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來,內蒙古由偏遠閉塞的北部邊疆逐步發展成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窗口和橋頭堡,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升。內蒙古地處祖國北部邊疆,外鄰俄羅斯、蒙古國,內鄰八省區,能源資源產業潛力巨大,農畜產品生產得天獨厚,是國家向北開放的重要前沿和國內區域合作的重要腹地,具有傳統貿易優勢、區位優勢、經濟結構互補優勢和政策機遇優勢。尤其是國家“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和西部大開發、新一輪東北振興以及擴大沿邊內陸地區開發開放等重大戰略的深入實施,為內蒙古全方位擴大對內對外開放提供了重大機遇。
深化全方位對外開放是推動內蒙古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保障,也是自治區實現富民強區的必由之路。但內蒙古還面臨著基礎設施瓶頸制約、“口岸經濟”發展薄弱、平臺載體作用缺位、進出口加工能力偏弱等一系列矛盾和問題,獨特的綜合優勢尚未得到有效發揮,“酒肉穿腸過”的問題仍很突出,以開放促發展的意識還比較淡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遠未形成。
內蒙古黨委、政府審時度勢,正加快構建“北上南下、東進西出、內外聯動、八面來風”的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自治區應把區域一體化與地區開放結合起來,以地區開放推動區域一體化,以區域一體化促進區域發展,大力推進全國范圍內的區域合作,在融入和服務國家發展戰略中拓展外貿發展空間,全面提升對外開放的層次和水平。內蒙古應以鞏固發展同俄羅斯和蒙古國經貿優勢為基礎,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把向北開放作為戰略方向,把推進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作為主要抓手,在深化同俄羅斯、蒙古國務實合作上取得重要進展。要積極構建歐亞高速運輸走廊和向北開放重要窗口,增強對外對內開放合作發展,為促進轉型發展提供持續動力;推動形成陸海聯動、東西互濟的對內對外開放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