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詠梅
(浙江省象山縣文峰學校初中部,浙江象山 315700)
筆者所在學校是一所縣級普通公辦初中,學生的英語閱讀焦慮現象從初二開始呈現快速分化、持續加劇的傾向。因此,筆者對初中生英語閱讀焦慮狀況進行案例式調查分析,以探尋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規律,并為縣城及農村地區的學校提供改善學生閱讀焦慮現象的思路與方法[1]。
本次調查對象為初二年級5個班級230名學生,以填寫問卷和訪談兩種方式進行,內容為期中考試卷閱讀部分得分率分析,初中生英語閱讀焦慮情況調查和英語閱讀策略問卷調查。發放調查問卷 230 份,實際回收 230 份,回收率為100%,剔除無效問卷,共得到有效問卷 228 份,有效率為99.1%。
經統計,5篇閱讀的得分率低于年級平均得分率的學生共有76人,占參與調查總人數的33.5%。其中,男生55人,女生21人,閱讀效率的性別差異顯著。這部分學生的個性特點呈現過于活潑和十分內向兩極分化的特點。另外,閱讀焦慮調查問卷結果表明,存在不同程度英語閱讀焦慮問題的學生所占比例相當之高。
筆者在問卷調查和訪談中發現,性格內向、不善交流的學生在心理、情感故事的語篇理解中得分率很低。而這些學生的親子關系普遍比較緊張,這種持續性的情緒不良,心理狀況惡劣,對個性的逐步養成有顯性的正相關影響。這類學生的內在性格有兩種:一種是生性的確膽小怯懦,思維受錮而出現思維混亂,影響讀后的準確判斷;另一種是外表沉悶、內心狂躁的壓抑式反抗。這類學生由于長期以來形成的自律能力嚴重不足,缺乏耐性的個性品質,與語篇理解時必須具備的沉浸式閱讀方式,以及理性嚴謹的邏輯思維品質完全相悖,在閱讀中一旦遇到生詞或者難懂的長句,心里就會煩躁不安,無法保持理性思考甚至自暴自棄地隨意填寫選項交卷了事[2]。
初中段的閱讀基本上處于表層閱讀,涉及少量的深層閱讀,以考查學生必要的推理型思維品質。調查發現:凡是具有良好閱讀習慣的學生,都能夠通過段落主題句及全文主題句來理解段落及全文,確保語篇閱讀的質量和理解的正確度與深度,這部分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都十分優秀。
從圖1可看出,閱讀理解得分率低的原因均與閱讀習慣有關:① 30%的學生在閱讀時過分依賴詞典或其他工具書。這一習慣勢必影響閱讀的良性進展。② 32%的學生在英語閱讀時習慣于“心譯”。其特征是一邊閱讀,一邊在心里翻譯。由于平時缺乏用英語進行思維的訓練,他們在閱讀時,英語和母語始終處于交替運用的動態過程中,這就勢必給英語閱讀過程制造障礙,影響了語篇理解的流暢性。③55%的學生在英語閱讀中有“回視”的習慣。其特征是讀到后面忘掉前面,然后回頭重讀。
有研究表明,焦慮程度高的主體較閱讀焦慮程度低的主體,學習成績顯著偏低。高焦慮的學生在英語閱讀中的情感屏障較強,由于高度緊張,他們在閱讀過程中的認知活動往往趨于停止,無法全身心地專注于對語篇的研讀與分析,從而影響對可理解性輸入及必要信息的獲取與加工,導致閱讀效果很不理想。因此,教師應該讓學生意識到閱讀焦慮狀況是普遍存在的問題,促使其積極樂觀地對待問題,培養健康向上的英語閱讀理念。

圖1
初中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特殊時期,情緒波動明顯,同時求知欲也很強,他們往往對熟悉和感興趣的內容比較關注,因此,英語教師要著重逐步減弱漢語基礎對英語閱讀的負影響,強化二者之間的相互促進作用。一方面,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在選取閱讀材料時既要考慮到滿足教學的需要,又要注重材料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教師要注意不同閱讀材料的交叉使用,盡量避免閱讀單一的體裁和內容。例如,教師可以為學生挑選一些比較具有代表性的閱讀內容,激發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最終通過大量閱讀建立起識讀文字語言的語感,幫助學生有效克服英語閱讀焦慮感,提高英語閱讀的質量。
初中階段的學習具有時間緊、任務重的雙重特質,學生往往希望在短時間內通過背單詞,練語法,以及做大量的完形填空和閱讀理解來提高閱讀能力。單純且短淺的閱讀動機無力激發學生充分的成就動機,缺乏科學的英語閱讀策略,很多學生陷入題海中苦苦掙扎,低品質的英語閱讀方法極容易導致焦慮情緒的產生。所以,教師一方面要改變閱讀教學觀念, 樹立整體篇章概念,認識到閱讀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掌握靈活多樣的閱讀技巧和策略,如:①先讀題,再讀文,帶著問題到文章中去找答案,尤其是圖表廣告類文章。②先通讀理解大意,然后解題,或通讀原文→讀題→細讀原文中相關內容→解題。③文章較難時,根據問題去找supporting sentences(支持性的句子)等。另一方面,教師要鼓勵學生盡可能廣泛地涉獵諸如歷史、文化人物等多方面的英語閱讀素材,在閱讀過程中主動穿插運用有效的閱讀策略,逐步提升閱讀效率,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和動機,滿足學習英語的成就感,從而減輕甚至消除英語閱讀焦慮現象。
圖式是在經驗中形成的 ,而不同的文化背景造就了完全不同的經驗 ,因此文化的差異導致了外語讀者很可能沒有與文章相適應的圖式,從而造成了閱讀理解過程中的障礙。作為教師,英語閱讀教學不僅要落實語言知識的教學,更要立足教材,拓展和強化英語文化背景知識,重視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如選擇基于教材單元主題、與課內閱讀文本相關聯或者時效性突出的體育、藝術、人物等閱讀素材,使學生在閱讀訓練過程中接受文化的熏陶,增強學生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對優秀文化的認同,在潛移默化中提升思維品質,有效緩解因為缺乏相應的英語文化背景知識而產生的閱讀焦慮。
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應該切實掌握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實際學情,做出詳細的閱讀計劃和要求,循序漸進,堅持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增加學生的閱讀量,不斷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通過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閱讀的準確率,把英語閱讀焦慮帶來的負影響降到最低,從而堅實學生的英語閱讀根基,提高學生的綜合閱讀能力,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