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彩利 貴雪梅
摘要:伴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被打破,新的教學手段和方式已經進入了教師的課堂,新的教育理念正在向陳舊的教育思想發起挑戰,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可以將圖片、視頻、聲音等融為一體,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增大學生的信息獲取量,鼓勵學生參與到整個學習過程中來,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全面發展,將抽象的學習過程轉變為具體的、可操作性的實踐過程,幫助學生形成抽象思維,為提高課堂的高效性奠定基礎。
關鍵詞:農村學校;多媒體;優化;課堂教學
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可以將圖片、視頻、聲音等融為一體,全面展現在學生面前,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學生的積極性可以得到充分的調動和發揮,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增大學生的信息獲取量,鼓勵學生參與到整個學習過程中來,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全面發展,將抽象的學習過程轉變為具體的、可操作性的實踐過程,幫助學生形成抽象思維,為提高課堂的高效性奠定基礎。
一、 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度
(一) 創設合理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課堂上,教師應該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創設能使學生積極參與,激發興趣的和諧的教學氛圍,這是喚醒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的基礎和前提,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基本保障。現代信息技術集圖片、文字、圖像、視頻、音樂等多種手段為一體,把枯燥乏味的教學材料用淺顯易懂的方法展現出來,動態的視覺效果,會刺激學生的感覺器官,讓學生耳目一新,從而使教學內容變得更加充實和生動,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教學上。
(二) 采用先進的教學手段,降低學習難度
新課改的過程中十分重視教師的教學過程和學生的學習過程,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既要關注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和方法,又要關注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和能力,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最大限度地獲取和挖掘知識,從而獲得學習的真正能力。對于學生而言,學生的知識儲備能力有限,缺乏學習和生活上的實踐經驗,獲取知識的基本渠道就是通過對事物的觀察做出基本的判斷,在他們的頭腦里形象思維占據著主體地位,要先讓學生的形象思維上升到抽象思維必須具備基本條件,把形象的、具體的事物展現在學生面前,幫助學生由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提升。
二、 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將教材上的基本內容整合成學生容易感知的思路,在課堂教學有限的時間內最大限度地呈現有聲有色的教學內容,完成由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轉變,在多次的課堂教學實踐中不難發現,在特定的教學情境中去感知學習能力,有助于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掌握和理解,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一) 利用多媒體手段使教學內容增加趣味性
課堂教學的基本載體是課本,對于學生來說,課本上的內容十分枯燥和乏味,教師如果不能認真整合教學資源,將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展現在課件上,學生就不能在課上集中注意力,學生的思維就跟不上教師的教學速度。但是,多媒體教學就能很好地解決這一難題,教師通過現代信息技術,能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有限資源,獲取最佳的教學效果,同時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能幫助學生認識和理解現實,幫助學生從更多的角度掌握課堂知識,使學生在課堂上真正體會到學習成功的喜悅。
(二) 利用多媒體教學,巧妙突破課堂教學的重難點
在課堂教學上,教師通過多媒體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學習素材,引導學生建立起知識的具體架構,幫助學生從形象思維飛躍到抽象思維。教師巧妙設計課堂教學內容,能順利將課本知識的重難點進行有效突破,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全體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學生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用最多的資源去掌握基本的知識,提升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運用能力。
三、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力
(一) 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能力
現代信息技術中的網絡資源、軟件資源不僅能提高我們的教學效果,還能將高容量的信息內容用聲音、形象、音樂、畫面直觀展現出來,這不僅能豐富我們的教學內容,還能增強教學的感染力,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 培養學生的批判精神和敢于質疑的思維
伴隨著新課改的不斷實施,教學過程中增強對學生的創新思維的培養,創新思維首先要讓學生對現有事物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見,敢于打破陳舊的規則,并進行完整的系統論述,多媒體技術的運用使課堂教學的容量加大了,學生的知識面也拓展了,這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很好的平臺,學生接觸的知識面廣了,相應的能力自然就提高了,這就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樹立了學習的信心,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 結合多媒體教學,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最大的優勢就是能夠創設虛擬的學習情境,為學生提供各種模擬的勞動和工作環境,培養好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學生要想獲得實踐的能力,必須走出課堂,走出學校,但是,在多媒體應用在教學實踐上以后,教師只要花少量的時間就可以為學生創設一個虛擬的實踐場景,開設多種渠道讓學生投入到學習的實踐中去,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最終幫助教師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
(四) 利用多媒體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對問題的理解力
觀察是學習的第一位要求,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占據著首要地位。教學中,教師能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將靜態的圖片轉換成動態的視頻呈現給學生,讓學生自己觀察由靜態到動態的演變過程,增強學生的觀察力,最后自己發現問題,總結問題,從而解決問題。讓學生用感官去理解和掌握事物的基本規律,就能用自己的語言將事物的基本規律自己總結出來,讓知識變得更加淺顯易懂。
綜上所述,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巧妙地處理了傳統課堂教學模式與新型課堂教學模式的關系,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掌握和理解知識,開拓了學生的思維,打破了學生學習在空間和時間上的限制,幫助學生充分感受和理解知識獲取的思考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探究事物的能力,讓學生成長為新時代下學科核心素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從而讓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不再成為課堂教學改革的難點,最終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王娟,吳永和.“互聯網+”時代教育的反思與創新路徑[J].遠程教育雜志,2016(02):40.
[2]王娟,劉名卓,祝智庭.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的啟示[J].中國電化教育,2013(12):33.
作者簡介:
張彩利,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幼兒園;
貴雪梅,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寧遠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