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巍巍 孫宏偉 周淑華
(大連市中醫醫院腦病科,遼寧 大連 116000)
腦中風是局部腦組織出現缺血或出血性損傷導致神經功能障礙、缺失的一類疾病,又稱腦卒中,是神經內科常見病,多發病。祖國醫學認為該病的發生多與患者臟腑的陰陽失調,肝脾氣機失常,內生痰、濕、風等,引起風痰上襲,壅閉腦絡,使氣血不循于腦脈,血溢脈外,或瘀血內停造成患者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肢體運動障礙,口眼歪斜等臨床癥狀,疾病嚴重者可以引起死亡[1]。腦組織突然發生的不可逆損傷,具有極高的致殘、致死率。研究顯示中風后遺癥患者尿失禁較為常見,其病理基礎為腦部排尿中樞受損,引起膀胱和尿道的生理功能障礙。尿失禁在中醫學中認為是由于中風后患者陽氣虧虛,腎氣的固攝失權,膀胱氣化功能失常[2]。我科對中風尿失禁患者應用盆底肌訓練聯合溫腎固元方中藥熨燙護理干預,可在腦中風后盡早減輕并恢復神經功能損傷,盡可能改善局部血運并恢復神經支配能力及肢體運動功能,被廣泛應用于臨床,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納入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的治療中風排尿障礙患者50例,將患者應用隨機數字分組法分為試驗組(25例) 和對照組(25例),基線資料:對照組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齡57~76歲,平均(61.3±5.8) 歲;試驗組男性12例,女性13例,年齡58~77歲,平均(61.6±5.7) 歲。對2組患者的基本情況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提示年齡、性別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納入試驗研究。
所有納入患者均經過CT/核磁共振檢查確診。排除標準:(1) 不同意參加臨床試驗的患者;(2)惡性腫瘤患者;(3)嚴重的腎功能、肝功能不全的患者;(4)精神類疾病的患者;(5)因尿道畸形、泌尿系感染原因造成排尿困難的患者。
1.2方法 2組患者均采用神經內科常規護理方法:包括檢測生命體征、口腔護理、皮膚護理、會陰護理、健康宣教、病情觀察、留置導尿等基礎的護理措施,對照組采用中藥溫腎固元方將中藥(由附子、小茴香、黃芪等組成) 用藥包裝好,浸泡于50℃水中,然后將藥包取出待溫度降至40℃或患者耐受時,置于患者的中下腹,在應用紅外線燈照射藥包,以患者耐受不燙傷為度,每次30 min。14 d為1個療程。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應用盆底肌訓練,囑患者取平臥位,做收縮肛門運動,時間每次不少于4 s,注意在收縮及放松肛門時均不應使用腹部力量,每次訓練為15 min,以患者能耐受為原則。14 d為1個療程。
1.3觀察指標 ①根據患者尿失禁的有無頻次給予患者0~4分,計算患者排尿積分;②根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制定的《中醫病癥診斷療效評價標準》[3],評價患者療效,痊愈:患者尿失禁癥狀完全好轉,可自行控制排尿;好轉:患者小便基本可以自主控制,偶有尿失禁;無效:患者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總有效率=(痊愈+好轉) /總病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采取Excel表格歸納數據,再以SPSS 19.0軟件分析相關數據,計數資料采用(x±s)表示,有效率采取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護理干預后試驗組患者的排尿積分為(2.7±0.87) 分,對照組為(1.1±0.34) 分;試驗組治療有效率為92%,對照組為74%,2組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試驗組療效優于對照組,詳見表1。

表1 2組排尿積分、臨床療效比較 [例(%)]
尿失禁會增加患者精神負擔,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了較大的影響,目前西醫學針對中風后的尿失禁患者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多采用留置導尿、間歇性導尿法、局部電生理刺激、生物反饋療法等,但是臨床效果普遍不理想。正常排尿的生理功能的實現主要由膀胱壓力感受反射和大腦高級中樞的參與下完成。排尿時需要盆底肌等多組肌肉群在功能上的相互協調完成。腦中風損傷后的高級神經中樞對于患者的副交感神經失去控制,發生括約肌的功能失常,逼尿肌反射亢進,誘發尿失禁。研究顯示中風后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排尿障礙。盆底肌訓練可以改善患者局部臟器功能、擴張血管、增強盆底肌肉群的收縮和強度,增加排尿的控制力,改善臨床癥狀,但是患者的病情及生理變化差異較大,因此單純的盆底肌訓練效果也不相同[4]。溫腎固元方以溫補脾腎為治則,應用中藥局部腹部熨燙涵蓋了神闕穴,有研究顯示由于肚臍部位皮膚較薄,加速了藥物吸收,同時臍部的動靜脈分支較多,減少了藥物的肝代謝,可以使藥物更容易滲透體內,有效地增加了藥物的利用率,起到了溫陽補腎的作用[5-6]。藥理學研究顯示小茴香、附子等有效成分具有解痙、擴張局部血管、雙向調節平滑肌的作用,使患者的排尿障礙得以緩解[7]。我科在應用中藥熨燙聯合盆底肌肉群訓練的同時還注重對患者的情志護理,給予患者心理鼓勵,爭取得到排尿障礙患者治療的高度配合。同時多向患者介紹治療成功病例以增強患者抗病的信心。在平時的護理工作中還積極鼓勵患者多與外界溝通,鼓勵患者多參加家庭活動,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務,減少患者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改善患者生存質量。本研究結果表明經過護理干預后中藥熨燙聯合盆底肌訓練組、單純盆底肌訓練組的排尿積分別為 (2.7±0.87) 分, (1.1±0.34) 分;有效率分別為92%,74%,2組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針對中風尿失禁患者應用盆底肌訓練聯合中藥溫腎固元方中藥熨燙,可以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安全有效,臨床可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