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艷
摘 要:文言文教學作為語文教學中重要的一部分,不應僅僅注重知識的傳授,更應該提升學生文言文的閱讀能力。對文言文教學中的“四讀”教學法進行初步探索,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達到提升學生文言文閱讀能力的最終目標。
關鍵詞:文言文;四讀;教學
文言文是我國文化歷史的燦爛瑰寶,凝聚著寶貴的精神財富。文言文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點,但是由于受到文言文語言特點的影響,大多數教師仍然沿用了之前串讀串講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法比較枯燥、僵硬,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對文言文的解讀僅僅是停留在表層上,并沒有深入挖掘文言文的深層含義,忽略了思想內容和寫作藝術。長此以往,學生很難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教師也很難提高教學效率。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本文就文言文教學中的“四讀”教學方法進行初步探析。
一、導讀
在之前的教學模式中,很多教師采取了教讀的方法,即教師領讀,學生跟讀。但是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被抑制,積極性受到打擊。在進行文言文教學時,教師先將文言文閱讀的方法、要領傳授給學生,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行閱讀文章,使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對文章有一個初步的認知。同時教師可以通過給學生設置問題,讓學生在閱讀文言文時有重點地去閱讀、理解文章內容,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學會思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幫助學生糾正偏差,引導學生正確思考問題。在導讀過后,學生應該能夠流利地朗讀課文,并能夠對文章大體內容有一個初步的掌握。
二、初讀
在導讀過后,雖然學生能夠較為流利地閱讀文章并且對文章有了大體的掌握,但是仍舊存在著許多問題。教師首先可以讓學生親自嘗試解決這些問題,主動引導學生自己理解并翻譯文章,將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可以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理解文意。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可以反復拼讀一些關鍵性詞語,理解關鍵詞語在文言文中的內涵和作用。現代教育講求素質教育,所以在討論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不同想法,鼓勵他們提出質疑,讓每個人都能夠說出自己的想法和見解,不對內容進行評判。通過這種方法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增加了學習文言文的樂趣。雖然在經過討論后,學生對于文章整體脈絡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但是對于文章重難點的掌握可能還是不夠深刻,這就需要教師進行進一步講解,引發學生更深層次的討論。以《蘭亭集序》為例,它的重點句子之一為:“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此句就有“物喜”和“己悲”之感,它的譯文為:有的人把自己的志趣抱負,在室內暢談;有的人就著自己所愛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懷,不受拘束,自由放縱地生活。“諸”相當于“之于”,“之”代所言內容,“于”與其賓語“懷抱”組成的介賓短語作狀語;“晤言”“放浪”后省略了介詞“于”;“因”為介詞“通過”,與其后面“寄所托”一起形成介賓短語作了狀語。對于課文中重點句子的理解和翻譯,老師要確保每個學生都能正確
掌握。
三、解讀
在經過前兩個步驟后,學生對于文章的詞句有了正確的理解和掌握,但是對于文章的思想和藝術性還沒有深刻的了解。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有感情地大聲朗誦全文,從情感的角度去理解文章,揣摩文章所表達的意境和蘊涵的深意,培養學生欣賞文言文內在美和藝術性的能力,體會作者講究的措辭、優美的句子和富有深意的詞語。在解讀的過程中,教師要教給學生品讀文言文的方法和角度,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去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和思想,學會自己欣賞文言文,發現文言文的美。
四、誦讀
熟能生巧,誦讀是“四讀”教學中的最后一步,要求學生能夠以背誦為目的進行朗讀。在教學中,教師應提前將誦讀的技巧告知學生,使學生更有效率地進行誦讀。在誦讀實施過程中,可以挑選幾名學生當眾進行朗讀,其余學生進行查漏補缺,逐步解決誦讀過程中的讀音以及斷句等問題,同時,還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大家共同參與進來。在進行誦讀時,教師也可通過一定的引導,使學生更好地體會到作者的情感,令學生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例如,在講解《赤壁賦》時,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好地融入感情,教師可以這么進行引導:“在元豐五年七月十六日的晚上,蘇子和他的朋友乘船在赤壁之下游覽,這時的景色是那樣的迷人,江面是如此地平靜,使人可以暫時忘卻俗世間的煩惱,此情此景使他的心情十分地愉悅,但是短暫的快樂之后他又被拉回到現實之中。”在這種引導方式的基礎上進行誦讀,可以提升學生誦讀的效果。同時誦讀可以增加學生的文言文積累,可以為寫作增加亮點。
文言文是古人為我們留下來的財富,在他們的篇章中或有意氣風發的豪情壯志,或有天南海北的大好河山,或有拳拳熱血的愛國之情,雖然時隔千年,卻依稀能夠從他們的文字中看到他們當年的那幅畫面。為了更好地學好文言文,深刻體會古人的寫作情感,應逐步推廣“四讀”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同時提升學生對于文言文的欣賞和審美能力。
參考文獻:
[1]田強.初中文言文教學中的“四讀”教學法初探[J].學周刊,2016(1).
[2]莫煥茂.淺談文言文的“四讀”教學法[J].廣西教育,2017(9A).
?誗編輯 李博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