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景文章是小學語文課文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它們或描摹山川名勝,或抒寫地域景致,或敘述特定事物,或描繪有聲有色的大自然,或游覽參觀,或借物喻人……這類文章的語言之美、意境之美、結構之美,開闊了學生的人文視野,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陶冶了學生的人格情操,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容忽視的內容。
1.初讀文章,讀懂文章寫的什么。閱讀時,首先要把文章通讀一遍,想一想文章大體上寫了什么,是描寫自然風光的,還是描寫名勝古跡的;是描寫動物的,還是描寫植物的。對文章有一個初步的印象后,閱讀時就可以根據不同類別、不同特點運用不同方法進行閱讀。
2.細讀文章,思考作者如何行文。在此過程中,要細致地閱讀文章,理解重點詞語,把握文章所寫景物的特點。小學的寫景類課文,大都按照一定的順序展開描述:有的按時間順序,有的按地點轉換的游覽順序,有的按從內到外,或從外到內,或從遠到近,或從近到遠等方位順序進行描敘。學習寫景類文章,應該讓學生掌握文章的寫作順序或游覽順序,并嘗試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從而使自己的習作也變得有序有理。
3.品讀文章,積累優美詞句。無論是遣詞造句,還是布局謀篇優秀的文章,都值得我們學習。要多讀,積累其中的優美詞句和精彩語段,豐富語言儲備,讓自己的習作生動具體。對此,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掌握一些寫景類文章中常見的修辭手法,如排比、擬人、比喻、夸張、反復……
4.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許多寫景類文章都是通過景物的描寫,來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將作者的感情寄托于景物之中。
以上步驟,我們只需畫一張思維導圖,就可以清晰地概括出來。思維導圖是近年來從西方引進的一種學習方法,它適用于各個學科的學習,在語文學習中,能把單一的文本變化成多元立體的知識圖,既能增強我們對學習知識、積累知識的興趣,又便于梳理、積累知識,形成知識體系。思維導圖是一個視覺思考工具,可以幫助我們組織語言,進行分析、理解、整合、記憶以及想象。思維導圖是由簡單的圖畫和線條組成的,再加上關鍵詞語的描述,呈現的方式活潑生動,很有吸引力,讓大腦輕松記住信息,如圖1。

圖1
小學階段的寫景類文體類型多樣,有的描寫自然景象,有的描寫世界文化遺產,有的描寫雄偉建筑,有的描寫繁華的大都市,也有的描寫恬靜的山村鄉野……對此,教師就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和學生一起給景物分類,如圖2。

圖2
不同年段的寫景類文體教學側重點不一樣:低年段借助美麗的景物,幫助學生認識世界,學習生字新詞;中年段重點是學習作者如何抓住景物的特點,引導學生按一定的順序,有條理地把景物的特點寫出來;高年段則要求學生運用各種修辭手法,融入自己的聯想和想象,把景物的特點寫生動、具體,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對這些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閱讀寫景類文體的重點,并把描寫景物的方法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如圖3。

圖3
在閱讀寫景類文章的過程中,利用思維導圖可以大大降低文本的理解難度,提高學生對文本信息的獲取、篩選、分析、判斷、評價和鑒賞能力,還有利于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如在教學 《牧場之國》時,我們利用生動的思維導圖,就可以讓學生生動形象地迅速整理課文的主要內容,如圖4。

圖4
在寫景類文體中有許多優美的文段要求學生背誦,這對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對此,教師可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理清文段的架構,大大提高背誦積累的效果。例如,在教學 《桂林山水》時,筆者設計了如下思維導圖,幫助學生背誦、積累優美的語言。

圖5
用思維導圖背誦課文可分為繪圖、記圖和背誦三個步驟:①結合課文,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布局,然后通過關鍵圖符和詞語在腦海中呈現課文的全貌,再把每個區域或文段內容呈現出來。②把握圖像的框架,即圖形的關鍵圖符及其位置和大概關系,在腦海中浮現這個框架并逐漸細化,從整體上把握這個圖形。③一邊回想圖像,一邊背誦課文,背不下來時可以看看圖形或關鍵的詞組。
綜上所述,思維導圖是學習寫景類文體的有趣方法,可以提高學生閱讀寫景類文體的效率和寫作水平,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