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卓
在與高中同學的交流中發現,學習效率較高的一部分學生往往有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學習計劃。然而現階段,學習無計劃性、有計劃無實施、實施沒達到預想效果的事情在高中學生中屢屢發生。本文將運用文獻研究法、調查問卷法和案例研究法,在分析高中生實現學習計劃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了阻礙高中生實現學習計劃性的因素,結合調查問卷收集到的數據和典型案例,簡單提出解決方案,再對其原因和可行性進行分析。
1引言
1.1背景及意義
隨著年級的增長,學生們的學習擔子愈來愈重,尤其到了高中階段,面對日益增長的學科知識、學業壓力,一份合理的學習計劃往往會讓一個學生搶占先機。學習效率較高的一部分學生往往有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學習計劃,在自己精心選擇的學習內容中求樂,在求知需要的滿足中求樂,從成功需要的滿足中求樂。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研究法。借助圖書館、數據庫和豐富的網絡資源,查閱了《與孩子一起成長》鄧云洲暨南大學出版一書,參考了有關影響高中生學習效率的他人論文,為本文提供理論支持。
1.2.2問卷調查法。主要是選取高中學生對其進行有關學習計劃的問卷調查,了解目前高中生在該方面的狀況,得到有參考價值的數據。
1.2.3案例研究法。通過對一個同學的跟蹤研究,幫助他設計符合他們學情和學習風格的個性化學習計劃。
2學習計劃的定義及本質
2.1學習計劃的定義
計劃,在《現代漢語辭海》中指“工作或行動以前預先擬定的具體內容和步驟”。
學習計劃,就是學習者在學習前預先擬定的具體內容和步驟。包括學習內容的選擇,學習方法的選擇,時間的合理分配及對學生自己對學習效果的合理預測評估。
2.2學習計劃的本質
計劃的本質,是人在思維中運用自己的知識經驗對擬化的主客關系的各種發展可能性進行分析,研究最有利的主客關系發展可能性成為現實的所需條件,圍繞這些條件構思辦法、方案、安排任務,以便于在實際的主客關系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又好又快地達到自己可能達到的的最有利的主客關系發展狀態(即實現目標)。學習計劃,就是學習者在學習前預先擬定的具體內容和步驟。包括學習內容的選擇,學習方法的選擇,時間的合理分配及對學生自己對學習效果的合理預測評估。
3阻礙高中生實現學習計劃的因素
高中生有著和其他階段不一樣的特點,有的特點可以促進了高中生的學習生活:思維能力作為高中生認知結構的核心成分,將更加成熟,基本上實現了抽象思維的轉變,抽象邏輯思維占據思維主體,辯證與創造的意識有很大的增強,認知活動的自覺性明顯增強。高中生的觀察力、主動記憶能力、主動想象能力迅速發展,思維的目的性、方向性更明確,認知系統的自評和自控能力明顯增強。有的特點卻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孩子的發展。
3.1主觀因素
3.1.1動機。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強擰的瓜不甜,在逼迫下人的內心是拒絕的。動機的不正往往得不到最佳的效果,甚至得不到效果。
3.1.2獨立性。到了高中這個階段,學生無論是在個人生活的安排上,還是在對人生與社會的看法上,開始有了自己的見解,有了自己活動的空間。因此,諸事渴望獨立的高中生厭煩家長的監督工作。然而現實生活中,54.55%的同學認為家長仍把自己當小孩看,妨礙了自己的自由權利。
逆反心理。孩子青春期的逆反是不少家長心中的痛。逆反心理是個體由于刺激物的消極特征而誘發的非常規性質的逆向反應。逆反心理共有三種:超限逆反、自我價值保護逆反和禁果逆反。
超限逆反。高中生過度接受某種刺激后將會出現的逃避。一個人的抗壓能力是有限的,如果超過了個體能承受的限度,就開始逃避。
自我價值保護逆反。自我價值和尊嚴是對人的生活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心智初熟的高中生,渴望自我價值的實現和尊嚴的體現。
禁果逆反。理由不充分的禁止反而會愈加激發高中生強烈的探索欲望。如果沒有充分的理由就被簡單制止,那么該事就會對高中生產生特別的吸引力。
攀比。此處“攀比”指同學間精神(相對物質)方面的對比,主要體現在習慣性攀比,即隨波逐流。同學基本都做《五年高考三年模擬》,便將其納入其計劃,哪位學霸用了哪種練習,也將其列入計劃之中。
有的同學甚至“被迫”攀比。27.27%的同學反映,他們的家長曾要求他們跟據各種學霸的學習計劃制定自己的。不同類型的學生思維習慣,特長能力的差異,使得其在學習方法上有很大差別。
3.2客觀
所處的環境不同,高中生的心境和態度就會有所不同。當所處的環境雜亂無章時,人的精神就會隨之松散;相反,如果所處的環境井井有條,則很容易集中精力。此外不排除生病等各種意外。畢竟未來是難以預料的。
上述因素,使高中生的計劃缺乏可操作性,也就無法實現或有效實現。
高中生。應克服獨立性、逆反心理帶來的不利影響。對父母的嘮叨進行全盤否定,將無法汲取其中有用的經驗之談。
三思而后行,這項計劃我的動機是什么,有無執行的能力,有無執行的恒心。根據自身認知特點,在老師幫助和指導下,設計適合自身的學習計劃,對發揮自身優勢智能,激發最大自我潛能提供最大可能性。
老師。給學生提供更多思考“怎樣學”的空間,促進學生與學習之間的匹配程度,也加強了不同學生之間學習經驗交流的機會。
推行學習計劃個性化。首先尊重學生差異和個性,學生的差異表現在多方面上,老師應依據他們的學習態度、學習成績、知識結構、興趣愛好、意志品質、行為習慣、智力水平、潛在能力等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從整體上摸清不同層次學生認識系統的發展程度。
家長。將心比心是教育青春期時期孩子的重要手法。了常識上,不少家長毫不懷疑自己“教育者”的身份,即孩子是“被教育者”。但由于高中生逆反心理,這種想法會被強烈抗議,這種氛圍下的教育是無效的。都說高中生逆反心理嚴重,其實家長的逆反心理也很嚴重,尤其在與“禁果逆反”。家長特別好奇孩子不給看的事情,會多方面調查。這反而會加劇孩子的逆反。
高中生、家長、老師應該三位一體,利用阻礙高中生實現學習計劃的因素思考自身問題。高中生應制定有彈性的學習計劃,家長應體諒孩子的痛,重配合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