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麗麗
【摘 要】目的:探討坐浴散熏洗坐浴用于肛瘺術后鎮痛及創面愈合的療效。方法:選取2017年7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進行了單純性肛瘺手術的病人100例,使用隨機分配的方法分為兩組。對照組采用高錳酸鉀熏洗坐浴治療,治療組采用坐浴散熏洗坐浴治療,兩組的其他術后常規治療方法一樣。觀察患者肛瘺術后創面的疼痛程度、不良反應發生率及愈合時間,統計對比兩組患者肛瘺術后的鎮痛程度與創面愈合效果。結果:研究組疼痛程度評分、不良反應發生率以及創面愈合時間均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在研究肛瘺術后鎮痛及創面愈合的過程中,坐浴散熏洗坐浴的治療效果達到了理想值,臨床上應當進一步推廣應用。
【關鍵詞】肛瘺;坐浴散;創面疼痛程度;創面愈合時間
【中圖分類號】R657.1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5-098-01
肛瘺也稱之為肛漏,是指直腸或者肛管與其周圍皮膚相通所形成的瘺管。肛瘺由三部分組成,即原發性內口、瘺管和繼發性外口。肛瘺也是常見的肛門直腸疾病,臨床上一般采用手術的方法來達到根治效果。肛瘺手術之后,往往存在創傷面積大、疼痛感劇烈、傷口愈合時間長等問題[1]。為減輕患者術后反應,促進術口愈合,我院應用院內制劑坐浴散熏洗坐浴治療肛瘺術后,重點觀察了患者肛瘺術后鎮痛程度及創面愈合情況,并進行了臨床療效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探析選取了2017年7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進行了單純性肛瘺手術的患者10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50例患者,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齡25-64歲,平均年齡(48.2±4.6)歲。研究組50例患者,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齡28-65歲,平均年齡(49.3±3.5)歲。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和病情無明顯差別,具有可比性(P>0.05),同時本次研究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1.2.1 兩組患者均實施肛瘺切除術或肛瘺切除術+肛瘺掛線術 術后給予常規護理,清淡飲食,應用抗生素3-5天,神燈照射術口,常規用復方多粘菌素B軟膏行肛門換藥一次。
1.2.2 藥物組成與制劑 坐浴散由玄明粉、冰片、食用鹽組方。由我院制劑室制成院內制劑。每瓶為100克成藥顆粒劑。
1.2.3 對照組治療方法 患者術后第一天開始用合理劑量的高錳酸鉀熏洗坐浴[2]。取開水2000毫升放入盆中,加入高錳酸鉀粉配制成1:5000的藥液。先用藥液蒸汽熏蒸,等藥液溫度到45℃左右時浸入藥液坐浴,每次坐浴時間控制在15-20分鐘,每日4次。
1.2.4 研究組治療方法 患者術后第一天開始熏洗坐浴,取開水2000毫升放入盆中,加入坐浴散25克(1/4瓶)放入盆中溶化。先用藥液蒸汽熏蒸,等藥液溫度到45℃左右時浸入藥液坐浴,每次坐浴時間控制在15-20分鐘,每日4次。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術口的疼痛程度、不良反應發生率及愈合時間,并進行統計對比。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應用SPSS18.0進行分析,其中計數進行X2(%)檢驗,計量進行t檢測(x±s)檢驗,P<0.05提示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研究組患者的術后疼痛程度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結果如下表1。(VAS評分標準為:0-3分輕微疼痛,4-6分疼痛影響到患者休息,7-10分疼痛難以接受)
2.2 研究組患者的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果如下表2。
2.3 研究組患者的創面愈合時間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結果如下表3。
3 討論
