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楊翔
【摘要】這是一堂圖文混排的課,以任務驅動式、合作學習開展教學活動,圍繞“制作電子小報”任務把教學過程分解為四個任務。教師指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相互討論自主解決問題,完成四個基本任務。學生通過協作完成任務的同時,也完成了需要達到的學習目標。
【關鍵詞】任務驅動 合作學習 電子小報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3-0138-01
一、任務驅動教學方案
所謂“任務驅動教學法”就是將本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逐條的分解到各塊教學任務中去。學生通過完成教師提出的一系列教學任務,進而完成了本課的教學目標。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時,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有所不同,因此在設計任務時應該有所區別。對于不同學生,任務的設置要具有“差異性”,電子板報作品的評價標準有所不同,要體現分層教學的理念,以下表1.1是電子板報制作的評價標準。
二、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以前都做過手抄報,今天老師向同學們展示幾個電子小報,我們一起來欣賞好嗎?
先請同學們欣賞幾個優秀作品,課件出示:優秀作品(范例)。
師:這樣的電子小報好不好?你們能制作出這樣的甚至更好的作品嗎?
2.提出任務
師:打開素材文件夾,選好你要的文字和圖片。請同學們在此基礎上重新設計電子小報《舌尖上的寧海》,內容要體現寧海特色美食這一主題,能激起游客的食欲和來寧海游玩的動力。老師對同學們進行分組,請各小組充分發揮各自優勢、集思廣益,提出符合本組實際的制作方案。若老師給定的資料不充分,可以自己上網收集所需要的素材。
3.講授新課
師:通過這一節課,我們要精益求精、認真的完成一份小報參加評比,預祝同學們取得好成績。
板書課題:精益求精做小報
師:這節課,我們還是要開展小組競賽,團結合作、遵守紀律、作品展示、答題積極的同學等等,都可以為自己小組贏得積分,小組長要做好記錄。總分第一的小組,每人可以獲得老師親手制作的樹葉書簽一張。
任務一:輸入文本并設置格式。
(1)插入文本框,將挑選好的文本材料復制到小報中
(2)設置格式(字體、字號、顏色、行距等)
(3)審閱(是否有錯別字、語句是否通順等)
(4)留出一定的空隙
師:通過任務一,我們要達到如圖效果,出示圖片。
學生有疑問,老師進行示范。最先完成的小組可以加上100積分。
任務二:插入圖片并設置格式。
(1)為小報插入的圖片
(2)設置圖片格式(大小、位置、樣式等)
師:要求插入的圖片與文本相匹配,同時要為圖片設置恰當的格式。
本環節根據學生制作速度的快慢,為最先完成任務一和二的小組和團結協作的小組加分,同時也為課中上臺操作和發言積極的學生加分。
任務三:綜合美化、完善小報。
修改細節,讓小報色彩協調、圖文并茂、布局合理!
師:出示評價標準,展示幾個作品,進行評價交流。上傳小報、欣賞交流。
師:我們把作品上傳到學習平臺,課后對同學們的作品進行評價留言和打分,最優秀的作品將會入選年級段參評。
4.教學總結
師: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我們掌握了Word的基本操作,并且設計制作出一份精美的小報,今后我們將繼續學習其它的制作小報的技巧,讓我們一起期待Word的強大功能。
三、結語
電子板報是檢驗學生綜合運用Word文字處理技巧完成小報制作的能力。本課以“舌尖上的寧海”為主題,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和小組合作學習法,通過輸入文本、插入圖片、設置格式等任務,創作出布局合理、圖文并茂、色彩和諧的電子板報。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同學們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增強同學們對本地風俗文化的理解和認同。
參考文獻:
[1]魏雄鷹.《小學信息技術》四年級上,2013年6月第2版,浙江攝影出版社.
[2]張莉.《淺談建構主義的教學設計》,2012年第7期,科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