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娟
摘 要 全民閱讀活動在我國開展10余年了,已經發展成一個全國性的影響深遠的活動形式。實體書店在經歷了發展低谷期后,趁著全民閱讀的浪潮,創新發展模式,從服務創新、合作創新和融資創新等3個方面尋求新的發展出路。
關鍵詞 全民閱讀,實體書店,創新路徑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13-0181-02
“全民閱讀”活動是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和新聞出版總署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關于建設學習型社會要求的一項重要舉措。自2006年活動開展以來,在多部門的共同倡導下,全民閱讀活動在全國各地蓬勃發展。可以說,在全民閱讀活動10余年的推動下,我國民眾的閱讀熱情得到極大程度的激發,參與閱讀的人群總數不斷增加,閱讀所涉人群類別也不斷擴大,進而實現著“書香中國”的建設目標。尤其是在4月23日“世界讀書日”期間,全國各地都開展了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這些活動雖然被冠于不同的主題,但其主旨是一致的,都是在宣揚讀書文化,激發閱讀熱情,營造愛書氛圍。
在全民閱讀活動如火如荼開展的過程中,我們不由地要關注實體書店的成長與發展。在互聯網時代之前,我們買書、看書的主要渠道就是通過實體書店。隨著互聯時代的到來,實體書店受到極大的沖擊,網上購書、手機閱讀,加之近些年出現的有聲閱讀等層出不窮的購書與讀書模式,都致實體書店以發展的困境。不少實體書店還未來得及認清發展形式就不得不面臨著倒閉的結局。書店是一個城市文明的標識,一個城市書店的多少也預示著城市文明程度的高低。實體書店這一經濟形式,在經歷了短暫的發展低谷期之后,應該抓住全民閱讀活動蓬勃開展的契機,加快轉變經營形式,再次成為全民文化提升的重要推動力。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對于實體書店的發展,也應該在創新上謀出路、求發展,以順應不斷創新的國家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具體來說,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實體書店的創新發展舉措。
1 創新服務模式
傳統類型的實體書店,只是一個供讀者選書、看書、買書的場所,供給模式單一且被動。這種類型的書店在市場化程度不高、文化產品供給形式單一、科技發展推動力不足的情況下,給人們閱讀需求的滿足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渠道。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高度發展,市場參與主體不斷增多且呈現多樣化的趨勢,國家又高度重視文化產業的發展,注重文化產業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不斷地供給大量且多樣化的文化產品形式,以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加之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網上書店、手機閱讀等形式正日益取代實體書店成為人們獲取知識的重要通道。實體書店單一的供給服務形式在外部環境的日新月異下已經越來越不能滿足人們的文化需求,所以,在全民閱讀熱潮的推動下,實體書店只有不斷地革新傳統思維,突破格局限制,創新服務形式,才能謀得發展契機。
當前,很多城市都在對實體書體的經營形式做創新性探索,一些城市出現了“書店+咖啡”“書店+DIY”等復合的服務形式,實體書店已經突破了原有的單純賣書的經營模式,在多樣化經營服務形式上探索前行。這種多樣化的形式已經不是把實體書店定格于獲得書的單一層面上,它還提供了一種享受閱讀、感受生活的空間,從簡單的“閱”書升華到了“悅”書,讓讀書成為一種滋養身心的方式。2018年4月,北京市有關部門發聲稱將出臺政策支持實體書店發展,將允許書店經營咖啡、簡餐等。實體書店多樣化的創新經營模式將得到相關政策的大力支持,借助政策的春風,實體書店要在服務模式的創新上多動腦筋、下大力氣,以多樣化的服務留住愛書人士,營造“悅”書氛圍。
2 創新合作方式
原有書店實體經濟的發展,都是單一主體的經營行為,書店的盈虧、運營風險也由這一主體獨自承擔。當前,不管是國際還是國內的發展,都在強調主體間的合作共贏與是風險共擔,合作已經是發展的主態式,在合作中實現目標一致、資源共享、加強交流,在面臨風險時,也可以共擔,削弱風險所產生的負面效應。對于全民閱讀浪潮下的實體經濟發展,也應該緊緊抓住合作的契機,多方面建立并加強合作關系。
