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國利
摘 要: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它不僅關系到學生的綜合發展,更關系到素質教育的改革能否得到有效落實。具體到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文學素養的方式主要集中在閱讀和寫作上,以下就從這兩個方面探討如何培養和提升高中生的文學素養,望對各位同仁有所幫助。
關鍵詞:高中語文;文學素養;教學方法
培養高中生的文學素養任重而道遠,高中生是我國未來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接班人,也是弘揚我國優秀文化的先鋒隊,他們不僅需要具有堅實的文化基礎,更應當具備高品位的生活情趣和文學素養,這便是我們實施素質教育改革的目的之一。以下就結合文學素養的內容和培養意義,談一談具體如何實施教學操作,期望能夠幫助到各位同仁。
一、文學素養的釋義及培養高中生文學素養的意義
所謂“文學素養”,就是一個人或者一個組織,在文學表達、創作、交流和傳播上所表現出來的一種水平,它不僅是衡量一個人在語文學習中取得的進步和效果,更是個人魅力的展示,是深厚的文學底蘊匯集而成的。從文學的大海中拾貝,我們可以發現一些文學素養高的代表性人物,比如:魯迅、老舍、冰心、巴金、朱自清、徐志摩等,他們不僅是文學素養的代名詞,更是為豐富文學創作而提供了優秀作品的人物。因此,通過閱讀他們的優秀作品,賞古通今,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助力高中生文學素養的提升。但相對來說,這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通過培養高中生的文學素養,不僅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和寫作能力,更能陶冶學生情操、豐富其生活情趣,拓展審美意識和能力等,進一步加強學生對生活的感悟,實現學有所得,學以致用。故而,培養高中生文學素養意義重大。
二、培養高中生文學素養的主要方法
(一)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角度入手
俗話說得好“腹有詩書氣自華”,筆者認為,這里所講的“氣”,指的就是本文所探究的“文學素養”,一個人閱讀的書籍多了,自然知道的也就多,在談吐和眉宇之間都能透漏出一種高雅的氣質,而我們培養高中生文學素養所期望的目標也就是使學生具有這種氣質。朱熹曾經說過:“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閱讀和背誦在高中語文課堂中是十分重要的教學組成部分,唯有反復品讀課文或者課外閱讀刊物才能真正體會到文章的內涵及文學作品創作者的精神。
比如,對于高中生來說,最能有效提升他們文學氣質的便是古典詩詞的賞析教學,通過閱讀古詩詞,一方面學生可以品味到文言文語言的優美之處,抑揚頓挫、鏗鏘有力,在字與字的推敲之間賞析漢字精練的美學,更在句與句的銜接上,品味濃濃寓情于景、融會貫通的情意美。如蘇軾在《赤壁賦》中如此寫道:“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寥寥幾筆,就為我們構建了一種耐人尋味的仙境,給人以無限的想象空間,另外,“浩浩乎如”與“飄飄乎如”更體現了詩詞中經典的對仗工整美,學生在閱讀這些內容時,教師將此講解給學生聽,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優化文學素養的培養。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為了培養高中生的文學素養,我們還可以結合邊閱讀邊抄寫的教學方法。比如推薦給學生一些名人名著、科研文學等類型的文章,一則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使其達到博覽群書的效果,二則,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即“不動筆墨不讀書”,這種讀書好習慣將會讓學生終身有益。
(二)從高中語文寫作教學的角度入手
寫作教學也是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只要我們語文教師將寫作教學利用得當,它也可以發揮出培養學生文學素養的作用。寫作是一種將自身所感、所想、所知,運用高度的概括能力和恰當的文學修辭方法進行思想和意識濃縮的過程,因此,從這一角度來看,文學創作表現了一個人文學素養的高低,也就成為了培養高中生良好文學素養的必要門戶。具體到教學一線中,我們可以從指導學生文學體裁創作或者表達方法、修辭手法上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不同文學體裁,如詩歌、散文、現代文、文言文等創作過程,學生可以得到不同的寫作心得,更能在與他人的寫作經驗交流中間接提升自身的寫作技能,而寫作能力的提升則標志著學生文學功底更上了一層樓。
概言之,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青少年文學素養的培養當為重中之重,它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文學功底,更是落實我國素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徑之一。所有的中學語文教師應當關注學生的綜合發展,避免純文化知識的灌輸,使學生失去了學習的個性和自由發展的人格。具體的實施策略,筆者認為,可以從語文課堂兩大主陣營——閱讀和寫作教學入手,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主動性,進而實現文學素養的有效培養和提升。
參考文獻:
[1]張保民.淺談課程改革下農村中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上),2015(3).
[2]郭冰薇.新課程標準下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5(6).
[3]肖震宇.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5,35(11).
?誗編輯 李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