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茹 吳長偉
摘要:文章對“雙創”背景下高校實驗室建設進行研究與探索,對高校雙創實驗室現狀進行分析,提出具體的研究內容。構建雙創實驗室教學平臺框架,并基于此框架進行高校實驗室建設的研究,從資源整合、平臺建設、實驗室開放、師資隊伍和運行和管理機制等方面進行統籌規劃,為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提供有力的保障。
關鍵字:創新創業; 實驗室; 高校; 實驗室開放
教育部在《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中提出,各高校應加大創新創業教育的改革力度,大力推進創新教育和創業教育,鼓勵并且引導廣大學生創新實踐和自主創業,加大創新創業方面人才的培養力度。作為計算機及相關專業的創新創業平臺,計算機類專業實習實驗基地所擁有的師資隊伍、特色實驗課程和項目、先進的儀器設備、實驗室的信息化和開放化程度,尤其是實驗室的管理水平及其運行效率,很大程度上反映和決定了該校的辦學水平和辦學特色。因此,高等院校必須采取強有力措施,推進校內校外實習實驗基地建設與發展,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培養具有創新創業理念和方法的科技創新人才。
一、高校雙創實驗室現狀及分析
創新創業的思想和意識都是在實踐過程中產生的。在高校,實驗室承擔著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重任。而當前,各高校實驗室在建設和管理上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
目前很多高校在實驗室建設上,都是以某一個專業課程為基礎建立的,通常只能滿足該專業課程的課內實驗和實習實踐,而無法進行跨專業的實驗和多學科交叉協同創新實驗,無法滿足各學科間的合作交流,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創新實驗室的發展。大多高校實驗室的功能僅限于課程實驗教學,對學生的開放力度不夠,使得實驗室設備和資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無法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研究的需要,不利于對優秀學生的個性化培養,無法為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和學科競賽提供必要的支持。而且實驗室之間交流很少,無法進行跨學科綜合性的實驗,實驗內容擴展受到很大的限制,實驗設備共享低,高校實驗室存在發展瓶頸。
各高校的實驗師資隊伍綜合素質不高,實驗素養和創新意識薄弱,直接影響著對創新人才的培養。雖然大多數高校都致力于加強實驗室管理,但是仍然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實驗室運行機制和管理制度來保障創新創業實驗室的協同創新、資源互補、共享交流和可持續發展。
本研究是在“雙創”背景下,校企合作,協同創新,進行高校實驗室建設,以培養計算機類專業高素質創新創業人才。
加強高校與企業間互惠雙贏的密切合作,充分整合學校和企業的資源,有效利用企業的技術、智力資源和資金支持共建校外實習實驗基地,基于協同創新搭建各種跨學科實驗教學平臺,建立跨學科實驗中心,基于項目進行廣泛的合作交流,為學生創新實踐和自主創業提高良好的企業環境;面向計算機類專業課程,結合對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在企業專家的廣泛參與下,構建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深入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改革,啟發和引導學生在理論和實踐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創新創業意識,提高創新創業本領;注重“產教研用”相結合,加強實驗室的開放化管理與實驗室資源共享。
從實習基地實驗教學平臺建設、資源優化整合及實驗室開放化管理等方面,大力推進我校創新創業實習實驗基地建設,才能使實驗室真正成為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及創新能力的主要陣地,這對多學科協同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二、雙創實驗教學平臺框架的構建
在實驗室軟硬件資源整合的基礎上,搭建創新創業實驗教學平臺,并支撐全校計算機基礎課程和計算機學院的專業課程,實現課內實驗——實習實訓——競賽——創新創業的四位一體,加大雙創實驗室的開放力度,高端引領、校企合作共建雙創實驗室師資隊伍,實現運行機制創新和管理制度創新。
三、雙創背景下高校實驗室建設研究
(一)大力開展校內、校企合作,搭建跨學科實驗教學平臺
為了加強對創新創業型人才的培養,需要充分整合學校和企業的資源,有效利用企業的技術、智力資源和資金支持,進行廣泛而深入的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實習實驗基地,基于協同創新搭建各種跨學科實驗教學平臺,建立跨學科實驗中心,基于項目進行廣泛的合作交流,為學生創新實踐和自主創業提供良好的企業環境。校內各實驗中心可以突破學院的壁壘,各學科交叉融合共享實驗室資源;高等學校與企業深入開展校企合作,既可以帶領學生深入企業內部進行實習實踐,利用企業的實習環境,了解企業文化,學習前沿技術,也可以充分利用企業的智力資源,與企業簽訂聯合培養協議,聘請具有豐富企業經驗的高級工程師為學生授課,為高校的實踐教學注入新的活力。學校應該根據大學生自身的特點,在實驗教學平臺上開展科學研究和創新創業訓練,開展校內校外雙方導師的指導下的產業轉移,甚至直接進行創新基礎上的創業。
