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夢凡
摘要:昌耀的詩歌中出現了很多風格各異的意象,學術界對昌耀詩歌意象研究做出的努力不曾間斷,多數專家學者僅停留在對其詩歌的整體性探究,針對詩人詩歌中某一具體意象的研究少之又少。而將宗教作為詩歌意象的詩人并不多見,昌耀的詩歌中出現宗教意象的地方也不在多數。
關鍵詞:昌耀;詩歌;宗教;意象
一、昌耀詩歌中的宗教意象
昌耀一生致力于寫詩,其中大部分的詩歌是靠意象堆砌起來的,各類的意象成就了其詩歌的不朽。洪子誠認為:“昌耀詩的意象構成,一方面是高原的歷史傳說、神話,另一方面是實在的民族世俗生活事件和細節”。 (1)但我認為這些還不夠,詩人詩歌中有關的宗教的意象一直未曾有學者進行過深入地探究。
藏傳佛教把塵世視為苦海,人生是“苦海慈航”,“慈”,正是悲憫的生命情懷,是對于生命的仁愛,流放中的昌耀也因此獲得了博大悲憫的情懷。如詩歌《慈航》中,提到酥油燈、苦行僧、歡樂佛等宗教意象。在詩歌中,詩人認為愛的繁衍與生殖比死亡的戕殘更古老、更勇武百倍,借佛教的大慈大悲,傳達人與人之間的愛和慈悲。詩歌《慈航》和《兇手逸稿》中提到的“酥油燈”和“油燈”,燈代表光明,明代表智慧,酥油燈在佛教中承載了藏傳佛教信徒們祈求來世幸福的愿望。
昌耀詩歌中還出現了月、紅葉、苦果、水、花等宗教意象,雖不算多,但其創作中糅合了宗教觀念的詩歌不在少數,詩人的宗教觀念與佛教相吻合,苦難生涯中的宗教性大悲憫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流放生涯中詩歌創作的主題思想。
二、昌耀詩歌中宗教意象的形成原因
一個詩人的生活環境、經歷和性格形象其作品的內涵和風格,而作品的風格也反映了詩人的性格和內心情感。昌耀生活在青海地區,屬于少數民族的聚居地,詩人受各種文化熏陶的結果也在詩歌中有所披露。
(一)自然地理環境對詩人詩歌創作的影響
昌耀所處的環境據記載是在祁連山文化圈層內,而在此居住的各民族間必然會發生文化的交流,生活在這種環境下,昌耀吸收了各種宗教文化,這也就從自然環境的方面解釋了昌耀詩歌中為何會出現宗教意象。
而流放荒原的經歷更奠定了昌耀詩歌宗教意象的基礎,聯系昌耀的生平與西部高原特殊的地貌與歷史,西部高原對于昌耀至少有這樣三層關系:一西部高原是昌耀的流放之地,受難之地;二西部高原是昌耀的救贖之地,給予了昌耀無私的愛護與溫暖;三西部高原以其渾厚博大蒼涼的地貌和幾千年風雨滄桑的歷史給詩人心靈以強烈震撼,成為詩人日后精神家園的象征和血脈、母根之所在。 (2)昌耀在西部高原的生活中接觸過很多信奉佛教的藏族人民,耳濡目染之下,佛教中所宣揚的精神成了昌耀流放荒原期間的支撐與動力。
如《大山的囚徒》 (3)中寫到:“我的頭腦,卻是自由的,馳騁在大千世界。”“當暮色蒼茫我驚喜地發現山埡口,一座喇嘛寺的金頂,駝隊,從那里悠然蕩去。”受佛教文化的熏陶,詩人將荒蕪孤寂的流放之所幻化為苦行僧的修煉凈土,將佛教的信仰、慈悲與自由與詩歌相結合。
(二)詩人性格對其宗教意象的影響
昌耀家族龐大,早年喪母,其伯父和父親都曾為抗日戰爭而斗爭過,于是幼年的昌耀受其影響,一心想要加入為國斗爭的行列,隨后父親被害,幼年經歷過的一系列事件,使得昌耀變得堅強。因《林中試笛》獲罪后,昌耀在一位土伯特老人家獲得了保護,將痛苦化為救贖。成為囚犯期間,土伯特人的善良和熱情感化了詩人,詩歌中呈現的也不再是孤獨的苦役。土伯特人對于佛教的虔誠感染了昌耀,寫詩的熱情促使昌耀在不斷的摸索中成就自己的詩歌魅力。
因此詩人詩歌中內涵的不斷深化,宗教意象的不斷增加與其生平經歷,個性的中的倔強和不屈以及對寫作的熱情有密切的關系。于是昌耀1959年后的詩歌呈現出的是宗教意義上的愛與善,視愛為宗教,將宗教意象寫進詩中,且一切作品中貫穿著的博大的救贖精神。
三、宗教意象中透露出的精神內涵
昌耀的詩歌立足于荒涼廣漠的西部世界,其詩歌的內容主要是自然和人生。詩歌創作中,昌耀將西部自然的景象與對人生的追求相融合,以達到一種境界上的關聯。而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詩歌中的宗教意象成為他抒發感情的關鍵點。
著名的愛情詩《慈航》,詩人以自身為原型,創造了一個孤苦無依的流放荒原者的形象,詩人描寫了土伯特人的真善美和對于愛情的向往。在這首長詩中,詩人描寫了土伯特人的真善美和對于愛情的向往。那位草原上的郡主,向他暗示“那么,把我的鞍轡送給你呢,好不好?把我的馬駒送給你嗎,好不好?把我的帳篷送給你呢,好不好?把我的香草送給你呢,好不好?” (4)《慈航》以一個愛字貫穿全詩,用宗教意象來詮釋何為真善美。
《虔誠的紅衣僧人》中提到“紅楊樹”、“虔誠的僧人”、“紅袈裟”等宗教意象,借宗教中虔誠的僧人,來表明自己的愿望,不愿意做呆立的偶像,借此勸誡自己,要直面現實,不要逃避,相信自己有戰勝苦難的決心,認為真理需要通過自身的努力去發現去開拓。
注釋:
(1)昌耀.昌耀詩文總集 增編版[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0.
(2)張玉玲.被動的寫作者:昌耀詩歌創作動因[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2):177-182.
(3)昌耀.昌耀詩文總集 增編版[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0.
(4)昌耀.昌耀詩文總集 增編版[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0.
參考文獻:
[1]張玉玲.被動的寫作者:昌耀詩歌創作動因[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2).
[2]昌耀.昌耀詩文總集 增編版[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0.
(作者單位:江蘇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