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孩子出國留學的問題,家長一般會問到這三個問題:
老師,請問您,我要不要讓孩子出國留學?
老師,孩子什么年齡階段出國留學好呢?
老師,你認為孩子應該去哪個國家留學?
這都是家長經常問我的問題,認真思考之后,我認為上面三個問題實質上是一個問題,孩子出國留學不是時間問題,不是年齡問題,不是國別問題,說到底是能力問題。
小顧
我兒子的同學,他是家長眼中生活能力最強的男生。高中二年級,就考取了二級廚師證,做得一手好菜。很多次,幾個家庭聚會,都是小顧主廚。小顧去美國讀本科,大二下學期,與同學吵架,一拳將對方的鼻梁骨打斷。雙方鬧上法庭,小顧爸媽賠了人家一大筆錢。從此以后,小顧無心學業,大三沒上完就退學回國了。
俏俏閏蜜的女兒,去澳洲讀大學。因為功課太重,壓力太大,大一只上了一個學期就休學了。返校再讀,還沒上完一學期,又向父母提出休學。爸媽擔心女兒出問題,趕忙接了回來,至此就沒再出去。
小偉
朋友的兒子,豪爽奔放,酷愛旅游。在美國讀書期間,每個周末都與朋友結伴旅游。一年不到,幾乎游遍了半個美國。大二開學不久,就收到了學校的學業警告,大二期末的時候,被學校直接勸退了。
上述個案雖然都屬特例,但也絕非罕見。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孩子赴海外留學,但半途而廢、心理受損、勸退回國的情況不在少數。打算送孩子留學的家長確實需要審慎面對。
我在上文中說,孩子出國留學問題,說到底是能力問題——自律能力。
自律是一種行為品質,指的是行為主體的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與自我管理。自律能力強的人,即使面對強大誘惑,也能從心所欲不逾矩。心中有邊界,思想有底線,行動有控制,不會干出出格、違紀、偏差的蠢事。
孩子出國留學的一大特點是,遠離父母,告別家人。時時事事都需要孩子靠自己的認識與判斷,進行甄別,做出選擇。沒有了父母的忠告,缺少了老師的管教,靠的就是孩子的自律、自省能力。
判斷孩子自律水平高低,我給出下列幾個簡單的參考標準。建議父母通過日常生活、平日交往進行辨識。當然,也可以作為父母培養孩子自律能力的方向。
第一建設性時間觀孩子愿意把有限的時間投入到健康的、有意義的事務上,比如體育鍛煉、公益活動等。不會隨意參與或涉入無聊的、純粹消耗性活動,比如無節制的打游戲、在大街上閑逛等。
第二對外抵制力對不良的同伴壓力予以抵擋和拒絕,避免自己陷入危險處境。比如面對伙伴的吸煙、飲酒邀請或強迫,能夠巧妙地予以拒絕或回避。
第三自我克制力遠離煙酒、毒品等誘惑性事物,即使情緒低落、感情痛苦也不會采用不健康的方式進行排遣或釋放。
第四計劃與自決清楚地知道如何規劃自己的未來,努力為自己創造機會。既包括長遠規劃也包括眼前計劃,自我決定、自我負責。
孩子的每次升學階段,都是人生極為關鍵的階段,容不得隨便處置或馬虎行事。無論是孩子還是家長,在決定出國留學這件事上,寧可三思,不得草率。
田國秀首都師范大學教育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