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金肖
(浙江省天臺實驗中學,浙江天臺 317200)
課堂教學的高效性是每個教師追求的目標。讓學生花最少的時間,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達到效率的最大化和效益的最優化,課堂教學才能真正做到“高質量”。思維導圖是一種將思維具體化、形式化的方法,也是一種圖像式思維的工具[1]。作為一種新型高效的教學方法,思維導圖是大腦放射性思維的外部表現。它能借助多維度、代碼、圖畫和色彩等形式,在中央圖形上集中體現人們關注的焦點,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記憶效果。本文就如何運用思維導圖來提高課堂效率進行分析和探究。
概念的理解是學好數學的前提,是解決其他問題的最直接的依據和基礎;有些概念對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比較抽象、比較困難、比較模糊,使學生在解題中容易出現概念性的錯誤。也有些概念非常類似,只是一些條件的變更而已,這樣的概念比較容易混淆。如果只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機械記憶,時間久了容易忘記。而思維導圖具有注意的焦點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圖形上的特征,也就是突出重點、抓住主干,再根據中央圖像朝四周放射;同時,必要時可以利用不同的符號、顏色和線條等元素,突出關鍵字、詞,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概念[1]。
以平行四邊形這一章的教學為例,平行四邊形是一種特殊的四邊形,再引申到特殊的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在教學過程中,因為它們的概念比較類似,時間一長很容易混淆。這時如果借助思維導圖的方法,以平行四邊形為中心向四周發射,添加不同的條件,得到不同的特殊平行四邊形。添加有一個角是直角得到矩形,添加有一組鄰邊相等得到菱形,添加有一個角是直角并且有一組鄰邊相等得到正方形。建立起這一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更直觀、形象地理解概念,更好理解矩形、菱形、正方形概念之間的區別和聯系;更深刻理解正方形既是特殊矩形,又是特殊菱形的概念。這對特殊平行四邊形概念的理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課堂學習中最常用的方式之一就是做筆記。使用正確的方法做筆記能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課后復習。傳統的做筆記方式,學生只是記下黑板上的內容,速度比較慢,無法跟上教師的節奏,而且是機械的抄寫,沒有很好地理解,知識點不能很好地融會貫通;更加無法比較與掌握知識及其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借助思維導圖的方式做筆記,就可以避開傳統筆記方式的不足。以課堂內容的重難點知識向外發射,記錄聯想的知識點或思維模式,標識各知識點之間所包含的關系;注重知識盲點的學習,知識點能更加融會貫通,速度更快,效率更高[2]。
如學習上述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區別與聯系時,如果機械地做課堂筆記 ,將每一個概念記錄下來,需要花費的時間比較長,而且效果也不理想,非常容易混淆;而用思維導圖的形式記錄就會體現出優越性。不但省時,而且重點突出,知識脈絡非常清晰,學生自己可以比較各個概念之間的聯系和區別,效果非常明顯。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完成每章的內容后,都要進行復習。內容具有綜合性強、靈活度高、知識點比較零散等特點。如果不進行系統的概括、歸納和總結,學生往往會顧此失彼,容易出現知識漏洞。如果只依照書本內容按順序進行復習,又不能很好地理解知識間的聯系。這樣的復習不僅費時,而且效率低下。在數學復習課的教學過程中,往往需要運用很多知識點,但學生對知識的承受力不同;所以,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先對所有復習內容進行回顧,把所學的知識采用不同的符號、顏色、關鍵字、線條等元素和結構設計來創建思維導圖(圖1),使學生能系統地進行復習。

圖1

圖2
首先進行結構設計,找到核心內容;其次,進行發散,以線條的形式畫出本章的重點內容;然后,用不同的符號標出難點和易錯點,用不同的顏色標出主次,并寫上關鍵的字、詞。利用思維導圖準確劃分知識,可以幫助學生尋找學習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并重點復習需加強的部分。借助思維導圖構建知識體系,可以確保所學內容的層次化及系統化,深層次理解和完善知識體系;還可以很好地聯系分散的知識點,呈現出所有內容和知識點,并在圖上適當增加常見的解題思路,做到清晰且條理有序。在復習時,教師可以鼓勵和幫助學生構建自己的思維導圖,以便有效反饋、理解和記憶所學的知識,從而更輕松、更高效地進行復習。
