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暢
【摘 要】目的: 探討HCS在出院患者隨訪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17年3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成功接受治療并出院的8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對照組400例,由護士按照傳統的方法,根據護士的工作經驗以及對患者的了解程度進行電話隨訪;觀察組400例,在醫院引進的 “愛生醫院后醫療管理平臺(HCS)”的管理下進行隨訪,觀察兩組患者院后隨訪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患者滿意度與康復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HCS在出院患者的隨訪過程中效果顯著,能夠有效改善后醫療管理水平,提升綜合滿意度,值得推廣。
【關鍵詞】愛生醫院后醫療管理平臺(HCS);隨訪;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197.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5-268-01
“患者隨訪”是指患者離院以后,醫院與患者之間的各種醫療服務聯系。包括對患者的隨訪、呵護、監護、追蹤調查、健康教育、復診等內容?!昂筢t療管理”是指患者離開醫院后,進入醫院前的整個時段的管理。即患者在院外的管理,它是醫院管理的延伸[1]。傳統院后護理通常采用電話隨訪,均由病房護士完成,無形之間增加護理人員工作量,院后隨訪效果不佳,導致患者整體滿意度不高。因此,選擇一種更加有效的醫療管理方式,在改善后醫療管理水平,提升患者滿意度方面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本次研究
選擇我院引進愛生醫院后醫療管理平臺(HCS)前后進行對比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3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成功接受治療并出院的8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00例。其中對照組400例,由護士按照傳統的方法,根據護士的工作經驗以及對患者的了解程度進行電話隨訪,其中男性200例,女性200例,年齡6~70歲,平均年齡(46.5±13.5)歲;觀察組400例,在醫院引進的 “愛生醫院后醫療管理平臺(HCS)”的管理下進行隨訪,其中男性200例,女性200例,年齡7~71歲,平均年齡(47.5±14.0)歲;兩組患者出院前均已通過相關檢測,符合出院標準,其性別、年齡等方面經統計學分析,無顯著性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 隨訪方法
1.2.1 電話隨訪與健康宣教 將患者臨床資料、個人信息導入HCS信息庫,直接通過HCS系統調取患者電話進行隨訪,出院后即向患者及患者家屬發送護理知識,協助其疾病康復,包括院后用藥安全注意事項、康復指導需求等;針對高?;颊哌M行健康教育,篩查類如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通過電話、短信等方式聯系患者,告知控制血壓的方式,飲食控制方法,預約入院血壓檢測時間。告知醫院??苹顒?,通過HCS平臺將醫院各類活動提前推送給患者,保證其參與人員的活動效益,提升綜合醫療保健水平。
1.2.2 滿意度調查 根據醫院的調查需求和方向,制作成滿意度調查模塊。通過HCS中患者的聯系方式進行電話隨訪,詢問滿意度情況,對醫院的醫療技術、服務、環境、管理等方面進行客觀評價。隨訪過程中將患者的評價錄入到調查模塊中,通過HCS平臺的計算和統計后形成滿意度調查報表。HCS平臺管理下的調查方式,既能提升調查工作的效率,又能保證調查數據的準確性。
1.2.3 咨詢預約 啟動HCS系統,將每日坐診醫師、檢查須知等信息錄入計算機內,生成語音咨詢模塊,幫助患者快捷查詢、快捷掛號、預約檢測等,保證患者能夠提前3天成功預約,增加患者就診意向,節省候診時間。
1.2.4 科研病例跟蹤 本次研究接受調查的800例患者均歸類于科研工作中,制定相應模塊,匯總數據通過HCS系統直接計算;通過語音電話,定期進行病情詢查,記錄患者反饋。記錄患者在家檢測的心電、血壓等數據,并傳送入HCS患者個人檔案中,增加科研觀測的客觀指標。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滿意度情況,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等指標,其中0~59分為不滿意,60~89分為滿意,90~100分為非常滿意。觀察兩組患者院后疾病的康復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據均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數據描述采用 % 表示,計數資料對比采用x2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照組患者中276例非常滿意、51例滿意、73例不滿意,綜合滿意度為81.8%,康復率為86%(344例);觀察組中302例非常滿意,69例滿意,29例不滿意,綜合滿意度為92.8%,康復率為98%(392例);組間計算值為8.541,P值為0.004,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及醫療技術的逐漸完善,傳統院后隨訪方式已經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醫療服務需求,院后隨訪管理網絡化是醫療服務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借助系統高效的溝通平臺,能及時監控病情,提高臨床療效,建立穩定的醫患關系,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醫療后服務是醫院與患者之間的有效溝通橋梁,能夠很大程度上鞏固醫院與患者的和諧關系,幫助醫院樹立的良好社會形象,通過患者口碑,提升自身影響力。通過主動詢問患者及家屬醫院服務缺陷,查漏補缺,制定相關補救措施,將相關信息進行反饋,使醫院的工作不斷得到完善,更好的服務患者,化解潛在的醫療糾紛[2]。電話隨訪是其中的常用方式,隨著通訊技術的發展,電話隨訪的服務形式也變得更加便捷,能夠在患者出院后對其進行有效的咨詢康復指導,可有效提升醫院的社會效益。因隨訪制度不健全,隨訪人員專業性差異較大等問題,導致電話訪問的效果并不穩定[3]。本次研究發現,HCS具備完善的醫療管理能力,可快速將患者各項資料進行整合轉換,方便醫療人員使用、記錄、分析,協助隨訪人員更好地提供健康管理咨詢服務,使后醫療管理的實施更加規范化、具體化,從而提升患者滿意度。
綜上所述,HCS在出院患者的隨訪過程中效果顯著,能夠有效改善后醫療管理水平,提升綜合滿意度,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值得進一步推廣研究。
參考文獻
[1] 朱潔,王玉貴,丁淑萍等.HCS在醫院后醫療管理中的運用[J].中國病案,2017,10(7):28-29.
[2] 呂宗謀.HCS:讓醫院隨訪更通暢[J].中國醫院院長,2016,7(13):60-64.
[3] 毛高峽,韓雙林.HCS管理初探[C].//2006年全國醫院信息管理學術交流會.2016,22(13):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