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紐約客》7月23日(提前出版)文章,原題:遞送現代性 夏燦軍(音)是湖南武陵山岑芒(音)村的一名村民,生于1979年的他是7個弟兄姐妹中的老幺。母親是文盲,父親連小學一年級也沒讀完。在這個約有100戶人家的山村里,他們一家人曾依靠種玉米度日。該地區貧窮且交通不便,直到10歲時夏還未曾離開過村子。“當你是個井底之蛙時,世界既大也小”,他喜歡這么說。
夏考進一所技術學院并在畢業后為當地一家生產奶粉的公司工作,隨后他又與鄰村姑娘結婚生子。2009年他買了自己的第一部智能手機。當時他的許多朋友對互聯網還知之甚少,但他的眼睛已經“睜開”,“在中國,任何東西都能被擠進這塊屏幕。”公司裁員后,他去深圳當上一名快遞員,成為進城打拼的農民工大軍成員。18個月后,一個意想不到的機遇來到:他聽說某電商巨頭正向湖南農村擴張業務,而他老家的縣城新晃需要一名區域配送站經理。
在中國,電商仍有擴大顧客群的巨大空間,這要歸功于像岑芒村和新晃這樣的地方。盡管中國擁有全球最龐大的網民群體和最大電商市場,但仍有數億中國人未上網。分析人士預測,中國的網上零售市場規模將在未來兩年翻番,且增長將主要來自三四線城市和該國廣袤的農村腹地。在中國政府大規模建造基礎設施以促進這些地區發展之際,中國的電商巨頭正為這些地區提供由市場驅動的發展動力。
如今,夏負責為包括老家在內的武陵山周邊200個村莊送貨的業務。但按照其所在電商京東的戰略,他的工作中同樣重要的另一項業務是充當公司的推銷員,宣傳服務。該公司已制定通過招聘能利用社會關系的當地人提振業務的戰略。夏本人并非不知道其中的反諷意味:勇闖廣闊的外部世界后,他發現自己的世界又回到了小村。▲
(作者FanJiayang,崔曉冬譯)
環球時報2018-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