以平行四邊形這一章的復習為例。平行四邊形涉及內容知識量大,特殊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中判定和性質比較相似,容易混淆。筆者在上平行四邊形復習課時,為了幫助學生系統地進行復習,積極引導學生自主構建思維導圖。然后,進行對比,找出各判定與性質之間的聯系和區別。為了提高復習的效果,可以平行四邊形為核心,向外發散概念、性質和判定;以及畫出特殊的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再由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向外發散判定及性質,判定與性質都從邊、角和對角線三個方面展開;用不同的顏色表示判定及性質,畫出概念、判定及性質里的關鍵詞,并注明由平行四邊形判定及性質,推理得到三角形中位線定理,由矩形的性質、判斷推理得到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定理。總之,思維導圖上呈現出來的知識點,勾畫出了本章的重點及難點,各知識點間的聯系與區別也清晰地表示了出來。
在課堂教學中,由于學生對思維導圖不是很熟悉,筆者要求他們以三四個人成立小組共同構建,也可以是每位同學做出一部分,再讓小組組長把這些知識點組合成一個系統的思維導圖。每位同學都積極參與,有的小組用大括號的形式進行發散,有的小組以樹形圖的形式構建,還有個別組的學生課后上網查閱思維導圖的資料,構建出比較規范的導圖。在制作的過程中,有的小組的內容不是很完整,需要教師進行指導補充完整;有的小組掌握了內容,卻不知道如何繪制,這些都需要教師給予認真的指導。圖2是一小組繪制出的思維導圖,相對來說內容比較完整,圖形也比較規范。
從導圖可以看出,平行四邊形中每個知識點都比較有條理地被呈現出來,各種平行四邊形的判定和性質比較清晰有序。這相當于把知識進行網絡化,有助于幫助學生理清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和區別。通過這一節課思維導圖的構建,學生對本章內容掌握得很好,取得了良好的復習效果。
教師面對的學生群體具有個體差異,他們所掌握知識的程度、易錯點也各不相同。因此,只有做好教學反思,記錄下學生在課堂中存在的問題,尤其是作業中出錯的知識點、易錯題,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作業中出現的知識點內容比較多,知識點比較零散,而且題量比較大,教師必須把這些內容進行整合、提煉和歸納。采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就能很好地進行問題的整合歸類,可以把學生未掌握的知識點及教師自身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用思維導圖的方法構建起易錯知識網絡,使教師在上課前對學生掌握的知識情況有非常清晰的了解。教師帶著這些問題組織課堂教學,可以更有效、更具針對性;也更好地解決學生的困惑,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
例如,在講授平行四邊形這一章節時,對于菱形與矩形的判定,學生非常容易出錯。筆者把這些易錯的知識點用線條標出,哪一條判定出錯率最高、線條最粗,由這些易錯的內容再發散到具體哪些典型題目;在課堂上,讓學生先進行思考,然后回答解題過程,并讓其他學生幫助糾正,最終得出正確的答案。教師只是幫助他們整合易錯知識題和題型,所有的糾錯過程都由學生自行解決,這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數學教學應注重學生發散性思維以及推理能力的培養。數學題目的解答有時方法很多,即一題多解。通過思維導圖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也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解題的靈活性;同時,思維導圖還是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的一種有效的方法。思維導圖對學生的綜合能力要求很高,在課堂實施時要求學生發表不同的見解和解法。由于課堂時間有限,不可能把每個學生解題方法的內容詳細地寫在黑板上;但是,過一段時間后,許多學生又容易忘記其中的某些解法。一題多解,首先從問題的已知條件出發,經過不同的方法,達到最后相同的結論。具體從這個題目的條件出發,發散出不同解法。這些不同解法運用到了定理及關鍵步驟,需要注明各解法的聯系及區別,以便從中歸納出這一類問題的解決的共性,真正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總之,初中數學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和抽象性,數學學習對思維的概括、歸納要求很高。利用思維導圖的教學方法,可以提高數學教學的效率;將思維導圖的方法滲透到初中數學教學中,如概念理解、復習、課堂筆記、一題多解及教學反思等,可以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網絡,以便有效反饋、理解和記憶所學知識;將思維導圖運用到數學復習課中,可以提高復習效率。在構建導圖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制作設計分支及主干的要點,逐層分解數學知識點,對交叉點的技巧及關鍵進行展現,使其能融會貫通所學的知識點,并使所學的知識更具系統性。讓小組同學共同構建思維導圖,可以增強學生的合作學習精神和自主學習能力,有助于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概括能力的提升,真正達到課堂所需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