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蓉

《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是一門會計專業必修課,也是初級會計職稱考試的必考內容。由于其課程特點、學科體系等原因,當前各高職院校開設的該門課程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在信息化背景下,如何尋找一種相對輕松、活潑,適合高職院校會計類專業學生學習本課程的教學模式?為此,筆者就本課題研究的相關內容進行論述,希望能夠對同行有所啟迪。
一、國內外同類研究現狀分析
一直以來,該門課程都是高職院校會計類專業學生學習和考試的攔路虎,許多學生在會計職稱考試中往往因為本門課程不合格而重考。很多學生都感到本課程枯燥、內容多、難于記憶等。從國內研究現狀看,同類研究并不多,只零散分布在不同的教學研究期刊上,缺少實際的實踐分析數據和具有參考價值的研究結論。真正從學生的角度綜合會計職稱考試和課程教學兩方面因素并在教學中實際實施的寥寥無幾。國外研究方面,鑒于本門課程屬于中國特色的專業課程,尚沒有查詢到國外的同類研究。
基于上述現狀分析,本課題就顯得更具有現實意義,尤為重要。
二、本課題研究的現實意義
1.研究意義
通過本課題研究,探索一種相對輕松、活潑,適合高職高專院校會計類專業學生的新型教學模式,打破傳統的教師課堂講授、學生課下練習模式,通過移動互聯網技術,實現教師講授精髓內容與學生在線練習、師生在線交流等方式進行結合,活躍教學氛圍,豐富教學形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
2.現實意義
通過本課題研究,在相應班級進行教學試點改革,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性,帶動學生積極迎考初級會計職稱考試,樹立他們對自主學習的信心,從而為大學三年的學習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力爭實現學生、學院和教師多贏的效果。
三、教學模式的改變和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1.學生練習方式的改變
首先,通過教師帶動做練習的形式,即共同通過互聯網進行在線練習,在線給出答案,教師給予點評和指點,幫助學生掌握知識點和答題技巧。然后,通過布置課后在線練習的方式,讓每個學生再次掌握所學內容。
2.學生交流方式的改變
以班級為單位建立網絡溝通平臺(如微信群、QQ群),在線提交在線答題截屏,由學生助理進行成績統計。教師則適時提醒或解答疑惑。
3.教師的角色改變和解決的關鍵問題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一個教學組織者和引導者,從課堂教學組織和課堂在線練習組織,再到課后溝通平臺的組織,教師的講授職能弱化,更多的是帶領學生一起玩,在玩中學,在學中玩,發現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四、課題研究的主要特色和創新
1.研究的主要特色
通過對所授班級學生的教學實踐與改革、研究與反饋,有效地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或困惑。
2.學生自主學習創新
學生在課堂上跟著教師一起練習,對所學內容有了基本的了解后,再通過自己在線練習并及時知曉自己的成績和對錯原因,體會自主學習的樂趣。
3.學生自主管理創新
推出教師助理輪換制,即每周通過自薦選出兩名教師助理,參與學生在線練習成績統計、督促等具體工作,使其獲得成就感,使其他學生有緊迫感,從而實現學生課堂學習與課后練習管理的良性循環。
五、教學改革取得的效果
1.初次試點
筆者從2016年度下學期開始在兩個平行班級進行實踐,其中2016級會計7班采用傳統的講授教學模式,2016級會計6班采用新型教學模式。
(1)兩個班級的成績對比
2016級會計6班參考55人,及格率91%,平均分78.5分,高分段(80分以上)的占比45%。
2016級會計7班參考人數54人,及格率78%,平均分68分,高分段(80分以上)的占比20%。
(2)學生滿意度調查
針對此種新型教學模式的接受度,筆者在推廣班級里進行了問卷調查。發出問卷調查55份,回收55份。認為效果很好、滿意的40份,占比73%;認為效果一般、較為滿意的10份,占比18%;認為效果不好、不滿意的3份,占比5%;表示保留意見的2份,占比4%。
(3)本課程的教學觀摩課展示
為了讓更多的教師了解和學習這種新型教學模式,學院于2016年11月16日進行了本門課程的教學觀摩課展示,共有30多名教師參與了觀摩,并進行了研討。
2.教學模式推廣
學院在2017級全部會計專業中推行以信息化手段作為教學輔助工具的新型教學模式。
學院大膽引入學會學、超星學習通等教學平臺,提升信息化教學質量。
學院制定各種政策鼓勵教師廣泛進行課程改革,全方位進行數字化課程的建設,積極提升學院的教學質量。
六、存在的問題和后續跟進事宜
筆者通過對該教學模式的后續跟蹤和深入研究,發現以下問題需要同人注意:操作性比較強的課程、專業性比較強的基礎理論課程不適合采用這種教學模式。
七、研究結論
信息化背景下,財經課程教學改革大有可為。
信息化背景下,教師應當與時俱進,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作為教學輔助工具,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
信息化背景下,教師可轉換教與學角色,翻轉課堂,提高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