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送孩子出國去讀書的家長都會很關心這樣一個問題:什么時間段送孩子出國最合適?現在,我就來和大家講講不同階段的孩子出國留學的利弊和一些策略。
16歲以下孩子去留字家長該做些什么
選好寄宿家庭一般情況下,我們可以把孩子留學的時間段分成小學、初中、高中、大學本科。近年來,出國留學的人群越來越低齡化。也就是說很多國內的家長在小學階段就將孩子送出國去學習。這里會涉及到一個問題。
在美國,16周歲以下的孩子是不能單獨生活的,必須有監護人。遇到這種情況,一般有兩種做法:
*父母其中一方陪同孩子到美國;
*尋找美國的寄宿家庭。
我們先講講寄宿家庭,我見過很棒的寄宿家庭,也見過非常差勁的寄宿家庭。好的寄宿家庭能夠給孩子的成長學習提供很大的幫助。我認識的一對美國老兩口都是大學教授,而且喜歡中國文化,他們對寄宿在自己家的孩子非常好,可以說是像親孫子一樣照顧他們,幫助他們。
而有一些墨西哥人或者黑人的寄宿家庭就不那么優秀,他們中的很多家庭本身就是為了賺錢,而且家庭氛圍也很差。如果把孩子寄宿到這樣的家庭,對于孩子來講是件比較糟糕的事情,孩子過得會很不開心,也不容易融入美國的文化,接觸到的人也相對不是什么優質的人群。
所以,如果我們要給孩子尋找一個優質的寄宿家庭的話,一定要提前做好調查。
如果讓留學機構來辦理的話,就一定要多方面詢問,比較全面地了解這個寄宿家庭的各方面的情況。
我在這里非常強烈地建議,我們父母一定要跟這個寄宿家庭有比較多的接觸。如,可以通過視頻,甚至可以飛一趟美國去考察這個家庭。因為寄宿家庭對于孩子,尤其是低齡的孩子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孩子一個人在國外,當他在面對一些事情感到孤單和無助時,家長不在身邊,而寄宿家庭又不能及時提供支持,對孩子的心理成長會有非常大的影響。
陪讀家長要重視孩子受到的語言和文化沖擊另外,現在國內也有很多家庭會有一個家長(多半是媽媽)會和跟孩子去美國陪讀。前面講到的當孩子在國外的孤單和無助時,有父母在身邊的話,對于孩子一定是很大的依靠和溫暖,是孩子在國外的一個巨大支柱。
雖然有家長陪讀,但如果在小學階段就送孩子出國學習,孩子還是免不了會面臨另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語言和文化的沖擊。
在小學階段就到美國讀書的孩子,孩子持續的中文學習很重要。如果家長不重視孩子中文的學習,那么在孩子十二三歲的時候,中文能力會變得比較差。雖然孩子能夠聽得懂中文,但是已經說不出來流暢的語句,更寫不出來了。比如,我的大兒子凱凱,為了防止他的中文能力退后,我和丈夫就強制他在家說中文,這樣做,才保證他的中文水平不落下。現在他的中文和英文水平都比較優秀。所以,他既能有中國文化和語言做基礎,又能較快地適應美國當地的小學教育。
如果你的孩子是初中去美國讀書的話,孩子的中文基礎相對來講已經比較好了,語言文化上不需要過多擔心。但在價值觀念上可能會受到不小的沖擊。初中的孩子價值觀念已經開始基本形成,此時來到了一個陌生的文化環境中,必然會受到美國文化的沖擊。同時心理上會出現一些變化,這個時候我們要注意孩子的心理變化,看是否出現了叛逆的現象。如果孩子有較明顯的叛逆行為,家長就要多方面采取措施,密切親子關系,加強溝通和引導。
如果你的孩子是高中去美國讀書的話,那么在中文上就會有很大的優勢。高中到美國讀書,會讓孩子的英文水平提升很快。但是我們都知道美國高中的一些社團是很強勢,而且槍支、性、暴力等文化可能會進入孩子的生活中。因此,我們要時刻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現在國內有很多家長希望孩子能夠去美國念大學。這是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因為美國的高考系統和中國的高考系統是很不同的。
國內高考是根據高考分數一刀切,而美國申請本科不僅需要SAT的分數好。更看重學生的綜合能力,包括有無特長,社會活動狀況是否良好,有無領導力以及合作精神等。
越是出名的大學,越看重學生的個人綜合能力,而不僅僅是SAT分數高就可以。要念本科的孩子已經是一個成年人了,在要不要出國留學的問題上,我們也要聽聽孩子的想法。
講了這么多,我認為,如果把太小的孩子送出國的話,我們可能會錯過孩子人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時光。每個家長肯定都希望能夠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時光,這也是我們做家長的需要考慮的一個問題。
講到最后,很難確定地說在哪個階段送孩子出國最好。因為每個家庭都有著屬于自己的特殊情況,都會從自己的角度去看待這件事情的利弊。我只能把自己了解孩子在不同階段會面臨的問題和情況分析給大家,最終要怎么抉擇,還是要大家回到生活中去做決定。
唐蘭蘭中國傳媒大學和斯坦福大學雙料硯士,著有《家長素養決定孩子的格局》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