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秀
摘 要:陽光教育指的是利用陽光之心指導陽光之人的教育。它在一定程度上展現了教育的仁愛性,順應了教育的內在需要。而“陽光課堂”是展現陽光教育的重要途徑,因此,創造陽光課堂在現代化高中教學中的重要性以及迫切性就不言而喻了。主要以初中歷史教學為例,闡述了中學歷史教學中打造陽光課堂的緊迫性。
關鍵詞:陽光課堂;教學模式;自助探索;初中歷史教學
近幾年來,中央電視臺的《百家講壇》引起了相關各界人士討論的歷史熱潮,不但其關注度屢創新高,也讓相關的歷史典故、歷史刊物、歷史素材的影視備受歡迎。但是與之相反,高中校園的歷史課堂教學卻依舊單一古板化,課堂環境并無生機,原本生機勃勃的歷史教材被完全扼殺,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對歷史的學習興趣,那么如何讓現代化歷史課堂從此變得活靈活現呢?其最重要的途徑就是必須打造歷史課堂教學的“陽光課堂”。
一、增效減負的背景是打造“陽光課堂”的客觀因素
伴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改革創新,素質教育被教育事業所重視,然而以往陳舊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卻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例如,在以往的歷史課堂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受“以課堂為核心,教育工作者占據課堂的主體地位,教學內容以教材為本”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實踐能力的培育,過于枯燥乏味的課堂教學模式以及被動的學習方法增加了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的壓力。由此可見,以往陳舊的教學模式已然不能夠順應現代化教育改革發展的需求了,因此,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創新并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創造出全新的教學
模式。
二、現代化社會對新型高素質人才的要求,是打造“陽光課堂”的外部因素使然
枯燥乏味、古板以及被動的學習模式已然成為影響學生綜合素質的培育,高分低能的現象依舊存在。在學生中間,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依然存在,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較弱,創新能力降低,在這樣的情況下,培育出來的學生已然不能順應社會的發展需要。因此,相關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摒棄傳統教學思想,不斷完善并創新教學模式。例如,在學習《郡縣制的設立》這一段歷史內容時,以往陳舊課堂模式是“滿堂灌”,這樣不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所以,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必須順應改革需要,通過巧妙地設計問題,為學生創設更多學習的空間,把同學分為三個小組,讓其討論有關郡縣制設立的好壞,然后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請學生扮演李斯、王綰、秦王,通過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來分析郡縣制的利弊,然后得出結論:郡縣制的設立符合現實的需要,能夠解決鞏固統一的燃眉之急。
三、打造“陽光課堂”是提升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需求
《國家教育發展綱要》指出,心理素養是素質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素質教育的核心觀念就是心理素養,素質教育的核心任務必須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為目標,只有學生的心理上沒有陰霾,才能讓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得到發展。羅杰斯曾經說過:“每一個人的身體內部都蘊藏著巨大的力量,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人的生活,并且,如果能夠利用一定的手段,這些力量就會被最大程度地激發出來。”因其提出了所謂的機能完善人的特點。例如,教育工作者在進行歷史教學的過程中必須充分思考到,每一個經驗都必須開放,他們不需要防衛制度,全部的經驗都必須被切實地掌握并將其轉化為思維能力。其次,自我和經驗必須協調完善,以便于融入全新的經驗。最后,必須充分運用自身的機能評價工作,對經驗、價值等信息的科學化元素。除此之外,必須沒有任何目的地自我關懷和給予他人關懷,隨時認可自身的經驗以及行為,不存在任何的心理因素,并學會和他人和諧相處。
四、“陽光課堂”是新課程教學的特點關鍵
《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對基本觀念的闡述中提出符合學生心理特點、親近學生實際生活、提倡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等全新的思想。這些思想的實現,必須依據學生心理以及學習上的陽光心態來構建。例如,世界衛生組織宣言近幾年反復的強調:健康不僅局限于身體是否康健、身體是否虛弱,而是一種對身體、心靈以及社會技能良好的心態。大多數教育家明確提出,教育理念是否正確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學生的身心是否健康。經常會出現一些背離心理健康思想的教育,從而影響學生的睡眠、記憶力以及腦部神經和注意力等,讓其經常會出現一些課堂異常的舉動。由此可見,影響學生學習質量降低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身為一名歷史教育工作者在課堂中創設的陰霾環境,又或者是教育工作者自身并不具備或者并沒有意識到學生心理變化的情況。因此,讓陽光走進歷史課堂,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確保學生在身心健康的狀態下接受學習,實現新課程背景下的歷史教學目的,讓陽光驅散隱藏在學生心中的陰影,讓陽光激發蘊藏在學生身心成長中的種子,讓陽光來關懷學生的身心發展,這也是目前初中歷史陽光教學的重要理念。
參考文獻:
[1]龐維國.自主學習:學與教的理論和策略[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苗長廣.研究性學習教師導讀[M].廣西教育出版社,2002-04.
?誗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