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
摘要:學校歸屬感是學生與所在學校互動過程中,感受到被認可和接納并愿意融入其中的一種情感,已成為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已有研究證明學校歸屬感對學生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論證數(shù)據(jù)科學精密,但研究領域及方法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未來對學校歸屬感應進行更全面科學的研究。
關鍵詞:歸屬感;學校歸屬感;綜述;測量
心理學領域“歸屬感”一詞最早出現(xiàn)于 Maslow(1943)所提出的需要層次理論。他對歸屬感的解釋是,個體希望能與他人之間建立情感聯(lián)系或隸屬于某一個群體,在該群體中被接納并且有一定地位。個體的歸屬需求能否得到滿足,將在很大程度上對其心理健康產(chǎn)生影響。人的生理需要與安全需要得到滿足之后,會產(chǎn)生對愛和歸屬的渴望,人們希望自己歸屬于某一團體并希望得到團體中其他成員的關注。學校歸屬感則是學生在學校環(huán)境中感受到的支持、尊重,并對學校產(chǎn)生認同的情感。國外對學校歸屬感的研究起步早,理論較系統(tǒng)成熟,而國內對歸屬感的研究起步較晚,研究群體有限,且理論系統(tǒng)有待完善。
一、學校歸屬感的定義
國內外諸多學者對學校歸屬感進行了相關界定,國外學者如 Albert(1991)用 connect,capable和contribute概括學校歸屬感,即聯(lián)系、能力和貢獻。Albert 對學校歸屬感的界定更加側重于活動層面,認為學校歸屬感體現(xiàn)于學生的某種行為或活動。Goodenow(1992)認為,學校歸屬感是“在學校環(huán)境中,個人感到被他人接受、尊重、包容和支持的程度。當學生感覺自己是受歡迎、有價值、被尊重的學校共同體中的成員時,就會產(chǎn)生學校歸屬感”。
國內學者也相繼對學校歸屬感進行了界定,如,包克冰等(2006)認為,學校歸屬感是學生在思想和心理上對自己的學校認同并投入感情,認為自己作為學校成員并愿意承擔相應責任和義務,積極參加學校組織活動的感情。徐坤英(2008)認為,學校歸屬感是學生對自己所就讀學校在思想上、感情上和心理上的認同和投入,愿意承擔作為學校一員的各項責任和義務及樂于參與學校活動,同時,她指出學生在學校是否能夠安心、努力的學習,是否具有安全感,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自身的學校歸屬感的影響。通過梳理發(fā)現(xiàn),有的學者從學校歸屬感的整體角度進行定義,而有的學者從多維方向定義學校歸屬感,雖然研究者們對學校歸屬感的界定不盡相同,但都將其視為是一種認同基礎上樂于融入的情感,而Goodenow(1992)對于學校歸屬感的定義代表著早期對學校歸屬感的領悟。
二、影響學校歸屬感的主要因素
(一)個人因素
學校歸屬感是否存在性別差異,學者們對此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Anderman(2002)等人對中學生進行學校歸屬感的相關研究時,發(fā)現(xiàn)女生的學校歸屬感比男生高。徐坤英(2008)、高嬌嬌(2017)等人的研究也發(fā)現(xiàn)女生的學校歸屬感水平高于男生。然而有研究發(fā)現(xiàn),男女生在學校歸屬感維度上得分差異并不顯著(李西強,2017)。還有的研究發(fā)現(xiàn)男生在精神—情感歸屬感維度上得分顯著高于女生(吳文春,2018)。可見,性別對學校歸屬感的影響不是單維的,應根據(jù)學校具體情況對癥下藥,平衡差異,提高學生學校歸屬感。另外還有一些個人因素如生源地等也會影響學校歸屬感水平,所以在進行研究的時候應從多方面綜合考慮,單方面的研究可能會缺乏可信度。
(二)學校因素
