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蕊



摘要: 文章報告了“英語國家文化概況”課程中微課制作及使用的行動研究。該課程為大學本科二年級實驗班開設,共72學時,2個學分,旨在達到該課程的三個目標,即文化知識目標、語言技能目標和素質目標。該課程經歷了3個循環的行動研究(2014-2017年),制作的微課質量得到明顯提高。通過實踐證明,行動研究是提高微課效果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英美概況;翻轉課堂;教學之星
慕課,是由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大學等世界頂尖名校掀起的教學風暴。近兩年國內教育界在加入3所大學的慕課平臺的同時,積極創建自己的慕課平臺,如教育部組建的中國大學慕課,清華大學的學堂在線,網絡平臺的百度傳課和Mooc學院(慕課)等。教育部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中心于2014年至2017年舉辦四屆微課大賽,外研社“教學之星”微課大賽從2013年至2017年連續五年舉辦。通過全國性的教學比賽,更多的教師有機會參與到微課制作和翻轉課堂的應用中來。筆者也是得益于2014年外研社微課與翻轉課堂的培訓,參與第二屆全國高校微課教學大賽獲省級三等獎。觀摩2015年7月長沙站教學之星的比賽,參與2016年南京站教學之星的比賽并獲得一等獎,參與2017年杭州站教學之星比賽獲一等獎。2017年作為主講老師之一全程參與錄制校級慕課《英倫歷史與文化拾遺》。本文報告筆者在“英語國家文化概況”課程教學活動中制作微課,持續幾年開展行動研究的過程。
一、英語國家文化概況課程
“英語國家文化概況“課程是哈爾濱師范大學公共英語教研部于2013年進行的分級教學改革實踐活動中對大二實驗班學生開設的必修課。包括筆者在內的三位教師共同建設該課程,同時使用同樣內容不同授課重點的方式,在校選修課中開展《英語國家風土人情》和《英語國家趣談》兩門選修課。經過幾年的探索,這門課的內容、架構、教學方法已基本成型。
表1是該課程簡介,描述了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時數、教學方法和評估手段。課前把學生分成4~6人的小組,輪流按指定話題做資料搜集整理,在課堂使用多媒體輔助做口頭報告。每次課兩課時中,教師與學生各用1課時。該課程的成績由口頭報告、平時作業、課堂參與和課程論文組成。
授課內容以謝福之《英語國家文化概況》教材為基礎,注重學生參與,口頭報告的內容和形式都有相應要求。口頭報告須提前安排,內容是當堂課程的子話題或擴展話題,還要求制作幻燈片輔助表述,在規定時間內進行。課堂上,學生聽口頭報告,教師點評和參與課堂討論。表2是口頭報告主要內容。
從表2可以看出,該課程涉及文化的各個方面,時間跨度從歷史到現代,幫助學生把英語作為工具,打開視野,用辯證的思維認識世界。
為了改進教學,筆者在教學活動中留心觀察,課后與學生交流,收集課程信息,課程結束時,要求學生寫反思日記,并認真總結,調整課程進度。
二、微課制作實踐
微課實踐1 英國地理
在2015年觀摩教學之星比賽及學習外研社微課與翻轉課堂微課的培訓后,筆者使用CamtasiaStudio軟件進行錄屏,參考了CGPGrey.com/blog/的視頻,制作英國地理的微課。視頻時長3分12秒,并參與本單位教學比賽。
制作思路:講授地理知識如看地圖,包括世界地圖和英國地圖,借助多媒體的方式,能較清晰地進行展示。英國的全稱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其聯邦制與我國不同,國中有國的概念也是最初學習英語時沒有強調的。從地理位置入手,講解幾個主要的島嶼的關系,島嶼上愛爾蘭、蘇格蘭、威爾士和英格蘭的位置,各地語言和國旗。
反思與研究:在教學比賽過程中播放視頻,雖然用英語聲明視頻是自己制作,但由于只出現聲音而沒有教師形象和現場效果等原因,使得大部分教師以為這是從網上找到的視頻,只是與課程內容銜接得很好,并沒在當時引起注意。
行動與改革:在訪談了幾位評委后,在日后微課制作中,加水印及教師形象。在翻轉課堂使用中,當意識到這是教師自己制作的視頻時,確實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
微課制作2蓋伊·福克斯節
制作思路:選題采用認知度不廣的英國節日——蓋伊·福克斯節,這是英國節日中少數的與歷史事件聯系比宗教關系更緊密的代表性節日。微課包括火藥陰謀案的事件起因、經過、結果和現代的慶祝方式,共9分鐘。在講解事件經過后,使用一段英劇《糟糕歷史》的短片作為事件總結與回顧。
翻轉課堂中提問相關語言詞匯,討論中西方對刺殺君主的理由和后果等問題。
反思與研究:該微課參與了第二屆全國高校微課教學大賽,專家評審意見有提出自制視頻中插入2分鐘短劇,時間較長。但在實際使用中,學生反饋效果較好。因為該片段戲劇性強,比單一講解更加精彩。
行動與改革:通過與同行討論及學生抽樣調查,插入視頻比事件講解部分更加精彩,原因是視頻講解該事件的構思更加精巧,重點更加突出。視頻的制作若如同傳統授課平鋪直敘地說明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就失去制作視頻的優勢了。“微課不微”也是由于視頻包含精巧的構思,可以設計出讓人印象深刻的情節。
