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美香

摘要 目的:探討圍手術期流程化護理干預對腦出血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收治腦出血患者100例,分為參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參照組在圍手術期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聯合流程化護理干預。結果:觀察組術后生活質量評分優于參照組(P<0.05)。結論:圍手術期流程化護理干預對改善腦出血患者生活質量有積極影響,能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關鍵詞 腦出血;圍手術期;流程化護理干預;并發癥;生活質量
腦出血具有較高的病死率及致殘率,嚴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有研究表示,給予腦血血患者圍手術期護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其預后。本文重點對圍手術期流程化護理干預對腦出血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進行探究,詳細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腦出血患者100例,按隨機數字法將其分為參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參照組男27例,女23例;年齡34~75歲,平均(52.36±3.36)歲;血血部位為基底28例,節區10例,丘腦10例,腦葉2例。觀察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33~75歲,平均(52.30±3.22)歲;血血部位為基底25例,節區15例,丘腦9例,腦葉1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方法:全部患者均接受圍手術期常規護理,根據患者實際病情,嚴格控制腦水腫,積極為患者改善腦代謝并控制血壓在穩定水平。在此基礎上,觀察組還接受流程化護理干預。主要由專業的流程化護理干預小組開展護理工作,實施以患者為中心的新型護理模式。步驟如下:①患者人院第1天:護理人員主動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以及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做好人院評估及衛生宣教;指導患者保持合理的體位,臥床休息;在患者意識清醒狀態下耐心地為其講解腦血血相關知識。②患者人院第2—3天:強化體位管理,為患者家屬示范正確的按摩方式,并做針對性的飲食指導。③患者人院第4~6天:為患者詳細介紹該疾病常見并發癥及障礙功能,強調參與早期康復的重要性,指導患者開展被動運動。④患者人院第7—13天:為患者詳細分析術后護理目的和作用,協助和指導患者做床邊訓練,并給予相應的心理疏導。⑤患者入院第14天至出院:要為患者積極開展康復訓練,不斷培養患者的進食技巧,鼓勵其積極面對生活,擁有良好的心態參與各項功能訓練。出院時分發血院指導手冊,定期電話隨訪詢問患者的康復情況。
評估指標: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的變化,評分與生活質量為正相關。
統計學方法:本次人組患者均以SPSS 19.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對比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對比行X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兩組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均有明顯提高,但觀察組提高程度更為顯著,與參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討論
本次分組研究中,觀察組于圍手術期給予流程化護理干預,由研究結果可知,觀察組在心理、軀體等各方面的評分均優于僅接受常規護理的參照組(P<0.05)。由此可見,流程化護理干預對提高護理質量及患者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該護理模式是具備組織性、計劃性及實踐性特點的護理方式,按照患者個體情況做針對性護理指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患者遵醫行為。
綜上所述,腦出血患者于圍手術期施予流程化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提升其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