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少娟
【摘要】作為中國義務教育的重要環節,初中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將會對學生日后的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而九年級作為一個承上啟下的學年,這個階段學生閱讀能力的高低同樣也會對未來的知識拓展、語言溝通以及主動思考等方面的提升起到決定性因素。所以我們在開展語文閱讀教學的時候必須要從學生需求出發,在提升語文教學成果的同時改善學生的閱讀習慣。下面就以九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方式作為案例,來對如何引導學生展開有效閱讀進行研究。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 九年級閱讀教學 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2-0094-01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
傳統的初中語文教學手段通常都是以培養學生的聽課質量與提升考試成績作為依托,但這種環境下的教學方式僅僅能夠幫助學生在應試的過程中取得一點成績,但從吸收課本知識、拓展語文知識水平等方面則是起不到什么實質作用。所以新課改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當從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及提升學習興趣入手。下面就來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手段進行研究與探索。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為出發點
新課改下的九年級語文教材都是在各級文學專家以及教學大師的幫助下來探討、研究的,所以能夠出現在語文課本上的每一篇文章都均具有十分顯著的教學意義。然而現階段的語文教學課堂依舊會讓很多學生感覺到枯燥、乏味,造成這種狀態的根源不僅是由于教師對課本的講解篇幅過長,給學生留下的思考、提問空間較少所造成的。所以我們提倡在九年級的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將授課重點向預習進行傾斜,以此來幫助學生通過充足的準備來跟上教師授課節奏。
一方面,預習能力的培養不僅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帶著問題去思考的能力,同時這種獨立思維技巧更是能夠引導著自己的思想對整個的課文內容進行全面掌握與了解,也只有這樣做在正式的語文閱讀課堂上學生才能夠盡可能的跟上教師授課速度與節奏。一旦沒有做好預習準備,很多學生便會跟不上老師的思路,對老師提出的一些難點與重點也會一頭霧水,更不會將一些事先準備好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迅速的尋找到答案,久而久之便會導致整個學習水平的低下。
另一方面,為了能夠保障課前預習的效果我們建議教師通過微信平臺、qq聯絡媒體、互聯網郵件等方式來對一些教學難點、教學重點進行在線解答。例如在學習《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這節課閱讀預習的時候,有條件的語文教師不妨在互聯網平臺上提出如下幾個問題:(1)利用互聯網搜索引擎的幫助,請將魯迅先生的介紹進行整理;(2)通過閱讀來對該篇文章的風格進行總結;(3)對本文的中心思想進行分析。學生在這些問題的引導下初中學生將會對整個的課文有了一個大概的學習目標掌握,而從作者的生平介紹角度入手則會更好的幫助學生,站在那個特定的時代來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而通過對整篇文章中心思想的掌握則是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參與討論、提升課堂效率與質量。
相信在這種有效預習指引方式下展開的學習工作,一定會在很大程度上對學生記憶的提升,同時對開拓自身眼界、提升整體的知識面寬度均起到十分積極的作用,而對于語文課堂內部實踐而言更是起到了助力器、提速器的效果。
三、將文章閱讀的意境與實際生活、學習相融合
過去的九年級語文課堂授課方式通常都是以教師作為教學主體,學生們只能作為被動的接受者,通過書本上的圖畫、文字來對文章進行了解,以有限的想象力來尋找文章背后的內容與意境。這種教學手段不僅會讓學生感受到一種乏味,同時在應試教育的作用下很多學生對文章內在的思想并沒有進行深入研究,僅僅是跟住教師、將黑板上老師總結出來的中心思想、關鍵詞語解析等進行機械式記憶。而在新課改下的九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更加傾向于將相關的實際學習、實際生活情景進行有機融合,例如在進行《望江南》這節課的閱讀學習過程中,初中語文教師可以邀請幾名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情景表演,在活躍語文課堂氛圍的同時來鼓勵學生融入到課文內在情感上來。
在開展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網上尋找到一些與江南風景相關的圖片、音頻,將這些背景與《望江南》的意境進行有機聯系,引導學生在欣賞江南美景的同時感受到江南煙雨所帶來的靜謐與美好,通過這種身臨其境的場景來提升學生整體的閱讀學習興趣。而在進行《智取生辰綱》這篇課文的閱讀與學習過程中,教師不妨邀請幾名學生通過事先準備好相關的服裝、表演道具等形式,來將一些情景表演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實踐當中,通過一種快樂、生動的教學方式來鼓勵學生展開有效閱讀。隨后教師走上講臺開始進行重點內容的講解,并提出對應的問題來鼓勵學生進行學習小組的分類討論。最后利用一點課堂時間請每組派出一名代表來輪流作答,對表現優秀、思維活躍的學生給予一定的表揚與獎勵。相信這種閱讀方式不僅能夠提升整體的教學質量與進度,同時還能夠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有效的課外閱讀拓展,在促進學生與學生之間友誼的同時提高他們的閱讀興趣。
四、提高課后評價水平
以往的語文閱讀教學課堂中教師通常都會采取領讀、泛讀的方式來指導學生,課后也是通過大量的題海戰術來逼迫學生展開學習。然而這種陳舊的教學手段只能讓學生將語文閱讀和語文學習作為一種不得不完成的任務,而在這種環境下讓學生自我展開課外閱讀提升,也根本無從談起。所以新課改下的九年級語文閱讀教學必須要一改陳舊觀念,將興趣融入到課后作業的創新中來。例如在完成《我的叔叔于勒》這篇文章后,教師便可以讓學生在課后觀察下自己的叔叔或者是舅舅,通過對日常的一些行為習慣按照課文的描寫方式來進行仿寫,最后將該篇作文大聲的朗讀給自己的叔叔或者舅舅,以此來向叔叔、舅舅來表達自己對他們的敬佩與熱愛。
最后,在課后評價環節中教師與學生的評價必須是雙向、有效、平等的,語文教師不僅要對學生課前閱讀、課后閱讀結果進行有效評價,以此來搭建良好的閱讀習慣養成;另一方面學生也應當對教師的閱讀教學手段給予評價,讓教師能夠明白自己的教學手段中哪些是學生能夠容易接受的、哪些是需要調整的。相信這種閱讀評價方式不僅能夠促進整個課堂的教學質量,同時也能夠有效提升師生之間的相互溝通與進步。
五、結論
綜上而言,新課改下的九年級初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手段,必須要站在學生為主體的角度來進行創新,通過有效推進語文閱讀教學策略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拓展其知識面,以此為基礎來為日后邁向更高學府提供保障與動力。愿我們每一名初中語文教師都能夠以一種與時俱進的精神來推動整個閱讀課堂的構建,為黨和人民奉獻上一份令人滿意的教育答卷而努力奮斗。
參考文獻:
[1]吳祎.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方法淺探——以九年級閱讀教學為例[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 2014(1):77-78.
[2]崔雪梅,段巖霞.淺談小說閱讀教學的“另類”視角——以《我的叔叔于勒》為例[J].中學語文教學, 2016(3):15-19.
[3]崔新月.揣摩敘事之工 品悟人性之真——以《我的叔叔于勒》為例談小說閱讀教學內容的重構[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 2014(3):24-26.
[4]遲媛方.新歷史小說的敘事策略與想象重構——以《流血的仕途》為例[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68-72.
[5]杜貴晨,周晴.試論《三國演義》為通俗小說體兵書——《三國演義》對《孫子兵法》的推重與演繹[J].學術研究, 2016(6):134-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