肛腸術后的并發癥主要表現為水腫、疼痛、創口出血、術口愈合時間長及肉芽組織生長不良等。并發癥的發生機率與手術中組織受到的損傷程度以及術后創面的處理有關。因此有學者認為,找到緩和術后疼痛感的方法、縮短傷口愈合時間、預防肛緣水腫是決定手術成功的重要因素[3]。而創面的愈合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局部炎癥反應階段、細胞增殖分化階段和組織修復階段。只要這三個階段中有一個階段受到影響,都容易出現術后創面愈合時間長的問題。創面愈合效果不佳的生理表現為創面缺少生長因子的刺激和缺乏有效的炎癥反應[4]。若要達到創面愈合良好且時間短的目的,則需避免因血液循環障礙與感染的問題而影響生長因子的促進。中醫學認為,造成肛腸術后出現并發癥的原因主要為手術損傷所帶來的淤血阻滯、濕熱下注導致的。而在中醫學外治法中,熏洗坐浴療法是其中一種重要的療法。熏洗坐浴的原理是借助溫熱的蒸汽熏蒸患處,加上藥物坐浴與患處直接接觸,使得強力的藥力效果直達病灶,使其氣機調和,氣血通暢,清除毒素,從而達到諸癥自愈的效果。肛瘺術后的熏洗坐浴是極為重要的環節,合理的中藥熏洗坐浴能有效減輕并發癥的發生。有研究表明,浸劑具有抗炎、解熱以及抗驚厥的作用,除此之外還有抗過敏和增強免疫的作用[5]。通過蒸汽和藥理作用,對創面進行熏洗和浸泡,刺激肛門局部的神經和血管,促進血液循環和淋巴循環,有利于吸收炎癥、緩解疼痛,達到治愈目的。因此,肛瘺術后采用合理中藥熏洗坐浴的方法,使藥液與創面直接接觸,能達到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退水腫、生肌收口的功效,從而減輕疼痛,促進術口愈合。
坐浴散是肛腸疾患專用的一種外用制劑。它由玄明粉、冰片、食用鹽組成。具有清熱祛濕、消腫止痛、收斂止血、促進創口愈合的功效。
玄明粉來源于芒硝,芒硝始載于《神農本草經》,其主要成分是鹽類物質硫酸鈉及少量氯化物,為灰白色顆粒狀礦物類中藥,具有良好的吸潮性,性寒,咸,微苦,其性善消瘀血,能化一切瘀滯[6]。芒硝外用消熱解毒,對網狀內皮系統有明顯的刺激作用,使其增生現象與吞噬能力有所增強,加強抗感染作用,通過刺激神經反射使局部血流供應豐富,加快淋巴生成,有抗感染、止痛作用。冰片具有醒神開竅、清熱散毒以及清郁火等功效,冰片主要成分為龍腦香的樹脂和揮發油中取得的結晶,是接近純粹的右旋龍腦。冰片呈半透明塊狀、片狀或顆粒狀結晶,類白色至淡灰棕色,氣清香,味清涼。冰片在制劑中的作用主要有消炎、殺菌、止痛等。冰片與芒硝兩藥合用能有效改善局部組織血液循環,迅速達到消腫、止痛的功效。食用鹽是本制劑的主要成分,具有殺菌防腐的作用,使用時加開水融化,使其成為高濃度鹽水。有研究表明[7]高滲鹽水通過局部高滲環境,通過滲透壓作用使局部炎性水腫的組織細胞處于脫水狀態,有效降低肛門術后的組織水腫,減輕疼痛。李漢臣[8]等用3%高滲鹽水紗布局部濕敷感染傷口,臨床觀察到對傷口肉芽組織的生長具有良好促進作用。三種藥物合理科學配制成制劑用于臨床使用,可有效減輕術后不良反應、緩解術口疼痛、促進術口愈合,最大程度縮短療程。
綜上所述,在研究肛瘺術后鎮痛及其創面愈合的過程中,坐浴散熏洗坐浴的治療效果達到了理想值,臨床上應當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李麗,王榮.痔瘡散熏洗坐浴用于肛瘺術后鎮痛及創面愈合的療效觀察[J].中醫外治雜志,2016,25(2):34-34.
[2] 潘賀,孫興華.中藥熏洗坐浴對肛瘺術后創面愈合的影響[J].中醫臨床研究,2016,18(2):60-62.
[3] 成立祥.中醫熏洗坐浴聯合針刺痔瘡穴改善老年患者肛腸術后疼痛水腫的療效及預后觀察[J].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2017,26(7):814-814.
[4] 雷霆,陳華,董自慶.紅光照射聯合中藥坐浴濕敷促進肛周膿腫術后創面愈合的臨床觀察[J].中醫外治雜志,2017,26(3):6-8.
[5] 李歡歡.中藥坐浴熏洗加艾灸對減輕肛腸術后疼痛護理觀察[J].光明中醫,2016,31(18):2736-2738.
[6] 殷婷,殷翠明,代啟華.芒硝冰袋治療化療性靜脈炎效果觀察EJ].護理學雜志,2007,12(22):35—36.
[7] 杜新萍.高滲鹽水浸泡和硫酸鎂外敷治療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效果的比較。中國醫藥指南.2012.9(10);26-198
[8] 李漢臣等。高滲鹽水對手術傷口愈合的影響及其免疫機理的探討。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志.1998.6;14(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