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德州市德城區天衢中心小學 王 偵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十分注重學生自身音樂素養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將學生與音樂相結合,每一個音符的跳動都需要小學生伴隨著身體的動作。這種教學方法能夠提升學生在音樂課中的興趣,并能夠很好地適應小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缺點,更能夠在音樂中培養全方位發展的綜合素質人才。
1962年奧爾夫拜訪日本,在當地掀起了該教學法的熱潮,隨之開啟了亞洲新里程。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是以語言、動作、舞蹈等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主要包括嗓音、動作、聲音三個造型互動,既可以獨立展開單獨教學,也可以聯合起來綜合教學。該教學方法能夠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在游戲中教學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想象力。另外,有利于培養學生聽力,不僅是聽音樂的結構、風格,也聽大自然的聲音、物品敲擊聲音以及環境中的各種聲音。由此培養學生情感、表演能力以及欣賞、演奏能力。總之,該教學方法依靠綜合的語言、動作、演奏等方式進行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節奏的重要性。
語言是每個人具備的基本能力之一,由于地域的不同,導致文化差異,而語言正是文化差異的表現。將語言運用于節奏中,正體現了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中的基本原則,即原本性。在教學過程中融入節奏教學,能夠讓學生在游戲中感受節奏,學習節奏。在日常生活中,教師引導學生去聆聽去感受身邊所存在的節奏,這種形式能夠適應小學生好動、好奇的生理特點,對培養學生聽力、參與能力以及認知等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節奏是掌握旋律的基礎,良好的節奏教學能夠為日后音樂的學習打下堅持的基礎。

(2)節奏訓練的具體應用。
首先,教師可以用語言傳遞思想,在節奏教學中可以使用語言使學生熟悉節奏一詞。隨著時間的推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應加入動作,通過拍打身體的某個部位、跺腳等行為發出聲音,進行節奏的培養。運用聽到的聲音去感受,不同的動作所表現出來的不同聲音。同時,教師應引導學生根據音符自行編排敲擊部位與節奏,根據創設出的動作內容對音樂中常見的節奏進行編排,并訓練,當達到一定程度后再引出所要學習的歌曲。播放音樂,促使學生自主的找到與之相聯系的音樂動作,為之敲擊伴奏。
例如:小學低年級的自我介紹,我——是——X X X,或練習兒歌:小老鼠,上燈臺,偷油 吃,下不 來。由此練習學生對節奏的感知,亦或使用“八百標兵奔北坡”的繞口令鍛煉學生對節奏的掌握,并同時輔助以拍手進行節奏的拍打。
當鍛煉了一定時間的節奏訓練后,加入音符的學習,通過對不同部位的拍擊發出聲音,找到歌曲中存在的節奏。如學習“我是小小粉刷匠”,教師可以利用桌子、筷子、身體部位等“工具”引導學生打擊節奏,鍛煉成熟后播放歌曲,讓學生根據之前的練習進行節奏配樂,這樣一來再學習歌曲便事半功倍了。
小學生身心發展過程中具有敏銳的聽力與模仿能力,在音樂教學中進行節奏感的訓練,能夠培養學生音樂感,引誘其主動參與到活動中來,提升其在課堂中的效率。
動作培養過程中分為聲勢教學與身體動作教學。聲勢教學主要以身體作為樂器,發出一段聲音。用聲勢進行伴奏,同時配合其他音樂器材進行聲部的訓練。選擇固定的音型,比如一小段音樂或全曲,以增加學生興趣。
例如:X X X X X |.....
拍拍 跺捻
手腿 腳指
在這段節奏練習熟悉后將難度稍微增加,逐漸向完整歌曲進步。
而在身體動作的訓練中,首次要進行節奏訓練,再進行空間運動的游戲。小學生具有好動的特點,只有課堂教學內容符合其天性才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在教室內或其他場地,根據音調的不同變換步伐,或變換走路方式。比如:聲音調高則走得快,音調低則走得慢。再比如:音調高踮腳走,音調低叉腰走等方式。
例如:小學音樂《大海,故鄉》的教學中,伴隨著音樂的起伏,學生動作也有所變化,尤其在“大海啊,大海,就像媽媽一樣”這句歌詞時,學生動作的起伏則是最大的。由此能夠使得學生感受到該句歌詞的力量。
綜上所述,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作用非常之大,于學生而言,能夠增強其學習音樂的興趣,掌握節奏的練習,提升課堂效率。而于教師來說,能夠幫助其將動作與音樂相協調,設計符合學生心理特點的教育計劃,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推進小學音樂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