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較強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不但具有豐富學生母語語言知識結構的作用,還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小學生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及表達能力。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效的優化課堂教學結構顯得尤為重要,這能顯著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自主能力及學習積極性。為了分析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結構的優化方式,筆者針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優化結構的作用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結構;優化方式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屬于所有學科教學的基礎及前提,因此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水平及教學質量顯得尤為重要,這就要求教師針對班級自身的學習情況、教學內容及教學有效性等進行全面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優化教學結構的方式,改變傳統教學形式,從根本上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及教學水平。
一、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優化結構的作用分析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充分符合了現階段素質教育的相關要求,新課程改革及素質教育要求現階段的學科教學以學生為教學主體,要求發展及培養學生們獨特人格及綜合素質,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結構優化后能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教學水平,實現學生綜合素質均衡培養的目標。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結構優化還能將學生們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提高,小學語文綜合能力主要包括學生的朗讀、寫作、閱讀及交流等能力,優化課堂教學結構使教師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對教學資源目標的整合,能夠有效將由于主客觀因素導致的學生語言運動能力的缺失彌補起來,培養學生對漢字及漢語言文化的深刻認識及掌握,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優化教學結構還一定程度上符合了小學語文教育的發展需求,小學語文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提出從教學方式、教學理念上提出了新要求,教師轉變傳統教學方式及教學理念需要通過系統的整合實現,實施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結構的優化一定程度上符合了這一要求,促進了小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及語文素養的提升。
二、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結構的優化方式及途徑分析
(一) 精心設計教學內容,構建完整的教學體系
由于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對象及教學環境的限制,在設計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結構的過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難及阻礙,教師應在優化教學結構的過程中做到教與學緊密連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科學性與整體性緊密相連及穩定性與變通性緊密相連等要求。首先,教師應擺正自己教學引導者及組織者的地位,重視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緊密結合教與學之間的關系,增加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雙向互動,活躍課堂氛圍,引導學生自主動腦思考、動口回答、提問,改變傳統教學方式及教學形式。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應將傳授的知識及技能與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素質等相融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整合學生、教學內容及教學方式,根據教學目標及學生年齡、心理的特殊性等適當的調整教學環節,減少毫無章法的教學現象出現。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屬于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靈活應對及處理相應教學環節的變化,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二) 優化教學方式,豐富小學語文課堂表現形式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學方式屬于課堂教學結構的前提,教學方式并不是單純地指教師傳授知識的方式,還包括學生接受知識的方式,傳統法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學理念的影響使得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變得更加枯燥、單調及單一,無法滿足小學生的心理需求及學習需求。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教學目標及學生的學習情況等采用針對性的教學方式,主要的教學方式包括問題導學法、任務式教學、小組合作學習、多媒體微課教學等形式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發揮自身教學主體的作用。此外,還應對學生接受知識的方式進行優化,將傳統教學過程中學生只能根據教師傳授的知識內容及教學方式被動的適應及理解教學知識點的形式改變,引導學生們自主學習,針對教學過程中的不懂之處積極主動提出問題,并通過教師的引導一步一步解答問題,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優化課堂結構。
(三) 根據教學進程掌握教學節奏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節奏主要是指教學進程的快慢,教學節奏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小學語文教學效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合理掌控,首先應根據學生年齡、心理及教學內容、學習氛圍及教學要求等的變化控制好課堂的節奏及進程,依據課堂教學內容掌握教學節奏能使得課堂變得更加豐富有形,與學生的心理相呼應,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積極性。教師還應在此過程中掌握好講課的語調,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快速的帶入至課文描述的場景中去,形成課堂教學的節奏美,豐富學生們的聽覺感受。此外,教師還應安排好教學速度,根據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放慢教學速度,給予學生們充足的思考空間及實踐方便學生們自主把握教學重點,在講述課文的思想感情時應注意控制舒緩的速度,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成果。
三、 結語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要達到優化教學結構的目的就應該精心設計教學內容,構建完整的教學體系、優化教學方式,豐富小學語文課堂表現形式、根據教學進程掌握教學節奏,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等途徑及教學方式,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豐富課堂教學形式,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及語文素養,在優化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及語文學習水平。
參考文獻:
[1]湯艷.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結構優化探討[J].新課程導學:七年級上旬,2014,10(31):80.
[2]何洪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結構優化研究[J].發現,2017,06(9X):137.
[3]宋一民,張廷晶.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結構優化方式[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21(3).27-28.
[4]羅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結構優化研究[J].軟件:電子版,2015,25(9):359.
[5]冉惠.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結構策略探究[J].新課程:小學,2014,33(11):36.
作者簡介:
劉艷,江西省上饒市,江西省上饒市玉山縣端明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