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姜洪臣
摘要:微信平臺交互功能強大,容納了聊天、朋友圈分享和公眾號等信息分享功能。國內外專家對微信平臺以及微信平臺下的交互式教學模式進行了積極的探索,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微信平臺功能和交互教學模式構建方面,在微信平臺與創新實踐課程交互式教學模式結合方面的研究還處于空白領域。新形勢下我國網民規模不斷擴大、學生在網民中所占的比例不斷提高,為基于微信平臺開展實踐課程交互式教學模式的創新創造了良好條件。
關鍵詞:微信平臺;創新;實踐課程;交互式;教學模式
手機和移動互聯網廣泛普及,為我們的學習和工作創造了在線互動的良好條件,讓我們真正進入到移動狀態。根據全國第3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12月底,我國網民規模和手機網民規模分別高達7.31億與6.95億,互聯網普及率高達53.2%,與2015年底相比提高了2.9個百分點。其中,學生群體占網民規模的 24.8%,所占的比例最高。而微信平臺作為實時通訊軟件,依托于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可以以文字、語音、圖片、視頻等形式開展更好地交流與互動。微信容納了聊天、朋友圈,微信公眾號,服務號和訂閱號等平臺,創建了可以通過語音、視頻、圖片和圖文等方式實現一對一和一對多的通訊。 學生在海量化、碎片化的信息中如何合理利用移動互聯網進行學習,是新形勢下大家共同面對的新問題。合理使用微信平臺,對創新實踐課程交互式教學模式具有積極的作用。
一、微信平臺在教學中的應用情況
微信平臺憑借自身的即時通訊功能、自媒體平臺化功能、移動性和便捷性等優勢,每月微信平臺的活躍用戶高達6億,所使用的用戶覆蓋國家高達200多個,對于加載微課程具有積極的作用,為實現微課程教學提供了運行平臺支持。總的來說,微信平臺具有良好的用戶黏性、交互性與移動性,通過微視頻、圖片、文字、聲音等處理可以對微課等資源進行運行,并通過群發推送、一對一交流、微信群、朋友圈等實現了良好的交互功能,應用軟件門檻低、性能優越,基于微信平臺開展了一系列微課程開發模式,在微信平臺下微課程的開設為教學提供了條件。微信用戶中學生群體規模龐大,微信公眾號的出現為教學資源整合、交互學習創造了條件。如何發揮微信平臺的功能,合理利用手機,將手機變為學生學習的工具,利用手機進行隨時隨地學習、構建交互式的課堂、形成良好的溝通和反饋機制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目前,我國國內高校陸續開通微信平臺,廣泛開展信息推送,實現了簡單交互。但是還沒有廣泛運用于學生教學中。根據實際情況調查,顯示微信平臺在高校中廣泛應用于課堂考勤、學校信息推送和教學資源提供等,還沒有真正實現課堂教學交互。 但是,微信在教學中還是廣泛應用,利用微信和微信群為促進師生進行更好的雙向交流提供了機會。教師通過微信群的建立來進行作業布置、學生問題答疑、學習資源分享;通過微信訂閱號的開通向學生推送有價值的、適合的學習資源;基于微信平臺進行翻轉課堂與微課教學的實踐。盡管如此,從根本上來說,基于微信平臺還沒有全面開展互動教學。
二、微信平臺微課程分析
為了深入研究和分析微信平臺微課建設的情況,結合大量學者研究的情況選擇了以“課程、微課、微課程”為關鍵詞,搜索了相關的信息,對微課平臺進行了研究。目前,微信平臺微課程主要是以基于微信公眾號開展的,通過微課公眾號關注來獲取推送的信息資源,在一定程度上充分發揮了微信的功能,視頻制作與教學緊密結合,為教學支持與互動社區教學創造了條件。一方面,微信平臺微課內容呈現時間一般在3~5分鐘,緊扣一個知識點,結構設計緊湊、簡單清楚,對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具有積極的作用,可以隨時隨地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微課設計綜合考慮了學生的個性化體驗,開展了情感化設計,對吸引學生群體、開展互動教學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但是,基于微信平臺的微課內容還沒有全面實現結構化設計,教學內容的推送屬于間歇性,整個微課教學系統還沒有完善。另一方面,基于微信平臺的微課平臺主要是以微教案、微課件為核心,將教學資源與微課結合,利用微信群、朋友圈等功能進行了有效的互動。但是,海量的配套資源讓學生無所適從,難以掌握重點和難點內容。
