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在我的人生中有過一次高考,但這次高考失敗了。
我于1970年高中畢業,接著上山下鄉,然后進廠當工人。在文化大革命的動蕩中,在極度的苦悶與彷徨中,我終于等來了1977年恢復高考。這對于我來說,是一次多么重要的人生機會啊!
記得走進考場那天,我既忐忑不安,又信心十足。考數學,我是自信的,因為我在工廠當工人的時候,自學了立體幾何、三角函數,甚至還自學了微積分;考歷史、地理,我也充滿自信。我記得有一道題目是“三個世界的劃分是什么”,我在寫下超級大國、發達國家和不發達國家的同時,還分別列舉了一些國家的國名。
接著考語文,作文題是《難忘的時刻》。在知青時期,我就開始了詩歌創作,幾年寫下來,在縣文化館油印的刊物上發表過不少詩作,盡管寫得蹩腳,但畢竟鍛煉了我的文字表達能力。因此,我當年很自信地走進考場。《難忘的時刻》這個題目并不難寫,可我在考試時突然靈機一動,覺得應該寫得更精彩、更生動,以得到一個更高的分數。我當時思考,是不是可以寫若干人的難忘時刻來再現一段歷史進程呢?于是,我寫下1966年10月18日在天安門廣場接受毛主席檢閱時那個激動難忘的時刻,記錄了1976年9月9日一個老工人在得知毛主席逝世時那個悲痛難忘的時刻,接著又寫了一群人在粉碎“四人幫”后歡慶的時刻。這樣,我最終完成了上千字的作文,并且自鳴得意。意外的是,我的作文雖打破了當時常規的寫法,卻最終被判為低分,也因為這篇文章的失敗,我失去了上大學的機會。從此,我與大學的距離是那么遙遠,上大學成為我青春時光中一段沒有實現的夢。
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萬馬奔騰,充滿了改革開放的氣息。當時,許許多多失去了上大學機會的人,奮起自學,而國家開辟了各種各樣的學習通道,以實現人們求學的夢想。高考失敗時,我已經是一個省直機關宣傳科的宣傳干事,那時的身份是“以工代干”,就是以工人的身份從事干部的工作。在這個崗位上,我通過讀工人夜校,完成了大學課程的學習。
1983年,中共江西省委黨校實行正規化教育,招收大專起點的大學本科班學員。我在那一次考試中取得成功,走進了省委黨校的大門。后又經過兩年學習,獲得大學本科學歷。我學的是政治經濟學專業,由此走上了經濟學研究的工作崗位。在江西省社會科學院,我由實習研究員到助理研究員,再到副研究員、研究員,完成了200多萬字的學術論著。因此,我成為一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還先后擔任江西省社會科學院的副院長、院長,在研究崗位上走過了人生的中年、老年,直至退休。
高考的的確確是人生中的重要機會和關鍵關口,它可以決定我們一生中許許多多的際遇,乃至前途,但它并不能最后地、唯一地對我們的一生起決定作用。在天高地闊的社會大學中,我們依然可以成長,可以成才,可以贏得未來。這就是我對高考的一點心得。
高考落榜的考生們,振作起來,努力吧!我們的前面陽光燦爛!
上圖:1975年,汪玉琦(左一)作為工農兵創作員在江西省于都縣瞻仰毛澤東舊居。
下圖:1974年,汪玉琦于上海虹口公園瞻仰魯迅銅像。
編后記:2018年高考已塵埃落定。每個參加過高考的人,內心都珍藏著一份對高考的特殊記憶與情感——或遺憾,或美好,或失落,或感激,或風輕云淡。不論何種情感,都已化為生命的一部分,伴隨我們行走天涯,迎接風霜霧雪、陽光雨露的洗禮。
然而,這幾年出現的高考學生自殺事件,讓人痛心。十幾歲的孩子,錯把高考當成了人生唯一的舞臺,草率地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他們不知道,高考不能決定人的命運,人生的路還很長,選擇很多。高考沒有失敗,失利了不能重新站起來才叫失敗,以后漫長的人生中還會有無數大大小小的“考試”,也同樣會遭遇大大小小的失利,我們要做的,是站起來,戰勝它。這個過程,本身也是人生最美的風景之一。
汪玉琦就是那個年代高考失敗但是通過自身努力獲得成功的一個典型。他用事實告訴我們:條條大路通羅馬,高考失敗也能獲得人生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