,他們能夠快速地掌握動作,在對抗練習中掌握技巧;對基礎一般的學生,教師設定的教學目標便是掌握本節課的技術,基礎一般的學生接受能力相對較弱,教師將重心花在夯實基礎上,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練習才能夠達到好的訓練效果;對基礎差的學生,教師的教學目標為激發學生對足球的興趣,主動融入技術學習當中,可以采用“運、傳、接、射、搶和頭頂球技術”游戲,讓學生從玩中學,激發興趣。除了分層教學,小組合作教學模式也是提升足球課堂效果的方式,教師在分層教學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確保每個小組都有基礎好的、基礎一般的與基礎較差的,展開對抗練習或是團隊比賽,提升學生的合作意識,促進全員參與。(2)在教學內容上,教師要貼合中學生的興趣愛好與學習特點,融入現代技術,融入游戲與競賽,使足球訓練妙趣橫生。首先,是現代技術的加入。對于復雜動作教師可以采用微課的形式進行訓練,如在教學“腳內側踢”這一動作時,教師便可以制作成微課,讓學生觀察到“腳內側踢”腳的位置以及腳上肌肉的發力點,通過慢鏡頭觀察到細節上的差異,確保自己在練習時不會出現動作錯誤。微課的好處還在于能夠讓學生隨時隨地的進行觀看,教師將不同的教學重點制作成微課,學生可以隨時隨地下載觀看,便于學生自己訓練,提升足球水平。其次,是游戲與競賽。中學生好勝心強,教師在課堂中進行“逃離孤島”游戲,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配好不同角色,在操場上畫上一個地方作為孤島,逃離孤島需要5人合作,完成顛球、胸部停球、腳內側運球等動作,看哪一小組以最少的時間完成游戲,最少的小組獲得獎勵。這樣的游戲趣味與挑戰并存,學生在游戲過程中夯實足球基礎。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組織班級與班級之間、學校與學校之間的足球友誼賽,在賽場上激發學生的訓練熱情,為了奪得第一而更加主動積極。
從校園足球所獲得的成效中我們發現對于教學評價這一塊不夠完善,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創新足球課堂評價模式,將終結性評價作為足球評價的一種,加入多元的評價模式,達到評價的全面性。首先,針對性評價。在分層教學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針對不同層次的不同學生進行評價,如對基礎較差的學生在訓練了一段時間后激發了對足球的學習興趣,足球能夠不斷提升,教師便可對其評價:“老師看到了你的進步,相信你一定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績。”對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的評價可以采用委婉的鞭策,讓學生明白“人外有人”,在一次比賽的成功后,教師對其評價:“老師真為你驕傲,你要繼續像你的偶像梅西看齊,堅持訓練,下一次取得優異的成績。”運用針對性的評價,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尊重,也知道自己的進步可以被教師知曉,對足球的訓練熱情更高。其次,自評與互評。一位教師畢竟無法關注到每一位學生,教師在足球訓練后鼓勵學生自評,自己說一說在訓練中遇到的難題或是自己說出優點,這樣既能夠塑造榜樣的力量,也可以通過集體的力量去解決問題。互評也是如此,學生之間相互評價,取長補短,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針對性地制訂訓練計劃。
初中校園足球教學在政府主管部門和學校的共同努力下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初中校園足球教學的繼續發展道路中,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亟待完善。在面臨時下初中校園足球教學發展中的問題,我們要積極探索未來的發展道路,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共同促進我國校園足球教學的順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