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峻青
摘要 心身醫學是研究精神和軀體相互關系的一個醫學科學分支。本文探討中西醫結合方法在身心疾病治療中的作用。中醫治療是對西醫治療的有力補充,能夠減少西藥的不良反應,縮短病程,安全可行。
關鍵詞 中西醫結合;心身疾??;治療
心身疾病是當代新興醫學科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研究精神和軀體相互關系的一個醫學科學分支。廣義的心身醫學是研究人類和疾病斗爭中一切與心身相關的現象,涉及醫學、生物學、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等多種學科。狹義的心身醫學,主要研究心身疾病的病因、病理、臨床表現、診斷和預防的學科。
心身疾病的西醫治療
對心身疾病的治療,西醫以抗抑郁藥的使用為主。例如新一代抗抑郁藥物5-羥色胺重攝取抑制劑(SSRI)百憂解、舍曲林等,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閑境、易激惹、沮喪情緒等,間接改善患者的行為。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的患者,可服用谷維素以調節間腦功能,藥物的合理使用可為心理治療創造條件??挂钟纛愃幬铮⊿SRIS及SNRLS)的不良反應包括胃腸道癥狀(惡心、腹脹、胃出血、消化不良)、肝毒性、體重增加及代謝異常、心血管問題(心率、QT間期延長、高血壓、體位性低血壓)、泌尿系統癥狀(尿潴留、尿失禁)、性功能障礙、低鈉血癥,骨質疏松及骨折風險、出血、中樞神經系統紊亂(癲癇閾降低、錐體外系不良反應、認知障礙)、泌汗、睡眠障礙、情感癥狀(情感平淡、心境轉相、反常反應)、眼部癥狀(青光眼、白內障)、高泌乳素血癥等。新一代抗抑郁藥物被認為較過去的藥物更加安全,已成為廣泛共識,盡管如此,長期使用仍可導致一系列不良反應。如有替代治療策略,應盡量避免長期使用。
心身疾病的中醫治療
中醫治療常用的4個經方及體悟:①溫膽湯:組成為半夏、茯苓、甘草、枳殼、竹茹。心理創傷后應激障礙專方不是溫藥,是壯膽藥,膽小、心驚膽戰均可服此方。癥狀為胸悶心悸、高血壓、腹脹等。②小柴胡湯:組成為柴胡、半夏、人參、黃芩、甘草、生姜、大棗。治療抑郁癥、疲勞綜合征等。癥狀為煩躁易怒、支氣管哮喘、過敏性皮炎等。③大柴胡湯:癥狀為代謝綜合征、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治療X綜合征、心律不齊、心動過速、早搏或房顫。服人參或炙甘草湯后癥狀不緩解腹脹者、支氣管哮喘之咳喘伴脅下硬滿者適用。④麻黃附子細辛湯:癥狀為失眠、嗜睡f晚上不眠,白天嗜睡)。動作遲緩、對外界環境不敏感、皮膚粗糙、無汗等。此外可以配合太極拳及八段錦治療。
心身醫學的發展過程
現代心身醫學的產生經歷著心身合一——心身分離——心身合一的螺旋上升的發展過程,體現了人類認識健康和疾病的發展過程。《黃帝內經》中闡述了關于“神形合一”的理論,指出“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等,描述了心理和健康的關系。古希臘的希波克拉底也提出性格和情緒對人類健康和疾病具有重大影響,并指出整體論思想。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的影響下,心身醫學的研究才開始萌芽,逐漸成為一門真正的科學。1935年起,美國的精神科醫生鄧巴研究了患者性格與疾病的關系,發表了關于心身關系的論著,1938年,寫出《情緒與機體變化》,出版了世界上第1本心身醫學雜志,1944年創立了第1個心身醫學學會,從此確立了心身醫學的研究基礎。
心身疾病的中介機制
近代心身醫學的研究發現,一切心理應激主要通過中樞神經系統再影響到自主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和免疫功能,可通過邊緣系統、下丘腦自主神經功能的改變,導致相關臟器功能活動過度或抑制。自主神經反應通常是作為一種保護機制防止機體受損,但是這種變化過于持久或強烈時,使機體失代償就可能導致臟器的器質性損害。
內分泌系統在維持機體內環境的穩定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各種內分泌腺參與機體的各種代謝過程,它們本身的功能又受下丘腦調節,還可提高反饋作用影響上一層的調節系統,形成相互制約和不斷平衡的復雜聯系。所以在心理應激的作用下,也可通過內分泌系統引起機體的各種變化?,F代研究表明,各種情緒狀態的改變,不僅影響自主神經功能和內分泌腺活動,而且伴有神經遞質和肽類物質改變。
心理應激狀態也會影響機體的免疫功能,動物實驗已經證明了這一觀點。應激狀態下,血液中腎上腺皮質激素水平升高,抗體和免疫球蛋白的水平降低,吞噬細胞活動減弱,T細胞成熟的速度延緩,從而削弱機體抵抗力。以上多種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響人體內環境的穩定,一旦機體的免疫防御機制受損,就會引起疾病的發生。
心身疾病病因病機復雜,中醫藥治療此類疾病,可以辨識虛實、扶正祛邪,對癥施治,對治療心身疾病開辟新的治療辦法,是西醫藥治療的有力補充,并可適當、適時減少西藥的劑量,后期臨床癥狀控制良好,可以嘗試停止西藥以中醫替代治療。所以中西醫結合治療心身疾病是一種可以減少西藥不良反應、縮短病程、安全可行、療效確切的共贏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