實驗室教學平臺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數據庫存儲技術實現實驗室軟硬件資源的全方位、一體化管理。其中,實驗室軟硬件教學平臺包括實驗教學管理系統、實驗課程在線考試系統、實驗設備資源管理系統及實驗預約系統等。虛擬仿真平臺為學生提供了虛擬化教學和虛擬實驗,以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二)協同創新,多方互補,促進創新創業實驗室資源整合
按照“雙創”人才的培養目標,基于多學科交叉融合協同創新,進行高校內部實驗室資源整合,打造與專業教育相融合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調整實習基地的結構布局,在大學生實踐教學中解學高校的資源優勢和學科優勢,整合各類優勢資源,建立各類培養綜合類人才的實驗教學中心和創新創業孵化器,使高校的資源得到優化配置,優勢能夠實現資源共享。
高校應該鼓勵多渠道籌資建設計算機類實習實驗基地,通過產學研合作教育資源的優勢,加強高校與企業、科研院所的合作,實行聯合辦學、共建實習基地,拓寬實驗室資源配置的資金來源。除了學校自籌經費以外,還需要多方籌措,爭取企業的投資、校友的捐款、政府的投入、科研項目的資金支持等。對于創新創業教育設置專款專用,并預留經費開展雙創實習實驗基地的建設,以確保高校學生創新創業工作的有效運行,實現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三)項目驅動,多層次探索實驗室開放模式
根據學生實踐、學科競賽、創新創業、科學研究等不同需求,基于項目驅動探索多層次實驗室開放模式。既可以實現實驗室資源的充分共享,也為學生的創新研究提供了自主學習的空間。
學生實踐模塊包括各類實驗、實習實訓以及畢業設計,競賽模塊包括ACM競賽、數學建模競賽以及各類程序設計競賽和專業交叉學科競賽。結合雙創模塊和科學研究模塊分層次、全方位加大校內實驗室、校外實習基地和工程訓練中心對學生的開放力度,實現各交叉學科實驗設備的內部共享,提高實驗室資源的利用率,針對不同的需求進行實驗室使用申請,以保證學生自主開展實踐學習和創新創業訓練。此外,為了保障實驗室開放的效果,需要制定科學合理的實驗室開放規章制度。
(四)高端引領,加強高校創新實驗室師資隊伍建設
對于高校實驗室,實驗指導教師隊伍一直是影響實驗室使用的關鍵。為了更好地開發在校大學生的創造和創新能力,啟發大學生的創新意識,促進大學創新創業基地建設與發展,必須建設由一定數量高水平教師組成的、穩定的校內創新創業指導團隊來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和實踐活動。除了高校理論教師和實驗教師組成的校內實習實驗指導教師隊伍外,還應充分利用校外資源,聘請具有豐富經驗的企業高級工程師、自主創業的學校校友、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中心的領導以及本領域科研機構的高級研究人員充實創新實驗室教師隊伍,深入開展創新實驗室人才隊伍建設,為學校申碩成功后的碩士研究生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
(五)建立科學的創新實驗室運行機制與管理制度
為了使創新實驗室能高效率地運行,需要吸收最新的管理理念,完善實驗室運行和管理規章制度,保證創新實驗室各項管理工作的有效運行。建立創新實驗室管理責任制,使實驗室管理責任落實到個人,使實驗室管理更加規范化、系統化、人性化。建立健全的創新實驗室績效評價體系,對實驗室建設、運行和管理等方面進行合理的監督和評價。通過專業的創新實驗室管理機構來協調實驗室的使用者、管理者等各主體的各項活動。先進的管理理念、規范的制度、高效的管理團隊是創新實驗室高效運行的基本保障。
四、結語
目前,各高校都在響應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高校正大力開展創新創業教育,鼓勵和引導在校大學生創新實踐和自主創業,創新實驗室在創新實踐教學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創新實驗室的建設和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質量。為了充分發揮實驗室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中的作用,高校必須在資源整合、平臺建設、實驗室開放、師資隊伍和運行、管理機制等各方面進行統籌規劃,真正體現高校實驗室的價值,為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提供有力的保障。
參考文獻:
[1]郭濤,謝琨.高校實驗室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32(9):222-224,254.
[2]左鐵鏞.高等學校實驗室建設的作用與思考[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4):1-5.
[3]施燕琴,楊晉濤,蔣梅燕.高校實驗室的自動化、信息化、開放式管理系統研究與實驗[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7,36(9):236-239.
[4]陳紅葉.開放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6):185-187.