Osterman(2000)認為學校歸屬感是學生在學校環(huán)境中感受和體會到的,因此與學校有關的許多因素是影響學校歸屬感的重要變量。如,同伴互動的質量與頻率、教師對學生的支持以及教師賦予學生的自主權、學校的硬件設施等;Anderman(2002)的研究證實,學校環(huán)境會影響學生的學校歸屬感,學校規(guī)模、年級結構、城郊差異等也會影響學生的學校歸屬感。包克冰和徐琴美(2006)的研究發(fā)現(xiàn),學校類型對學校歸屬感有重要影響,重點學校學生的學校歸屬感顯著高于普通學校和職業(yè)學校的學生。武婧(2017)的研究發(fā)現(xiàn)非直屬教學醫(yī)院學生學校歸屬感較直屬教學醫(yī)學院學生低。實際上,影響學校歸屬感的學校環(huán)境因素是多方面的,如班級氛圍,師生關系,同伴關系,學校地理位置以及后勤管理等都會成為影響學生學校歸屬感水平的因素(田麗麗,2007)。
三、學校歸屬感的后果研究
(一)學校歸屬感對心理健康水平的影響
國內外諸多研究已證實,學校歸屬感是影響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Cara J.Hale(2005)等人指出,歸屬感是影響大學生軀體健康的重要因素。王立高(2016)關于高職新生學校歸屬感與心理健康關系的研究結果顯示,學校歸屬感與心理健康的總體水平呈顯著相關,即學校歸屬感越強,相應的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
(二)學校歸屬感對其他因素的影響
李西強(2017)的研究發(fā)現(xiàn)學校歸屬感、家庭親密度可以預測初中生自我和諧水平,應從家庭和學校兩方面實施相關措施提高學生自我和諧水平。徐金玲(2017)研究發(fā)現(xiàn)學校歸屬感強的中職生會表現(xiàn)出更消極的自我刻板化,即學校歸屬感水平高的中職生會具有更多積極的自我評價。
綜上所述,學校歸屬感對學生心理健康以及社交行為、自我評價等的影響不可忽視,由此可見提高學生學校歸屬感水平的重要性。
四、不足與展望
由上述可見培養(yǎng)學校歸屬感是學校教育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國內外學者對學校歸屬感也進行了相關研究,但大多數(shù)是量性研究,少有質性研究,應質量結合研究才會更加全面的了解學校歸屬感。首先,對學校歸屬感的定義應突破自我研究的局限,要從微觀和宏觀兩個系統(tǒng)出發(fā)進行定義;其次。學校歸屬感的研究對象也應該更廣泛,不僅要有小學初中生還要包括職專生和大學生,而且民族也應多樣化;最后對學校歸屬感的研究應得到重視,不斷豐富理論和實踐,為學校教育的實施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吳文春.地方高校大學生學校歸屬感及影響因素[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8-03-05(006).
[2]武婧,李瓊,韓佳麗,鄭源,周滬方,陳梓堯,譚曦.醫(yī)學高校非直屬教學醫(yī)院學生學校歸屬感研究——以北京中醫(yī)藥大學為例[J].中醫(yī)教育,2017,36(06):76-79.
[3]高嬌嬌,童娟,毛艷梅,湯謙,竇連杰,王君.醫(yī)學生入學專業(yè)興趣和學校歸屬感及教師和教輔設施滿意度的調節(jié)作用[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7,44(14):2684-2688.
[4]李西強.初中生學校歸屬感,家庭功能性與自我和諧的關系[D].天津師范大學,2017.
[5]徐興玲.中職生學校歸屬感對自我刻板化的影響:群體認同的調節(jié)作用[D].揚州大學,2017.
[6]陳紅.高職院校學生學校歸屬感、社會支持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1.
[7]包克冰,徐琴美.學校歸屬感與學生發(fā)展的探索研究.心理學探新.2006.2.
[8]徐坤英,鄭涌.中學生學校歸屬感的培育途徑探討[J].教育探索,2008(01):119-120.
[9]田麗麗.青少年學校滿意度發(fā)展特點及其對學校歸屬感的預測[J].心理學探新,2007(04):48-53.
(作者單位:喀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