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結華
【摘要】由于區域活動開放的時間、開放的環境、開放的人際關系,能夠使幼兒在輕松、愉快、自愿的狀態下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活動的內容。教師應在創設共享區域的活動中精心設計,讓幼兒體驗游戲中合作所帶來的樂趣。
【關鍵詞】幼兒 合作能力 共享區域 活動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3-0035-02
幼兒合作行為是基本的社會化行為,隨著國家各社會對兒童社會性教育的不斷重視,幼兒合作越來越受到研究者的關注,并已成為心理與教育研究的一個熱點問題。游戲是幼兒活動的最基本方式,是幼兒獲得發展的最佳途徑。游戲情境在幼兒游戲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兒的合作行為容易受一定情景的暗示和推動。所以教師應有目的的去營造合作環境,使幼兒身處其中,感受到合作是一種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識。
一、創建共享區域與培養合作能力的新構想
近年來,區域業態導入了一個新的概念,即“共享”,它不是在幼兒園戶外場地上專設的大型體育器械及玩沙、玩水等“公共”區域,公共區域更多指的是地域空間上的共同擁有,突顯的是空間的策略,強調的是空間的有效利用。而“享”,則是“享受”,“享有”,不僅僅是地域的共同擁有,更多的是時間、材料、計劃及區域與區域之間的共享。因此,共享區域往往是在班與班之間相鄰的空間,或在某一寬敞、特定地點為全園幼兒,或某些班級幼兒設置的活動區域。
二、創建共享區域與培養合作能力的新嘗試
區域活動由于其開放的時間,開放的環境,開放的人際關系,能夠使幼兒在輕松、愉快、自愿的狀態下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活動的內容,材料和伙伴,更符合以“兒童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如我園利用走廊、大廳、操場等公共場所設置了共享活動區域。在這里,不同年齡段、班級的幼兒可以同時開展區域活動。這種區域活動形式拓展了幼兒的活動空間和交往范圍,我們通過有效的指導策略來促進幼兒在共享區域積極互動。
三、創建共享區域與培養合作能力的新境界
共享區域突破了傳統幼兒園區域活動僅限本班空間,材料只屬一個班級幼兒的狀況,利用幼兒園特定的大型場地及班級與班級相臨的區域而創設,不僅空間上共同擁有,尤其突出的是創設了幼兒與更為廣泛的材料進行互動的機會。不同班級(包括同齡班級和異齡班級)投放的材料不同,不僅減少了老師的工作量,減少了班與班之間投放材料的重復性,而且,由于相鄰班級要共同計劃區域活動,共同面對不同班級幼兒的發展特點,因此在投放材料時要考慮的情況更多,投放的材料面更廣、層次更多,適應性更強,真正實現了區域材料由過去單一、分隔到現在的豐富、共享。
四、創建共享區域引發幼兒自愿合作的新保障
共享區域,可以突破傳統幼兒園區域活動僅限本班使用的弊端,可以有效擴大游戲的活動空間。讓不同年齡的幼兒一起參加游戲,使材料、經驗得到共享,減少班與班之間投放材料的重復性,減少老師的工作量。不同班級、不同年齡段幼兒之間相互學習、相互激發,可以真正實現經驗的共同分享。能有效促進幼兒的主動發展。當然它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提供材料——引發合作
材料是幼兒游戲的顯性元素,而投放能引發幼兒進一步合作探索行為的材料又是教師一種隱性的指導策略。
2.創設情境——推動合作
幼兒的合作行為有時需要一定情境的暗示和推動。如在《壘高王》的游戲中,教師有意識地在區域中投放了一個“壘高王”,只見每天都有孩子進入這個區域和“壘高王”對擂,但幼兒發現憑自己一個人的力量已無論超越“壘高王”時,便有幾個幼兒成雙結對的開始合作。一個幼兒負責維護“地基”,一個幼兒往上壘高,最終合作超越目標,充分發揮情境的暗示作用。
3.設定規則——保障合作
首先我們設計了從玩法上必須建立在合作行為基礎上才能實施的游戲,合作是游戲的關鍵和靈魂。
4.引進競賽——體驗合作
通過游戲的競賽性讓幼兒知道原來幾個人的游戲比一個人的游戲更有趣,幾個人的智慧比一個人的力量更強大。只有讓幼兒在合作的基礎上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才能激發幼兒合作的興趣和愿望。并且通過教師有意識的評比強化,評價哪一組幼兒合作完成的速度最快,合作完成的成效最好。孩子們不僅要完成自己份內的任務,還要互相補充、互相幫助,共同奪得榮譽。在競爭中進一步促進幼兒的合作,激發幼兒的團隊精神和集體榮譽感。
參考文獻:
[1]肖恩琴.幼兒活動創設的積極意義探討[J].學周刊.2015.10
[2]王煥.談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創建與實施[J].好家長.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