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波
摘 要:新課改要求以學生為主體,但就目前教學現狀來看,一線教師普遍受傳統教學方式影響,學生普遍提不起學習興趣,課堂教學效果呈現出走下坡路的狀態,課堂教學改革勢在必行,因此將探究地理課堂教學“四步走”模式,希望能為同行提供借鑒作用。
關鍵詞:地理課堂;“四步走”模式;主體
一、改變普通高中地理課堂傳統教學模式
我校為一所縣城普通高中,大多數學生中考成績不高,這些學生從小學到初中成績一直居于班級的后面,普遍表現為無濃厚的學習興趣、無強烈的學習意識、無良好的學習習慣。這種情況下教師的講課已經變成了一種無效教學,教學效果自然會大打折扣。為了改變這種無效教學的現狀,我先后嘗試了多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例如:(1)增強教師主講的生動性和精彩性,以充分吸引學生注意力,但是學生聽的效果并不明顯,只有少數學生能跟住一節課的時間;(2)學生分小組學習自主解決問題,結果是解決的程度參差不齊,到最后教師還得重講一遍。后來借用“導學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我覺得比較可行,能夠解決部分困擾老師的問題,借鑒“導學課堂”的精髓,我又適當做了部分調整,形成了現在我自己的地理課堂“四步走”的教學模式。
二、探索普通高中地理課堂新教學模式
(一)探索新教學模式的目的
為了實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從“不動”到“全動”,從“被動”到“主動”的改變,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備基本的甚至較強的學習能力,從而掌握并能夠運用所學知識。
(二)探索新教學模式所遵循的原則
1.遵循“可接受性原則”,量力而為
所學知識適當降低難度,讓學生對知識不再望而生畏,在心理上能夠接受老師布置的任務,又具有一定難度,需要學生經過努力才能全部掌握,以促進學生身心發展。
2.遵循“循序漸進原則”,層層深入
我設計的“四步走”教學模式基本是按照“由簡入難再簡化最后檢驗”的順序,學生能夠自己解決的問題完全由自己和同學動手解決,學生不能解決的重難點問題教師要精講,盡量縮短時間,不做無用功,不拖泥帶水,在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有限時間內快速解決問題。
(三)闡述普通高中地理課堂“四步走”教學模式
1.第一步——設計導學提綱
教材是學生學習的主體,但是教材不像故事書那樣有趣味性,所以學生不愿意看教材,如果讓學生帶著一定的目的去看教材并且能夠認真細致地通讀教材,對于下一步知識的深入理解就會有很大的幫助。所以我有針對性地精心設計了每一節課的導學提綱,做到全面鋪開教材中需要掌握的知識點,對于重點難點知識做上標記,讓學生有所了解。這樣的導學提綱,學生有目的地去教材中找知識點,找到之后寫下來,既通讀了一遍教材,又獲得了一份自己的勞動成果。
2.第二步——突出重點難點
整個導學提綱不能只局限于教材,對于重點難點知識的挖掘可能是學生自己解決不了的,這時候就需要教師發揮主導作用了,對于一份大部分能自己解決的導學提綱,學生會非常想知道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的答案,面對學生主動的求知,這時候教師的講解就會水到渠成。教師在講解的時候也需要注意,不要長篇大論地再去重復導學提綱,要在學生不懂的最想知道答案的地方進行講解并加以分析,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時間也要恰到好處。
3.第三步——確定知識清單
當學生對教材知識經過自己的探究和教師的講解基本掌握之后,就需要對知識點進行及時的鞏固,經常會有學生面臨這樣的困惑,教師講完一節課,學生聽完了,但有的學生只能夠依據課堂筆記進行復習鞏固,如果課堂筆記沒有記全或者有些筆誤,就會影響到學生鞏固知識的全面性和準確性,甚至有的學生都沒有課堂筆記,課后復習只能拿起教材漫無目的地看,根本不知道該記憶什么,現在市場上的各種復習資料也良莠不齊,如果沒有教師的校準,資料上知識點的對錯難易學生根本無法把握。所以,我在每一部分知識學完之后,都會自己整理出來一份標準的知識清單,讓學生拿到手里就知道該記憶什么。這樣的一份知識清單在手里,只要安排學生記憶,然后定期提問或者默寫就可以,還可以把任務布置給家長,讓家長在陪孩子學習時也能夠比較好操作。這樣鞏固知識,學生對于教材上的知識點的掌握效果就會比較好。
4.第四步——精選習題通關
教學的目的是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通過做題檢驗掌握情況最直接明了,我把這個步驟稱為“通關考試”,讓學生在通關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喜悅感和成就感,為了被認可,就要去通關,改變對考試的厭惡和懼怕,或者滿不在乎的態度。教師在選擇通關考試習題的時候一定要把握好幾個原則:(1)有一定的區分度,較難和較簡單的習題各占一小部分,中等難度的占大部分;(2)一定盡可能全面覆蓋所學知識點;(3)盡可能選擇新題型,符合當前高考要求;(4)題量要適當,以半小時左右完成最好。
凡是付出都會有回報,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增強了,帶來的就是學習效果的提高,作為一名教師實施的教育是有效的,才是幸福的、快樂的。這種模式是針對地理教學的學科特點而設計的,可能并不適合所有學科,在實踐中我會一步一步總結嘗試這種新的教學模式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讓這種教學模式更好地為我們的地理課堂教學服務。
參考文獻:
[1]黃智華.新課程數學課堂教學結構新特點[J].中小學數學(高中版),2009(Z2).
[2]梁明清.突出創新精神優化課堂教學[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0(38).
?誗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