三、基于微信平臺的創新實踐課程交互式教學模式探索
基于微信交互式課堂開展的經驗,結合即時通訊和移動性來構建以實踐課程為核心的交互式教學模式,對創新實踐課程交互式教學模式具有積極的作用。要以實踐課程為核心,基于微信平臺合理定制開發交互式課堂,充分挖掘微信公眾平臺的功能搭建實踐課程交互式系統。要摸清楚學校教學的具體情況,合理設置服務號,基于微信平臺構建實踐課程教學資源管理系統、課堂考勤系統以及推題與答題互動系統。要深入研究和分析實踐課程內容形式,根據教師的需要合理設計后臺管理網站與教師的微信端界面,并以學生為核心設計微信端界面,通過C端網站導入實踐課程學生的名單,根據微信公眾號自定義菜單結合學生學號以及其他基本信息進行綁定,構建創新的實踐課程交互式課堂教學模式。立足于實踐課程情況,設置課程與學生信息管理功能模塊,基于微信平臺對授課班級資源進行維護管理;利用微信平臺二維碼設計考勤簽到功能模塊;根據實踐課程內容設計題庫管理功能模塊;基于實踐活動和課堂教學設計互動功能模塊,課前向學生推送課程題目,基于微信平臺讓學生作答,并及時進行自動判題,從而利用微信端將學生的答題狀況反饋給教師,讓學生將有疑問的問題通過微信平臺提出來,大家一起思考和解決;根據實踐課程作業情況設計課后測試功能模塊;最后基于學生的成績信息設計成績管理功能模塊。
基于微信公眾平臺創新實踐課程交互式教學模式,必須在課前、課中和課后采用一些有效的教學方法。在課前可以利用微信平臺將實踐課程內容推送給學生,讓他們主動思考。課中,利用微信平臺創建花名冊二維碼,學生掃碼簽到,進行考勤記錄,講解之前推送內容和重要知識點,并推送課后習題讓他們進行操作,讓他們自主提問、主動提問,更好地實現交互式教學。
四、結語
新形勢下微信平臺憑借自身的即時通訊功能、自媒體平臺化功能、移動性和便捷性等優勢,我國網民規模不斷擴大,學生在網民中所占的比例不斷提高,為基于微信平臺開展實踐課程交互式教學模式的創新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對于加載微課程具有積極的作用,為實現微課程教學提供了運行平臺支持。總的來說,微信平臺具有良好的用戶黏性、交互性與移動性,通過微視頻、圖片、文字、聲音等處理可以對微課各種資源進行運行,并通過群發推送、一對一交流、微信群、朋友圈等實現了良好的交互功能。要合理利用手機,以實踐課程為核心,基于微信平臺合理定制開發交互式課堂,充分挖掘微信公眾平臺的功能搭建實踐課程交互式系統,將手機變為學生學習的工具,從而利用微信平臺以實踐課程為核心形成完善的互動式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
[1]王景梅.基于“微信群”平臺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型探析.教育教學研究[J].2016,12(1):6769,76.
[2]張新民,何文濤.支撐翻轉課堂的網絡教學系統模型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3(8):2125.
[3]葉 Z,劉超男.基于微信及微信公眾平臺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大學教育,2016(3):3335.
[4]胡鐵生,周曉清.高校微課建設的現狀分析與發展對策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4,24(2):5-13.
[5]包振強,王寧生.基于知識樹的組織管理初探[J].科研管理,2012,23(1):58-62.
[6]梁樂明,曹俏俏,張寶輝. 微課程設計模式研究——基于國內外微課程的對比分析[J].開放教育研究,2013,19(1):65-73.
[7]嚴大虎,陳露遙,費瑞偉,等.課堂問答環節信息反饋機制及評價設計――以微信公眾平臺為工具.中國教育信息化[J].2016(2):7578.
[8]盛津芳,董科,李龍,等.基于Web的學生反饋系統的構建及在高校教學中的實踐分析.電化教育研究[J].2015(1):4854.
編輯/岳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