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山東省日照經濟技術開發區連云港路小學始建于2008年9月,有39個教學班,2165名學生,108名教師。學校追求讓教師、學生過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同時也注重引導家長過上幸福完整的生活。通過深掘家校共育這口井,讓家長參與到學校育人這項工程當中。
連云港路小學的家校合作共建工程是校長安茂盛推動的。連云港路小學地處城鄉接合部,有一部分學生是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父母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沿用著傳統的觀念和方法教育孩子。2016年9月,安茂盛從區教育教科研中心調任到連云港路小學擔任書記、校長。上任伊始,他便非常注重家校合作。
安茂盛認為,教育的根在家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基于此,學校開展了一系列家校合作項目。
學校開設“家校共育故事會”藍色課程群。今年5月,學校開展的“情在信間——牽手兩代人”主題教育活動,就是藍色課程群的一個內容。學校讓家長給孩子寫一封信,利用班會時間讓家長讀寫給孩子的信。讀信過程中家長數度哽咽,學生也聽得淚水漣漣。通過“寫家信”“評家信”“讀家信”“寫心愿”,父母向孩子直接表達愛,孩子深刻感受父母的愛,形成親子之間的良性互動。
通過藍色課程群,家長們陸續走進課堂,成為學校教育的同盟軍。
學校創造性地開展“家校共育幸福未來故事會”活動。面向家長征集家庭教育小故事,分主題舉辦22場“家庭教育故事會”,用講故事的形式還原教育場景,通過有情節、有溫度、有啟發性的教育故事,闡釋家庭教育的科學方法,發掘生活中的教育藝術,喚醒家長的教育自覺,引領家長學習和理解學校教育理念,增強教育智慧。
在“家校共育幸福未來故事會”大課堂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礎上,學校乘勢推出了“家校共育幸福未來空中課堂”。家長們自發自覺抽時間記錄下的親子故事以音頻形式呈現在學校微信公眾號上,并有教育專家的分析、點評,供家長借鑒、學習。這一欄目現已播出32期,每一期都為某個具體的教育問題做出分析和解答,這樣的小課堂有效彌補了線下故事會的不足,形成了一條充滿教育正能量的“金項鏈”。這一形式非常受歡迎。
這些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個五年級的學生有一天突然主動告訴老師說他要好好學習,老師問他怎么會有這樣大的轉變,他紅著臉說爸爸不像以前那樣大聲責罵甚至打他了,而是變得溫和了,他為爸爸的改變感動不已。爸爸卻說:“多虧了學校的家庭教育方法,教我換種方法做爸爸!”
安茂盛校長與學生攜手走過畢業門
在教育故事的啟迪下,越來越多的家長不再把教育孩子看成枯燥的責任和義務,而是當成一種樂趣,一種享受,樂于和孩子共同成長,形成了“家長支持教師、教師關心學生、學生健康成長”的良性循環。
為更好地發揮家長在學校教育管理中的作用,學校成立了“家長義工組織”,建成“家庭教育俱樂部”。學校建立規范、完善的組織管理制度,建立了家長義工檔案。家長義工由最初的100人發展到現在的300多人,他們踴躍參與學校大型活動,成為學校教育的同盟軍。
為表彰家長義工對學校的貢獻,學校每學期評選出優秀家長義工,每年“六一”及年底表彰優秀家長和優秀家長義工。此外,學校每年還評選“德智家長”,推出教子有方模范、家校共育模范、“書香家庭”、“言傳身教”獎四個獎項,激勵家長掌握科學的教育理念,發現教育的智慧。創新了家校聯系溝通的新模式,成為家校合作的一個重要抓手。
學校還成立了“家校社共育幸福未來工作委員會”,由項目組成員與部分優秀、積極、具有科學教育理念的家長組成,致力于培養兩支隊伍。
一是打造懂教育的教師隊伍,培養“家長式的教師”。學校安排教師參加省市級、國家級家庭教育培訓,學習新的理念、方法、模式;聘請省、市教育專家、教授做教育顧問,提升教師指導家長的水平;加強科研引領,申報省級家庭教育專項研究課題,組織和引領骨干教師開展山東省家庭教育調研,并出版調研報告,老師參與完成了《山東省中小學(幼兒園)家庭學校指南》和《山東省家長知能提升手冊(小學版)》的編寫,編寫和錄制省教師遠程教育資源優質課程《尊重兒童的權利》,助推了教師的專業發展。
二是打造懂教育的家長隊伍,培養“老師式家長”。學校利用日照電視臺的“大家論教”欄目、日照日報開設的“安茂盛談教育”專欄,及大眾網微信公眾號、大眾網網頁新聞、山東24小時手機客戶端的親子版塊等媒體平臺,向家長推送專業的家庭教育知識,為家長提供指導。
這些做法轉變了家長的教育觀,提升了家庭教育的科學性,喚醒了家長們的教育自覺,實現了從只看重孩子學習成績向關注孩子成長的轉變。
在安茂盛的帶領下,連云港路小學先后榮獲“山東省家庭教育實驗基地”“山東省家庭教育示范基地”“全國新教育實驗示范學校”等170余項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