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靖 蔡航 陳曉佳
【摘 要】目的:探討對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臨床治療中桉檸蒎、香菊膠囊聯合應用下取得的療效分析。方法:選取2016年2月至2017年6月醫院收治的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82例,采用數字隨機分組方法,包括對照組與觀察組分別為41例,對照組用藥選擇鹽酸氨溴索,觀察組采用香菊膠囊與桉檸蒎聯合治療,對兩組患者治療效果、不良反應情況觀察。結果:治療效果觀察,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有效率分別為95.12%(39/41)、90.49%(33/41),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良反應發生率觀察組與對照組分別為2.44%(1/41)、4.88%(2/41),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治療中,藥物選擇桉檸蒎、香菊膠囊聯合應用,治療效果顯著,且安全性較高,應在臨床實踐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桉檸蒎;香菊膠囊
【中圖分類號】R764.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5-069-01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作為臨床常見疾病,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在各年齡段群體中均可能發病,臨床特征表現為聽力下降,耳內有積液,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臨床治療中,常見的方法以藥物控制為主,如鹽酸氨溴索,需注意的是,該藥物在幫助患者緩解癥狀中可發揮一定作用,但效果并不明顯,有研究資料中指出采用香菊膠囊、桉檸蒎聯合應用方法。本次研究將對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治療中,香菊膠囊、桉檸蒎聯合用藥下取得的效果分析,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2月至2017年6月醫院收治的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82例,利用數字隨機分組法,包括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1例。對照組男26例,女15例,年齡22-63歲,中位年齡(35.6±8.5)歲。觀察組男27例,女14例,年齡23-60歲,中位年齡(37.0±6.0)歲。入選標準:①結合患者主訴癥狀包括耳鳴、耳痛、鼻塞,并給予相關檢查,有鼓膜充血、鼻道膿涕等表現;②給予純音聽閾測試,均有一定聽力損失表現;③對試驗研究知情同意;④無藥物過敏、肝腎功能不全、精神病史、意識障礙情況。對比患者年齡、性別等資料,無顯著性差異(P>0.05),可做對比研究。
1.2 方法 所有入組患者治療前1周均給予羅紅霉素抗生素服用,并配合雷諾考特鼻噴劑治療。1周后,對照組入組患者用藥選擇鹽酸氨溴索,每日用藥3次,每次1篇。觀察組治療藥物選擇香菊膠囊、桉檸蒎,其中香菊膠囊每日用藥3次,每次4粒,桉檸蒎用藥每日3次,每次1粒。用藥1個療程,7d。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效果[1],評價標準:①臨床癥狀如涕多、耳鳴、耳痛等癥狀基本消失,無積液征,給予純音聽閾檢查,結果提示為A型,視為顯效;②臨床癥狀有極大程度的緩解,純音聽閾檢查為A型或B型;③癥狀無顯著變化,甚至有用藥后癥狀無變化情況。取其中顯效與有效例數納入治療有效率計算中。同時,對兩組患者用藥期間不良反應情況觀察。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結果采用WPS xls錄入匯總,統計學處理通過軟件SPSS21.0實現,治療效果、不良反應情況均由數(n)或率(%)描述,數據結果組間對比采用檢驗,P<0.05說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效果觀察 治療效果觀察,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有效率分別為95.12%(39/41)、90.49%(33/41),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
2.1 不良反應情況觀察 不良反應情況,用藥期間觀察組1例惡心癥狀,發生率2.44%(1/41),對照組1例頭痛、1例惡心反應,發生率4.88%(2/41),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作為耳鼻喉科常見急性病類型,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發病原因較為復雜,一般認為與免疫反應、感染有較大關聯,同時受咽鼓管功能影響,如鼻咽癌、鼻竇炎以及腺樣體肥大等。臨床治療中要求充分把握治療時間,及時就醫診療,避免有其他并發癥如膽固醇肉芽腫、粘連性中耳炎發生,對患者聽力帶來嚴重影響。特別部分咽鼓管功能,若發生障礙,將導致中耳內有負壓環境形成,為積液的產生提供可能。這就要求臨床治療中,將積液消除,使中耳通氣引流得到改善。
臨床藥物選擇中,常規藥物以鼻腔減充血劑、抗生素、糖皮質激素等為主,藥物應用下通常可起到癥狀緩解作用,但治療效果并不理想。對此情況,考慮將香菊膠囊、桉檸蒎引入。從香菊膠囊藥物看,包含多種中藥成分,如川芎、白芷、防風、黃芪、野菊花、夏估草、甘草以及化香樹果序等,用藥下游通竅止痛、清熱解毒之功效。藥物以化香樹果序為主藥,其余佐藥應用效果都較為明顯,如夏估草可消腫排膿,黃芪利竅通塞等。藥物應用下可使比鼻咽部變態反應得到緩解,咽鼓管功能恢復下,改善中耳炎癥狀。而桉檸蒎藥物應用下,其藥理作用表現在使鼻咽部纖毛清除功能恢復,加快排出中耳積液,避免因積液的存在而使病理進程惡性循環,同時,在使咽鼓管開放壓力降低下,保證引流通暢,使中耳炎病癥得到改善[2]。本次研究結果提示,觀察組患者用藥選擇香菊膠囊、桉檸蒎聯合應用,治療效果顯著,治療有效率達到95.12%(39/41),與對照組90.49%(33/41),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反映出聯合用藥下治療效果顯著。同時,在不良反應情況上,兩組患者比較并無明顯差異,其說明聯合用藥下有較高的安全性。需注意的是,臨床用藥治療中,還需指導患者做好自我護理工作,如避免進水,且注意切忌進食辛辣刺激食物等,保證治療效果。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治療中,藥物選擇桉檸蒎、香菊膠囊聯合應用,治療效果顯著,且安全性較高,應在臨床實踐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熊景鵬,方志兵,陳明揚,等.桉檸蒎軟膠囊聯合咽鼓管吹張治療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療效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16):129-130.
[2] 趙宇,陳劍,韓軍.中西醫結合治療急性分泌性中耳炎(風熱外襲證)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17,26(03):47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