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克耀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汾湖高級中學,江蘇蘇州 215211)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過分關注學科的知識性,偏向理論灌輸,忽視學生能力的發展,導致其長期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對此,要轉變觀念,一方面要加強學生對學科的認識,接受其陳述性知識多的事實,幫助學生調整心態;另一方面要積極引導,加強認知策略的滲透,幫助學生更快、更準確地記憶,以此提高學習效率。
復述策略就是在學生識記過程中,借助反復呈現的方式促進學生記憶,以此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這一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廣泛應用,一方面是因為學科特點,化學包含的陳述性知識多,不可避免地需要重復記憶;另一方面是其具有很強的實用性,能夠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幫助學生記憶,有效避免了機械、單一[1]。
在教學《細胞器──系統內的分工合作》一課時,其中涉及的細胞器較多,如中心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等,學生初次接觸時很容易混淆,在理解上也存在問題。對此,可以借助多媒體展示多組細胞結構和細胞器圖片,并展開引導,“線粒體的形狀看上去像什么?”“高爾基體看上去像什么?”“這個細胞器對應的名稱是什么?”這樣,學生就在看、說、想中認識細胞器,并了解其外形特點和功能,逐步加深印象,完善知識體系。在此基礎上,我會讓學生自主閱讀,回顧活動過程,強化記憶,這樣就會在分段識記后形成整體印象。整體感知后,學生對這部分內容有了較深的印象,我就會開展班級練習,借助多媒體呈現習題,讓學生回答。為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我會以競爭的形式開展,以小組為單位鼓勵學生參與,看哪一組回答得又快又對。如果有說錯的地方,可以集體糾正,以此加深印象,下次再涉及這一細胞器就不會再犯。
精加工策略是指通過對學習材料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加工,理解其深層意義并促進記憶的一種策略。將這一策略運用在高中生物課堂,不僅能賦予新知更多意義,還能降低學生理解的難度,以此營造和諧氛圍,調動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增強其學習信心。
進入高中以后,學生發覺要記憶的內容比以前多了,而且更加生澀難懂,給學習增加了很多難度。對此,我引入精加工策略,試圖在原有基礎上借助方法的指導緩解學生記憶負擔,讓其有更多自主性學習的空間,而不是把時間都花在記憶上。以微量元素的識記為例,學生要記憶鐵、錳、鋅、銅、硼、鉬。為了幫助學生解決這個問題,我就借助諧音串聯成口訣促進記憶。首先,我提問學生:“同學們,你們小時候有沒有看過‘鐵臂阿童木’這部經典的動畫片?”學生馬上回應:“看過。”由此我引入口訣,“那我們今天學習的微量元素就是《鐵臂阿童木》的續集——新(鋅)鐵臂(硼)阿童(銅)木(鉬)。”學生覺得很有趣,隨即讀了起來,沒想到讀了一遍就記住了。
組織策略是整合所學新知識之間、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形成新的知識結構的策略。這一策略的運用不僅是我們駕馭課堂能力的體現,更是基于學科特點組織學生有序學習,有效提升其認知水平的重要策略,不僅能促進學生完整知識體系的構建,還能最大限度地培養其學習能力,以此達到預期目標[2]。
教完《細胞的基本結構》后,我就帶領學生使用該策略構建知識體系。首先,我會在黑板上羅列四大真核細胞結構: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之后,讓學生自主思考,在此基礎上延伸,獨立補充后進行小組交流,最后我會指名代表進行班級匯報。以“細胞質的延伸”為例,大部分學生都將細胞質分為基質和細胞器兩大部分,著重分析主要成分和功能。之后,學生會羅列出八大細胞器及功能:線粒體(活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葉綠體(光合作用的場所)、內質網(脂質合成的“車間”)、核糖體(細胞內合成蛋白質的場所,被喻為蛋白質的“裝配機器”)、高爾基體(蛋白質的“加工廠”)、中心體(動物細胞的中心粒與有絲分裂有關)、液泡(對細胞的內環境起調節作用,使細胞保持一定的滲透壓,保持膨脹狀態)、溶酶體(內包含多種水解酶,能分解多種物質,是細胞內的“酶倉庫”“消化車間”)。
這樣,采取列提綱的方法將知識組織起來,讓學生清楚地看到什么是一級知識、二級知識,以此延伸,有層次地展示知識脈絡,便于學生復習、利用。長此以往,學生就能系統、全面地掌握學科知識,促進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在設計教學時,要結合實際充分考慮學生情況,了解其相關特征,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個體內差異的認識,包含興趣、愛好、學習習慣及能力等方面,由此引導學生認識到自身不足,及時調整、彌補,建立正確的學習觀、知識觀,以此為策略做好準備。其次,是對個體差異間的認識,這類“差距”學生是可以明顯察覺的,不用強調。最后,是對個體認識水平與影響認知活動間的認識。
在學習生物的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各種任務,在完成之前,要對其有充分的認識,如材料的性質、長度、熟悉性、結構特點、呈現方式、邏輯性等,這些都會影響認知活動和策略的選擇。因此,要加強對任務的認識,充分了解不同任務的目的,并采取相應的措施,以此強化學生對任務的理解。
對于加強對策略使用的認識,要知道每個學生的記憶和理解能力都不同,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去認識認知能力的重要性,進而努力改變。這方面涉及的內容很多,學生要考慮的方面也很多,如運用何種策略、不同認知策略的優缺點、在什么情境下運用及如何提高有效性等。在最初的運用中,要做好引導工作,等學生熟悉后讓其自主使用,在不斷的訓練和構建中強化認識,靈活實施,以此達到理想效果。
認識策略的運用是優化高中生物教學的有效途徑,不僅能突破傳統,擺脫死記硬背的模式,使學生從單一、僵化的學習中解脫出來,還能在策略引導下高效學習,提高學習效率,落實課堂目標,促進自身素養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