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波,盧勤燕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六醫院,清遠市人民醫院,廣東 清遠 511518)
狼瘡性腎炎是系統性紅斑狼瘡最為常見并發癥,約65%~75%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伴有腎臟損傷、腎功能減退,嚴重影響患者預后[1]。有研究表明[2-3],高尿酸血癥是導致腎臟損害的獨立危險因素,患者的血尿酸水平與其腎功能的好壞密切相關,高尿酸狼瘡腎炎患者具有更差的腎功能。研究證實[4],白介素的缺乏同系統性紅斑狼瘡發生發展亦存在關聯。筆者將2016年6月~2018年1月首次于我院確診為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及復發未使用過環磷酰胺或霉酚酸酯的4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將2016年6月~2018年1月,首次于我院確診為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及復發未用過霉酚酸酯或環磷酰胺的4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40例患者中男1例,女39例,年齡17~51歲,平均(31.82±4.58)歲。
1.2納入及排除標準:①納入標準:系統性紅斑狼瘡診斷標準符合美國風濕病學院1997年制定的系統性紅斑狼瘡(SLE)分類標準。②排除標準:病毒性肝炎患者;結核患者;急性腎功能衰竭,需血液透析治療者。
1.3治療方法:本研究采用白細胞介素-2聯合傳統藥物治療為主,對于治療過程中出現的不良反應,如環磷酰胺導致的血液系統毒性,白細胞、血小板減少,化療結束后給予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療;如胃腸道反應、泌尿道刺激癥狀,給予5羥色胺受體阻斷劑及水化治療,減輕化療毒性。對于無生育要求者,環磷酰胺,0.8 g/(月·次),激素1 mg/(kg·d);有生育要求者,霉酚酸酯30 mg/(kg·d),激素1 mg/(kg·d)。白細胞介素-2給予200 000 U皮下注射,3次/周。
1.4評價指標:用藥前和用藥12周后分別檢測患者24 h尿蛋白、血清尿酸及血清肌酐水平。

狼瘡腎炎患者治療前后血清尿酸、24 h尿蛋白量及血清肌酐指標對比情況,見表1。狼瘡腎炎患者經過為期12周的系統治療,其血清尿酸、24 h尿蛋白及血肌酐指標較治療前出現顯著下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檢驗項目例數治療前治療后血清尿酸40431.38±58.44274.73±18.84①24 h尿蛋白定量402.34±0.670.58±0.03①血肌酐40221±31.49121±19.08①
注:與治療前比較,①P<0.05
白細胞介素-2是目前臨床研究較為廣泛的細胞因子,它是調節機體免疫系統極為重要的淋巴因子,如調控T細胞免疫應答,調控B細胞、K細胞及單核巨噬細胞活化的作用[5]。白介素2具有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的適應證,但以血尿酸為考察指標,探討其改善患者腎功能水平的研究則鮮有報道。
筆者通過本研究發現,在傳統藥物治療的基礎上,聯合白細胞介素-2治療可顯著改善狼瘡腎炎患者的血肌酐及24 h尿蛋白水平,顯著改善狼瘡腎炎患者的腎功能情況,有效地提高了患者體內尿酸的排泄能力,降低患者血清尿酸水平,提升患者預后水平,值得在臨床治療中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