2.1 加強與圖書出版單位的合作
出版單位是閱讀資源的供給方,為實體書店的生存與發展提供著源源不斷的資源。所以,在當前閱讀浪潮下,實體書店應該加強與出版單位的合作,并不斷創新合作模式。在傳統書店時期,出版單位與書店之間只是簡單的出版與銷售的關系,出版單位把生產出來的圖書產品經書店的中間作用銷售到讀者手中,你生產什么我銷售什么,但是隨著出版產品市場由賣方轉向買方,大眾對知識的需求更高更多樣化,實體書店作為和讀者直接接觸方,可以從讀者那里獲得真正的知識需求,從而把這種需求再傳遞給出版單位方,使出版單位可以根據大眾的需求精準生產出滿足其閱讀需求的產品。
當前我們面臨著老齡化問題,老年人的文化需求日益增加,實體書店在與老年讀者直接面對面交流的過程中,可以將獲得的他們的真實閱讀需求反饋給出版單位,出版單位也會根據這一市場空白生產閱讀產品滿足老年人的需求。
同時,實體書店在與出版單位合作的過程中,出版單位也應該組織編輯與讀者面對面交流,交流的過程是推薦閱讀產品的過程,也是吸收閱讀需求的過程。所以說,在全民閱讀大環境下,不管是實體書店方還是出版單位方都不能被動坐等,而應該積極主動地加強合作,實現信息互通、資源共享。
2.2 加強與作者的合作
在文化知識日益豐富的背景下,新時代的作者都不能簡單地閉門造車式文字創作了,而應該走到讀者中間,與讀者交流,了解讀者需求,創作出真正為讀者所需的文化產品。而一味的封閉式創作,只會使作品脫離讀者實際,從而沒有市場。實體書店可以創造條件,通過組織一些讀書活動、新書推介活動等形式,使作者與讀者無縫隙交流。原有的一些大型圖書中心組織的讀者見面會,囿于形式或場地的限制,始終使作者與讀者不能近距離交流,通過實體書店這樣小型的見面會形式,作者和讀者直接參與到活動中,實現了近距離的交流,也為實體書店的發展凝聚了讀者群,而作者這樣具有正能量的形象的出現,也更激勵讀者去享受閱讀、崇尚知識。
2.3 加強與學校、幼兒園等機構的合作
實體書店的發展需要固定的閱讀群體,同時學校、幼兒園這些組織也是閱讀人群的聚焦之處。如果實體書店能與這些組織建立長期的互助的合作關系,對雙方來說都是有益的。而實體書店在與這些組織建立閱讀關系的過程中,并不能僅僅以銷售圖書為出發點,而要從對方的閱讀需求與閱讀能力出發,精準地提供閱讀服務。可以與學校或幼兒園合作,在這些組織內建立小小閱覽室,根據孩子們年齡提供差異化的閱讀產品,使孩子們在課余有書可讀,讓閱讀成為一種生活習慣。
此外,也可以在學校附近,建立簡易的家長閱讀室,將孩子成長類書籍擺上書架,讓家長利用等候學生的閑暇也可以有書可讀。在提供圖書閱讀的過程中,還可以通過微信群、公眾號等形式,對不同的家長群體和學生群體精準地推送可閱讀書目,實現便捷選書、購書。
在與學校、幼兒園合作的過程中,實體書店也擴大了自身的影響,樹立了良好的企業形式,自然也就迎來了更多的顧客群體,獲得更好的經濟收益。
3 創新融資模式
全民閱讀的活動正在以多樣化的形式開展,實體書店也要抓住發展機遇,迎著全民閱讀的浪潮開拓發展新模式。實體書店要打破單一門店經營的傳統業務模式,與廣大閱讀群體開展形式多樣的閱讀體驗式活動,這其中面臨的突出問題就是資金短缺。實體書店囿于實體的限制,要有大量的資金投入到房租等成本上,同時,大量圖書的引入也占用了經營者不少資金。面對這種情況,實體書店要轉變觀念,多方面拓展融資渠道,吸收與社會資本的合作,實現與社會資本的利益共享、風險共擔。
社會資本的融入必然給實體書店發展帶來了資金,當然我們也應該認識到社會資本具有逐利性的本質,與實體書店合作,社會資本是希望獲得收益的。實體書店在利用社會資本的過程中,也要考慮到活動的開展在多大程度上實現收益。我們說閱讀推廣是公益的但并不意味著是免費的,知識本身是蘊含著無尚價值的,所以實體書店要充分認識到知識的價值存在,并努力將知識價值在一定程度上轉化為物質價值,這也是對知識創作者、知識傳播者的尊重與回報。本著這個原則,實體書店可以利用這些資金開展多樣化的閱讀活動,包括可以和電視臺、博物館、圖書館等機構建立聯系,可以和電視臺共同創作一些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寓教于樂的節目,比如說中央電視臺創作的《古詩詞大會》等一系列節目,在社會上掀起了學古詩詞的浪潮,當然也帶動了與古詩詞相關的圖書、電子閱讀產品等的銷售。
實體書店在于社會資本融資合作的過程中,雙方一定要遵守契約精神,建立起雙方可以信賴的、坦誠的合作關系,只有在這種平等、融洽的關系中,雙方才可以本著互惠共贏的原則共同建立并維護好閱讀事業的發展。
總之,全民閱讀大環境下,實體書店應大開創新之門,實現自身發展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