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等數學在醫學生中普遍不為重視,偏重于理論的講解及習題的求解方法和技巧,而忽略數學與醫學專業課程的融合,缺乏將數學與醫學問題有機結合在一起的教學方法,無法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理論分析和解決實際醫學問題的能力。與中醫藥專業相關的數學引例及與中醫藥專業相關的數學建模,是開發和啟迪學生創新意識重要方法。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能夠運用數學方法分析及解決醫藥科學研究中的實際問題,是中醫院校數學教師的宗旨。
【關鍵詞】高等數學 教學模式 中醫院校
【中圖分類號】O1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2-0253-01
1.問題的提出
高等中醫院校通常是在第一學期為相關專業的新生開設高等數學課,由于課程內容多、學時少,教學偏重于數學理論的講解及習題的求解方法和技巧,而忽略數學與醫學專業課程的融合,缺乏將數學與醫學問題有機結合在一起的教學方法。學生在課堂上領會不到數學基礎課在醫學中的應用,無法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理論分析和解決實際醫學問題的能力,使高等數學這門原本應用性很強的課程喪失了專業應用特點。課堂教學索然無味,學生學習主動性降低,學生看不到數學在實際中的應用,不能理解學習數學對本專業理論的重要作用,甚至誤認為數學與醫學專業無關。據調查,高等數學在醫學生中普遍不為重視[1]。
其結果多半造成臨床及基礎醫藥學研究者數學知識不足,思維方法欠缺,不能學以致用地利用數學工具解決實際問題。
數學家華羅庚先生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中醫藥研究也拓展到定量化的層面,轉變傳統教學理念,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邏輯思維能力,助力學生成為適應社會需求、具有專業技能和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是數學教師的宗旨。
2.數學應用意識之培養
對于中醫院校而言,原本記憶知識繁多的中醫課程,極易鈍化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應用意識,高度抽象的高等數學教學若不加以理論聯系實際而照本宣科,愈發導致學生缺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失去學習興趣,甚至產生厭學情緒。數學教育內容應當富有趣味且是學生們未來需要的。通過數學與相關醫學問題的聯系,可使學生意識到數學與現實如影隨形、學有所用,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意愿。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對學生應用意識的培養尤為重要。 教學的內容應突出高等數學的基礎性、工具性特點,在深度上,本著“必需夠用”的基本原則;在體系上,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的,把教學的側重點定位在對學生高等數學應用能力的培養上。
與中醫藥專業相關的數學引例,可使學生認識到學習數學的必要性。高等數學除了與專業內容相結合的基礎性、工具性以外,還有啟迪智慧、開發悟性、挖掘潛能的作用。數學概念、定理、公式等知識只是數學的外在,而數學思想是數學的內涵和精髓。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發展學生的數學思想和數學思維,使學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創造性地學習。可在教學中加入有專業特色和個性的引例及實驗項目,比如: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后血液中藥物的濃度值可用導數求解;數理統計中的方差分析、回歸分析及相關分析是處理實驗數據常用的方法[2]。
與中醫藥專業相關的數學建模,是開發和啟迪學生創新意識的重要方法。數學建模即用抽象、簡化的數學語言和方法,建立能近似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數學工具。例如,根據阿基米德模型開發出的糖尿病風險計算器廣泛應用于臨床決策及糖尿病預防;利用藥物濃度在人體內隨時間和空間變化的數學模型分析藥物療效,指導臨床用藥。古代中醫藥典籍中,也充滿了數學語言和思維方法,例如,《內經》和《難經》中關于人體腑臟的大小數量等形態結構方面的數學描述比比皆是;陰陽五行的哲學思想亦被視為一種數學模型方法[3]。實際上,高等數學中各種微積分和概率統計本身就具數學模型特征,有著豐富的醫學數學模型題材,課堂教學可以適當偏重于微積分理論和概率論應用。繁瑣的中醫藥數據數學模型, 須依賴計算機進行處理得出其解,要結合實例,講解相關軟件及操作,增強學生動手能力。當然,高等數學課的中心內容并不是建立數學模型,引入數學建模思想旨在強化學生對數學理論知識的應用意識,教學案例應聯系實際,從簡、直觀。某些醫學類學校數學建模的成效可以借鑒。
3.結語
術有專功,學有專長,作為數學教師不可能全面懂得醫學知識,但應重視和研究數學在醫學中的應用,既要學習現代應用數學,也要學習醫學,不斷掌握前沿科技研究成果,教學相長,與時俱進,接受學生和社會的挑戰。馬克思說過“任何科學只有成功運用了數學,才能達到真正完美的地步”,中醫學研究正不斷地從定性向定量化拓展,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們能夠運用數學方法分析和解決醫藥科學研究中的實際問題,是數學教師的艱巨任務。
參考文獻:
[1]王菊平,韓紅娟,郭東星.應用型醫學高等數學教學模式探索[J].基礎醫學教育,2016,(11):885-887
[2]楊文國,石瑩,沈曉婧,呂佳萍.論數學建模對醫藥數理統計教學改革的啟迪[J].數理醫藥學雜志, 2014,(5):622-624. [3]陳進.中醫的數學建模[J].數理醫藥學雜志,2002,(6):489-491.
作者簡介:
孟建宇(1984-),男,漢族,山東濟南人,理學博士,講師,研究方向:量子光學、高等數學、中醫基礎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