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炎 梅
(上海易境景觀規劃設計有限公司,上海 200092)
一般來說,“園林材料”指可以直接加工制造成成品的物體,是園林景觀工程中使用的一切材料的總稱,包括自然和人工的材料。園林材料作為園林景觀的主要構成元素和賴以存在的物質基礎,也是城市環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園林景觀設計及建設中,參與者需要更加系統地了解并熟知園林材料的屬性及特性,通過考察及研究,從藝術的創作、技術的創新以及受眾的情感需求和體驗等多方面考量,從而決定景觀的表現形式及內容,創作出滿足大眾的園林景觀。
我國園林起源于商周,成熟于唐宋,而于明清時期最為昌盛。隨著社會的發展及生產力水平的提高,關于園林材料的使用,由起初對天然材料的直接利用或簡單加工,發展到后期運用大量的人工材料,如磚瓦、琉璃、石灰等燒土制品,這些傳統園林材料構成了傳統園林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
傳統園林材料,指在中國古典園林中常用的石材、木材、水體及植被等,或者鋪裝及建筑材料,如石、土、磚等,其大多體現本質的天然性,以凸顯園林景觀的“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意境。基于國內關于傳統園林材料的研究,可以總結出傳統園林材料主要包含以下三個方面:
1)鋪裝硬質材料。
傳統園林中的鋪裝硬質材料包括磚、瓦片、碎石、條石、瓷片、鵝卵石以及砂礫等。在體現裝飾趣味、生態自然以及地域特征等特性的同時,多具有歷史、文化及藝術的特性。鋪裝運用中巧用寓意,如拙政園的“五福捧壽”;重視色彩協調,如江南私家園林的粉墻黛瓦配以漏窗及洞門,色調淡雅清新,營造恬靜舒適的氛圍。
2)植物軟質材料。
“移竹當窗、栽梅繞屋”是傳統園林中植物材料與造園緊密關系的體現,也是人們追求天人合一境界的美好向往。植物材料的運用應符合其生長習性,如高山栽松、水邊栽柳、池中栽蓮;應考究其季節色相變化、形態及韻味,如春天桃紅柳綠、夏天綠樹成蔭、秋天丹楓似火、冬天傲雪凌霜;應利用其象征寓意,如松竹的剛毅、梅花的高潔等。
3)掇山置石點綴材料。
如果說軟硬質材料構成了傳統園林的皮膚及骨架,那么掇山置石則是體現傳統園林精神的點睛之筆。無山不園,無園不水,如留園的庭院以山石擬花臺,以山石的點綴完成步移景異的效果。掇山置石材料包括黃石、青石、湖石、松皮石、木化石、石筍等。
瑪莎·施瓦茨說,材料是與使用者最接近的部分,一個景觀的好壞不能單純地由設計概念的好壞而論,只表達基本設計構思的景觀不是好景觀。材料作為現代景觀設計的物質基礎,其自身好壞對景觀效果有直接的影響。我國傳統園林材料種類繁多,為現代景觀設計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也展現出歷史感及文化內涵,有利于創造出符合人們審美的生活環境。合理地運用傳統園林材料是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體現,以傳統園林工藝和思想為指導并結合現代設計理念,進而推動傳統園林材料的發展和應用。現代景觀設計的藝術表現是傳統園林材料的繼承與發展,通過傳統材料的應用,可以增強現代景觀的創造性及獨有性,令傳統園林材料換發新的生命力。
1)功能性第一的原則。
一切園林景觀設施首先需要滿足的是人的使用要求,將功能性作為選擇園林材料的依據,發揮其使用功能從而達到設計目的。
2)生態、實用、經濟、美觀的原則。
園林景觀設計中提倡的“因地制宜”“因地施材”都是生態性原則的體現,根據不同的地域條件、所處環境及使用功能來選擇最合適的園林材料,注重美觀和功能的結合,并兼顧經濟性。
3)注重人文特色的原則。
園林不僅是構筑物,更是中國歷史和文化傳承與發展的見證,而園林材料是園林的構成要素,注重傳統園林材料的人文特色,提升住宅景觀的品位及文化底蘊,從而建設既符合時代精神又能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的住宅景觀。
