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江月 張代娟 王建英 郭軍堂 崔曉棟 高偉 王師
摘 要:以病理生理學實驗教學為例,基于“學習共同體”理念開展實驗教學模式改革,從學習共同體構建、實驗課程的開設模式與綜合考核評價體系建立等方面展開研究,提高學生理論轉化成實踐的應用能力及科研創新能力,有效提高實驗教學質量。
關鍵詞:病理生理學;實驗教學;學習共同體;教學模式
病理生理學是溝通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橋梁性學科,實驗教學是整個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以教師的“教”為主,學生被動地接受實驗內容,不利于綜合素質培養。學習共同體是由學習者及助學者共同構成的,以學生的“學”為主,教師以“助學者”的身份出現,構成一個學習共同體,通過合作交流,相互促進,使學生全面發展的一種學習形式。研究者嘗試基于“學習共同體”的病理生理學實驗教學模式的改革,現將具體改革情況分享如下。
一、 對象
2015級本科麻醉專業2個班級的96名學生。
二、 方法
(一) 學習共同體構建
在班級內構建“學習共同體”,由管理組、授課教師和學生團隊組成。教學秘書和課程負責人組成管理組。學生團隊設領隊(2人)由理論和實踐能力強的學生擔任,團隊成員(5-6人)。管理組設計和掌控整個教學過程,授課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學生團隊互相幫助,互相監督,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二) 實驗課程的開設模式
1. 教材 選用本教研室教師參編的《醫學機能實驗學》
2. 分組 傳統班為對照組 教改班為實驗組 兩組均使用上述教材
3. 授課模式
對照組:(1)課前:學生自覺預習。(2)課上:教師利用PPT依次講解實驗目的、原理、方法步驟、注意事項等,隨后學生開始實驗操作,教師巡視并隨時指導解疑,實驗結束后教師小結。(3)課后:學生完成實驗報告,以科研論文的形式撰寫。前三次實驗報告以小組為單位撰寫,后兩次每人撰寫一份。
實驗組:(1)課前:學生從課程群里自學,包括實驗課PPT,重要實驗操作小視頻及針對實驗內容給出實驗原理、實驗操作等相關內容檢測題。(2)課上:教師不再講述實驗相關內容,學生自主實驗,教師隨機抽查一個學生團隊,分別由不同隊員介紹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方法步驟和注意事項,一名隊員回答時其他隊員可進行補充,教師及時強調重點和難點。隨后教師巡視并指導,實驗結束后教師對學生在實驗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3)課后:學生完成實驗報告,要求與對照組一致。
(三) 建立綜合評價體系
采取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彌補了以往的唯理論分數評價的不足。具體情況如下:
1. 形成性評價 從課前準備、實驗操作規范、團隊合作及前三次實驗論文書寫等方面進行評價,并最終給出形成性評價結果。
2. 終結性評價 從出勤、實驗完成情況和兩次實驗論文成績,由每個實驗的任課教員進行打分,計實驗總得分。
3. 問卷調查 課程結束時,對實驗組學生發放問卷調查表。采用不記名方式。發放96份問卷,回收96份,了解學生對“學習共同體”教學模式的評價。
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8.0進行統計學處理,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顯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三、 結果
1. 形成性評價結果
實驗組學生從課前準備、實驗操作規范、團隊合作及前三次實驗論文書寫等方面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形成性評價結果為A。
2. 終結性評價結果實驗組學生的實驗總得分的平均成績(91.44±0.51)均明顯高于對照組(74.73±0.43),p<0.05。
3. 問卷調查結果 實驗組大部分學生喜歡基于“學習共同體”的自主實驗模式(96.3%),認為該教學模式有助于激發學習興趣(93.6%),提高自主學習能力(97.1%),有利于培養團隊協作意識(95.7%),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98.4%)。
四、 討論
實驗教學在病理生理學課程教學中占據重要的地位,探索提高其教學效果的方法一直是病理生理學教師的努力方向。“學習共同體”教學模式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定位發生轉變,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中心,而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監管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要求教師必須更具責任心,付出更多的勞動,準備學生課外學習的PPT、實驗視頻、針對性考察題等,還要監督和指導學生的學習。同時也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必須具有更強的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通過團隊合作積極做好課前學習、課中實驗和實驗報告書寫。只有師生雙方都付出相應的努力,才能保證自主實驗的順利開展,并在病理生理學實驗課中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我們在實踐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比如師資力量相對不足導致教師工作量明顯過大,學校信息化水平不夠高降低了基于“學習共同體”的自主實驗開展的效率等。
總之,基于“學習共同體”的實驗教學模式在病理生理學實驗課中的初步應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我們也掌握了一些基本方法和經驗,為今后在病理生理學課堂教學中開展基于“學習共同體”的教學模式改革打下堅實的基礎。
(通訊作者:張代娟)
參考文獻:
[1]薛煥玉.對學習共同體理論與實踐的初探[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7(1):1-10.
[2]黃健偉,黃政月,黃衍強等.在《醫學微生物學》中實施“PBL”與“學習共同體”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體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2(11):10-11.
[3]劉魯英,韓艷春,董孟華,等.基于翻轉課堂的病理學實驗教學模式改革探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5(9):14-15.
作者簡介:劉江月,張代娟,王建英,郭軍堂,崔曉棟,高偉,王師,山東省濰坊市,濰坊醫學院病理生理學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