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珊珊 范穎坤 史海嬌 徐培啟
【摘 要】市場經濟下,物流產業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如果電商業務的發展缺少物流產業的支撐,則必然難以實現健康發展。當前時期,很多企業都將投資的方向轉移到農村市場上,以期充分利用農村的資源。然而,農村物流的發展水平比較低,這也限制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導致其無法發揮自身優勢。本文在此基于“互聯網+”背景,分析農村物流存在的問題,以期提出解決策略,促進其實現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農村物流;電子商務
信息技術的發展進步,極大的推動了電商業務的發展,也興起了很多電商巨頭,比如阿里巴巴與京東等。近年來,這些電商企業在農村市場投入了非常多的成本,以充分的應用農村的綠色產品,促進生活用品多樣化的實現。在入駐農村市場的過程中,一些企業采用的是加盟的方式,也有一些企業利用直營模式進行生產,還有一些企業選擇合作經營的方式。但是不管經營方式如何,農村物流發展水平低是不可忽略的客觀事實。伴隨電商業務的發展,農村的市場地位不斷得到鞏固。為促進其實現更好的發展,在促進電商業務發展的同時,要正視農村物流的不足,并及時的進行改進,才能真正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筆者在此對其進行深入剖析。
一、現階段農村物流的主要問題
(一)農村物流倉儲的專業化水平較低
該問題主要表現為冷藏和冷鏈配送方面。在農村市場中,存在很多產品,在進行配送時,都要求冷藏保鮮以及冷鏈配送等。冷藏的主要目的是確保能夠進行規模化的存儲與供應;而冷鏈配送則主要是為了解決在銷售過程中的保鮮問題[1]。當前時期,對于農村地區來說,迫切需要解決的是冷藏問題。在農村市場中,主要還是應用冰保鮮達到冷鏈儲存的目的。并沒有專業化與規模化的冷庫與保鮮設備。在這種傳統的保鮮方式下,農產品規模化與集約化生產的實現受到了非常大的限制,也使得電商業務的發展受到了極大的制約,對于現代化農業生產目標的實現較為不利。
(二)農村缺乏完善的物流渠道與基礎設施
在農村地區,所建立的物流渠道與其需要配送的資源呈現出顯著的不對稱特征,而且雙向運輸的比例嚴重失衡。對于物流配送來說,要確保所建立的渠道能夠覆蓋所有區域,因而要求配送點能夠實現全覆蓋。對于農村電商來說,目前還處于初步發展的階段,但是存在比較多的需要配送的資源,而以往所構建的配送渠道并不能滿足解決該問題的需求,這也極大的浪費了渠道資源[2]。現階段,農村在發展電商業務時,主要是將農產品盡可能的輸送到其他區域,輸入農村的產品種類相對來說比較少。由此導致,農村電商物流的失衡問題非常突出,浪費了較多的物流運輸資源。所以,要不斷完善農村物流基礎設施,通過建設兩大基礎設施,促進農村物流產業的發展。首先,要建設互聯網;其次,要建設公路網。目前,很多農村地區網絡基礎設施與公路網建設等方面,均比較落后,無法滿足新時期電商業務的發展需求。通過不斷加強這兩項基礎設施建設,可以較好的解決物流運輸的末端問題。
(三)農村物流信息的傳遞比較落后
要及時的改變農村物流信息的傳遞媒介,電商要將業務拓展到農村區域,需要確保其產品具有可靠性。基本前提就是要能夠實現實時傳遞物流信息,但是當前時期要實現這一目標,面臨的困難比較大[3]。首先,農產品生產存在的集約化與規模化方面的問題。就我國農村地區來說,其經營方式目前主要是家庭作坊的形式,屬于小規模生產。運用這種生產方式,無法及時的收集各個環節的物流信息。在收獲農產品時,也無法及時的獲得所需要的物流信息。其次,對一些農產品的追蹤問題。對農產品而言,其最大的競爭優勢就是綠色無公害。但是要真正體現這些優勢,僅僅依靠宣傳顯然無法實現這一目標,多數情況下需要直觀的傳遞各類信息,才能使得市場對此更加信服。再次,農村在生產農產品時,主要是初級產品,其主要問題是保鮮問題。如果物流信息無法實現及時暢通的傳遞,必然無法確保產品數量實現平衡,最終導致資源浪費現象不斷加劇。