4)繼承與創新相結合的原則。
我國園林景觀呈現多元化發展態勢,對傳統園林材料的需求表現出多元化需求的特征。運用現代科技對傳統材料加以再創造,保留其基礎功能的同時,賦予其新的功能和特點。
雍景灣項目地處山東齊河,是政府戰略開發的重點項目之一,位于城市的門戶新區中軸、城市的形象名片黃河大道旁,毗鄰風景名勝區,俯瞰城市的景觀河道。本項目以彰顯地域特色的傳統文化為根基,延續新中式的建筑語言,以現代空間格局為框架,以經典靜謐高端優雅為基調,以地域風貌特色為提煉元素,通過文化藝術氣質的傳遞演繹古典私宅院落式生活,實現產品價值的提升。
1)石材等硬質材料。
本項目主要采用花崗巖及砂礫為鋪地材料,以洞石、雪浪石為構筑物的立面材料,本文主要就本項目鋪地材料的運用進行闡述。花崗巖作為天然的裝飾石材,具有質地堅硬、耐磨性好、耐久性高等特點,本項目中,以靠近產地的芝麻白、芝麻灰、芝麻黑等灰黑色系石材為主材,通過鑿毛、拉絲、火燒等打磨加工和改造處理,令其產生不同的面層肌理和質感,營造出端莊、沉穩、大氣的的氛圍。入口禮儀廣場處以不銹鋼抽條勾勒出不同肌理石材的形狀變化,是新材料與傳統材料的完美融合,彰顯厚重感的同時也不乏靈動的趣味性。
砂礫是經過篩選、通過機器滾圓處理,直徑在10 mm~50 mm之間的自然石料,以不銹鋼擋板圍合的深灰色砂礫鋪裝展現出天然樸實的美感,也很好的化解了大面積花崗巖鋪地帶來的堅硬感,融入更豐富的生活氣息,凸顯住宅景觀的屬性。
2)置石。
本項目并未完全采用太湖石、房山石等傳統的掇山置石材料,而是選用了能夠體現“寄情山水、自然本真”的人文情懷的載體——雪浪石作為置石材料,并于端景處輔以造型松點綴,將置石雕刻打磨成山之形態,如行云流水的流暢,亦如回歸自然的灑脫,身處鬧市樓宇間仍能體驗歸隱的禪意,在強化現代景觀設計手法的同時更加推崇自然藝術的內涵,見圖1。

3)木材。
園林景觀中木材的運用較為廣泛,其質暖的屬性和天然的質樸感,容易營造出柔和、親切的用戶體驗。本項目在后場設有一處木平臺,供用戶洽談、休憩及觀賞后場景觀。通過防腐處理的菠蘿格木平臺保留了其木質的本色和文理,營造出悠然恬靜的環境,也迎合了整個后場安靜、放松的氛圍。
4)玻璃。
玻璃是一種極具張揚個性、體現景觀現代性的材料,但論其歷史則可以追溯到青銅器時代。玻璃是所有園林景觀材料中唯一的一種可以利用其自身透光的屬性來隔斷和控制空間的材料,所以在現代住宅景觀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位置。本項目在中場過度區域設有一個夾道空間,經過多番探討最終舍棄常規以剛竹打造夾道景觀的手法,改用玻璃與娟畫的結合打造山影屏風墻,既阻隔了空間、保護隱私不受外界打擾,通過光影的變化產生視覺沖擊,魅力獨具一格,又蘊含著對純凈自然山水和靈動生命力的向往,給用戶以創造性的遐想空間。然而,玻璃有其自身的缺陷,即易碎性,故在實際施工中采用金屬外框加以固定,并配以專業玻璃U形卡件,保證安全性,見圖2。

5)金屬。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金屬材料在住宅景觀中的運用也日益廣泛,本項目中應用到的金屬材料除了上文所提的不銹鋼,還有鋁板、紫銅、鍍鋅鋼板、輕鋼龍骨等。以鍍鋅鋼管及鋁板構成的廊架、景亭,是傳統木亭、磚瓦亭的繼承與創新,其依舊保留了鏤空窗洞以觀他景的傳統造園手法,但線條更加簡潔,空間更加通透,施工方便工期短。而紫銅材料制成的地雕、背發光“雍景灣”案名則是整個項目的點睛之筆,彰顯出項目大氣、尊貴的品質。
齊河·雍景灣項目立足現代、尊重傳統、敢于創新,充分了解地域性特色和人文情懷,延續住宅的建筑語言,在充分了解傳統園林材料特性的基礎上加以創新應用,將傳統園林材料和現代景觀手法相結合,創造獨具特色的“定制化”現代住宅景觀,有效提升住宅景觀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