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個學生因其智力水平、學習習慣、自控力等其他認知水平的差異,導致其學習結果有很大的差異。這種差異使各個班級中都存在優等生、中等生和學困生。到了初中,這種差異性更明顯。學困生的數量明顯越來越多,學習成績的分化越來越嚴重。基于這種情況,如何在教學中引導、幫助、跟蹤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尤為重要。點亮數學學困生的心燈,從愛和鼓勵著手。
關鍵詞:愛;賞識;學法;責任
學困生在數學課堂中學習時總是跟不上課堂節奏。思維處于停滯狀態,學習被動,極度自卑,成績不理想等。這不僅影響學困生自己的學習,而且對整個班級的教學質量和學習效率也產生極大的影響。因此,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成了重中之重。那么,如何才能走進學困生自卑、敏感的內心呢?
一、 用愛點亮學困生的心燈
愛是教育的前提,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要想成功轉化學困生,教師要對學困生充滿師愛,用愛心感化他們,從而得到他們的信任。
(一) 在師生間架起愛的橋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親其師,才能信其道。良好的師生關系對轉化學困生起著重要的作用。其實,內心極度自卑的學困生往往又有極強的自尊心。他們或許備受冷落歧視才會那么敏感戒備,高高在上的“若無其事”,或許是內心深處對理解、諒解、信任、尊重的極大渴望。教師要關心愛護學生,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一視同仁。這樣學困生才會消除情緒上的隔閡和疑懼心理,才愿意親近老師,對老師說心里話,才會“信其道”。課堂上,我總是使用友善的語言,和藹的表情,通過簡單的日常問候,拉近與學困生間的距離。在我從教的班里有個性格內向靦腆的小男生,平時沉默寡言,總是安靜地坐在座位上一言不發。有時候上課,我特意挑選最簡單的題目請他作答。但是,他每次都是低著頭不言不語。后來,我利用課后主動找他聊生活中的趣事,聊學習上的問題,消除了彼此之間的隔閡。鼓勵他平時膽子要大點,多跟同學接觸,在課堂上嘗試舉手發言。慢慢的他對我消除了戒備心理,愿意和我做朋友。對待學困生,我們應少一些指責,多一些幫助;少一些責備、訓斥和白眼,多一些信任、贊揚和期待,設身處地的為他們著想,幫助他們擺脫困境。
(二) 在同學間架起愛的橋梁,感受來自集體的溫暖
很多學困生由于長期的自卑心理,經常在班上也是獨來獨往,甚少與同學接觸。作為教師要幫助學困生創造機會,融入班集體中。我通過創建“一對一”的幫扶關系,利用優等生帶動學困生。因為都是同學,是同齡人,所以,一旦同學之間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優等生的價值觀、人生觀、學習態度等會直接影響學困生。
二、 用鼓勵點亮學困生的心燈
教師的鼓勵是一束陽光,能讓茫然的學困生找到努力的方向;教師的鼓勵是一股清泉,能讓“饑渴”的學困生品嘗到學習的甜蜜。因此,在學困生的轉化工作中合理使用激勵的策略關系著成功與否。
(一) 賞識激勵,增強自信
到了初中的學困生,由于成績長期跟不上,缺乏自信,自暴自棄,對教師對學習產生逆反心理。教師要注重在課堂上對學困生學習積極性的激發,通過鼓勵和表揚的方式鼓勵學困生大膽發言,培養自信。我結合校訓“超越自我,追求至上”,鼓勵學困生:當你從不敢回答問題到開口回答,從不敢舉手到舉手,每一堂課的點滴進步,每一天的細微成長,都是超越自我的體現。
如:我班上有名學困生,他的數學成績很不理想,上課常常走神處于游離狀態。為了調動、提高他的學習積極性,上課時,我會故意將容易解決的問題留給他,讓他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信心。比如在上七年級上冊“科學計數法”的時候,我把問題拋向他:你能用科學計數法表示12300000嗎?他膽怯地說:“0.123×10-8。”雖然他回答錯誤了,但我沒有責怪他,而是鼓勵他:“每個人都會犯錯,學習的過程就是不斷發現錯誤,糾正錯誤的過程。錯誤也是一種學習資源,因為你引發了大家的思考。”如此堅持了一段時間,他有了很大的轉變。課堂上,偶爾可以主動舉手回答問題。即使回答錯了,也沒有當初的窘迫、害怕,取而代之的是不好意思的微微一笑。而當我講解答案時,他那求知的小眼神一直望著我。老師和同學的賞識、信任、理解,讓他體驗到了被人尊重的那種高貴感,也極大地調動了他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二) 學法激勵,因材施教
由于學困生學習被動,導致他們沒能總結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這就更加需要教師給予學困生恰當的學法指導。同時,學困生存在基礎不扎實、學習能力弱、易放棄等特點。如果采用統一標準衡量他們,只會更加挫傷學困生的學習信心。因此,教師要根據學困生的特點選擇教法,分層教學,讓他們“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即通過努力就能完成小目標。一旦目標達成,教師要及時加以肯定總結其努力的過程和結果。這樣有助于培養學困生堅持到底的意志力,并在解題的過程中總結可行的學習方法。
如:在教學“解一元一次方程”時,我會選擇最容易解答的方程入手。如,解方程:x+3=7。首先,我會要求學生們認真觀察式子,通過移項x=7-3即可求出。目的讓他們知道移項,注意移項要變號。在解方程中讓他們理解算理,然后我讓學困生自由選題練習,從簡到繁,從易到難。
(三) 責任激勵,主動學習
在教育中光有老師同學的愛心和激勵是不夠的,因為這不是學生內在學習的動力。為此,我會針對學困生的特點,為其選擇合適的職務,使其成為老師的小幫手。如選其擔任學習小組長、科代表等等。重視強化他們在老師心中的地位。讓學困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老師需要努力的“我”。再次,與家長經常溝通,通過電話訪、家訪的方式,建議家長采取適當的教育方法,使學困生實現正面轉化。
學困生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要想成功的轉化學困生,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充分了解學困生的心理特點。只要我們心中有真愛,心中有他們,不斷地改進方法策略,只要我們堅持不放棄,不拋棄,就一定會取得好的成效。
參考文獻:
[1]沈孝忠.關注成長:學困生轉化的法寶[J].小學時代教師,2010(12).
[2]李小敏.初中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及對策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3.
[3]朱小蔓.教育的問題與挑戰——思想的回應[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作者簡介:
蔡月珠,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第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