二、“互聯網+”下解決農村物流存在問題的策略
(一)構建新型物流儲存系統
要解決農村物流配送存在的儲存系統較為落后,專業化水平較低的問題,需要引入一定的社會資本,構建新型的冷鏈物流平臺。通過建設冷藏資源平臺,確保農產品的鮮活性,進而確保運輸具有高效性與快捷性。當路網基礎設施較為完善時,最關鍵的就是要能夠實現快速的存儲與調配。要以新型物流平臺作為媒介,通過互聯網實現信息的傳遞,并對終端區域的產品供需情況進行實時的掌握,構建村級儲存中心和縣域集散中心,不斷強化村級儲存中心的分揀與信息掃描等功能,構建功能完善的儲存倉庫,優化冷鏈配送的服務路線。 在全過程中,要以新型平臺作為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對各方主體的信息進行整合,采用標準化的數據輸入與輸出方式,維持信息供需的平衡狀態。同時充分發揮信息平臺的優勢,促進農業生產規模化與集約化的實現。
(二)構建農村互聯網中心
近些年來,我國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投入的力度非常大。然而對于農村地區而言,其公路網與互聯網的投入相對來說還比較匱乏,二者的普及率均不高。因此,對于農村地區來說,要抓住美麗鄉村建設的機遇,對土地資源進行整合,促進農村優勢產業的發展。政府在規劃建設基礎設施時,要注意農業與工業的協調發展。政府在規劃路網建設時,要重點考慮產業布局與農業發展的需求,防止發生重復性的建設,以實現科學規劃。在“互聯網+”下,農村信息傳遞的效率更高。因此,可以以村為單位,建設互聯網中心,不僅可以滿足電商業務的發展需求,而且可以及時的查詢相關的物流信息。
(三)共享農村物流信息
要進一步擴大農村物流信息的范圍,首先要重點解決集約化與規模化方面的問題,并采用相應的指標考核生產資源的流入和產成品的流出情況。但是現階段采用的小農經營模式以及落后的生產理念,無法實現與綠色和生態相適應。所以,物流信息應從生產農產品開始,也應包括其中的資源投入以及監控環保等生產理念,通過比較采集的數據與生產標準,可以發現在收集農村的生產物流信息時,多處于空白狀態。因此,農村地區要制定農產品的生產標準,并且采集相關的數據,進而明確農產品所處的狀態,以確保共享生產物流信息的實現。此外,要共享物流信息,需要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媒介公共。并且可以根據定制的生產要求,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利用互聯網及時的獲得所需要的信息。通過這種方式,最終實現物流信息共享與數量平衡。
三、結語
當前時期,農村物流市場仍然處于開發時期,要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同時,要采用更加先進的技術與理念,促使生產與開發行為更加的科學化。伴隨互聯網基礎設施的不斷滲入,物流信息的傳播速度不斷加快,使得農業生產的信息化水平不斷提升,也有助于集成網絡平臺的實現。在“互聯網+”下,農村物流將實現更深層次的發展,其智能化與信息化以及自動化的水平均將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楊斌. 以互聯網+形勢為基礎的農村物流問題探究[J]. 南方農機, 2017, 48(4):122-122.
[2]閻宇婷. “互聯網+”背景下農村物流行業的發展淺析[J]. 中國市場, 2016(23):39-39.
[3]余芳. 互聯網+背景下農村電商物流發展困境及對策[J]. 電腦知識與技術, 2017, 13(6X):266-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