微課制作3 極限運動
制作思路:從英國傳統地方性節日滾奶酪節介紹引入,觀看節日比賽視頻,引導學生思考西方對具有一定危險性活動的熱情,分種類列舉相關極限運動,學習基礎詞匯。
在翻轉課堂公開課中提問相關語言詞匯,討論中西方對極限運動參與度不同的原因。
反思與研究:該微課加強了之前缺少的語言詞匯環節,在課程設計上有所思考。在微課單詞的擴展基礎上,進行課堂思辨討論,把文化觀點融入課堂的效果較好。
行動與改革:通過訪談得知,微課脈絡清晰,結構設計有序,但在節奏掌握上如能更富有變化,則各種極限運動內容更難預知,則一直可以吸引學生注意。
三、慕課制作實踐
在三個微課制作基礎之上,申請得到校級精品課項目支持,錄制慕課《英倫歷史與文化拾遺》。表3是該課程簡介,描述了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時數、選材原則和評估手段。
任何一種文化都是歷史沉淀的結果,所以,我們以英國歷史發展脈絡為框架,講述在每個歷史時期發生的重大事件以及在其他英國文化類書籍中不太涉及的小細節。只有把一系列勾畫歷史經緯的“大事件”和余溫尚存的“小細節”還原到特定的歷史時空中,才能更好理解英倫文化的前生和今世,更好體會其文化魅力。
本慕課由5個板塊組成:導學—課程介紹;古代英國;封建英國;革命時期英國;現代英國。
除“導學”部分外,每一個部分都由若干個10分鐘左右的視頻組成,每個視頻都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都會帶領我們穿越時空,經歷那些“大事件”,體味那些“小細節”。
這些相互獨立又具有內在聯系的小視頻具有微課的特點,適合學生自主學習,也適合教師作為反轉課堂的教學材料。
通過翻轉課堂“課前、課中、課后”的課程設計,實現三個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
選材原則為有用、有趣、有品。有用原則是指所有講的內容的選擇并不是以“全”為標準,而是“與現在的聯系”為標準,在現實生活中有這種文化現象,挖掘該現象的文化根源。有趣原則是指在有用原則下,選材原則兼顧趣味性,選擇一些有特色的歷史事件吸引學生注意,以影視劇片段輔助教學,幫助學生理解。有品原則是指通過問題的設置,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品味其中的文化內涵。比如對維多利亞時代內容講解中,著重對下午茶禮儀的介紹,從細節品味那個時代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產。
慕課內容如下。
本課程線索分兩條。一是按時間線索:王朝順序,二是按民族線索,民族的形成過程。將英國的王朝分成四部分:古代英國、封建英國,革命時期英國和現代英國。每章第一節主要講解該王朝的歷史演進,輔助用族譜family tree介紹王朝知名的君主及大事件,王朝的開端與結尾會講與前后王朝的關系。在該王朝中選取事件細節詳細單獨講。
在講解過程中教師會對相關內容增加思考問題,激發學生之間的討論,為學生鍛煉語言技能創造條件,同時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
在講解過程中增加英劇《糟糕歷史》及現代影視作品中學生熟悉和喜歡的視頻截取片段,增加課程的趣味性,在幫助學生理解歷史相關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批判性能力。
課程分析評價:部分章節的講解中采用動畫、音效和道具等多種形式吸引學生注意。
學期結束時,學生對課程總體情況作出了正面反饋,一致認為這門課拓寬了他們的文化視野,提高了他們的思辨能力。
反思:在制作微課的經驗基礎之上,制作慕課確實能夠吸取之前的經驗教訓。但慕課時間較長,系列視頻整體完整性與細節的關系需要考量。
4結語
回顧自己三年來的教學成長過程,對微課和慕課制作的認識變化經歷了重視形式到重視內容的不同階段,而思考的主線一直是課堂教學目標這一核心問題。對這一問題的不斷反思從而逐漸明晰,圍繞教學目標實現課程設計。不論是每節微課的選材,到整段的構思,微課上的每一分鐘都能反映出教學目標的確定和明晰的重要性,因此課堂活動不再離散低效,而是環環相扣,重點分明。學生在使用微課時,學習體驗也是逐漸認可,從最初的各種天馬行空的意見反饋,到一致好評,雖是粗略地反映學生評價,但確實學生學習微課的專注度有很大提高。
雖然筆者對教學理念的思考經歷了幾個層次的提升,然而思考的深度還很淺,經驗的積累也才剛剛開始,在未來的教學中仍需不斷思考,使教學實踐始終圍繞教學的根本目標展開。
參考文獻:
[1].文秋芳.《提高“文獻閱讀與評價”課程質量的行動研究》[J].中國外語教育2012(2):32-39.
[2].張東英.《關于口頭報告教學的行動研究》[J].中國外語教育,2011,(2):41-51.
[3].修晨.《新手教師關于認識課堂教學目標的行動研究》[J].中國外語教育2011,(2):31-35.
[4].葉如帆.《從追求新奇到回歸基礎訓練——對大學英語精讀課堂教學的行動研究》[J].中國外語教育,2011,(2):36-40.
編輯∕林懿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